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我国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首先,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其次,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
第三,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诚信在旅游行业尤为重要,把信用作为旅游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旅游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旅游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那么,维持和提高旅游诚信水平的途径都有哪些呢?我认为诚信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是要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二是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
三是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希望诚信精神深深植根于罗湖旅游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