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靠后天培来。有人说人才可以流动,可以引进,似乎自己培养与否无关紧要。笔者认为这种思维是欠妥的。因为:
一、引进人才的成本较高,需要提供较高的待遇,如解决住房,薪酬从优,还有附带需要解决其他涉及后顾之忧的问题等等。
二、深圳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在当地一定比较受重视,原单位一定采用各种方法留人,也就是说现在引进需要的人才难度更大。
三、即使引进了所需要的人才,但能长期工作并扎根的还不够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圳春节返乡探亲困难,一票难求,思乡之苦 难以排解;气候不适,身体受不了;饮食习惯不同,口味不对;作息时间不同,生活方式适应不了;不懂粤语,交流受限;加班加点多,即所谓节奏快,心理生理都适应不了。
故从长远从全局考虑,笔者认为应该未雨绸缪,站在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人才培养问题。笔者建议:建设人才培训大厦,发展罗湖职教事业,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抢占培训人才的大舞台,为今后必定出现的“人才荒”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将来的进一步大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具体建议如下:
一、利用罗湖村面对火车站的空地,建设一座人才培训大厦,作为永久性的人才培训、交流、引进、派出的“大本营”。因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临近罗湖口岸、火车站、以及人民南商圈,人气特旺,交通方便,如发展顺利,预计可以成为深圳的新名片、新地标。
二、培训大厦的功能可以定位为集人才培训、交流、引进、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所需资金基本应由区财政拨款,也可争取市财政的支持,争取社会捐款。
三、培训大厦的布局可以这样考虑:一楼到三楼作为超市,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培训教材、学习资料等。四楼作为人才市场,为招聘人才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五楼到十楼作为培训场地,可以开办一所综合性培训学校,也可以开办若干所培训学校,还可以引进民办培训学校便于加强管理。十一楼以上(含十一楼)作学生公寓使用。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体宿舍型,分两人间、四人间两类;一种是旅社型,可以出租给来深圳求职者居住,方便其求职、工作、生活、以及外出旅游、出差、探亲等。
四、培训大厦的管理应该创新。不要考虑教育局组织实施,因为书生气太重(对不起各位老师,恕我直言吧),管这样的事力不从心。可以组织专门班子负责管理。主要职责是:
1、培训部:审查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审查所使用的教材,与物价局配合审定收费标准,检查学校的日常教学情况,接受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举报。
2、交流部:主要职责可和原罗湖人才市场相同,需创新的是加强推荐工作。可以采用印刷《人才周刊》的形式有偿提供给招聘单位,也可以组织培训学员去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让招聘单位从中物色中意的对象。
3、派遣部:主要是组织各方面的人才,经过培训考核,派遣到聘用单位工作。如家政服务、家教、以及社会需要的其他人才。
4、义工部:主要职责是组织培训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献血、献爱心募捐、宣传环保等等。
5、经营部:主要职责是管理大厦物业,引进需要的商家以及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管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设罗湖培训大厦是关系罗湖将来发展的大事,希望本文能成为引玉之砖,引起领导的重视,引起市民的关注,得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