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构建和谐罗湖的要求打造党校特色培训
作者:张圣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增强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打造党校特色培训,切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培训内容上,以“党性锻炼管理知识专业知识”的模式,实现“政治保证”和“提高本领”的和谐

(一)党性锻炼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党性锻炼是指共产党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教育,真正做到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贯彻基本路线和群众路线、思想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谋大局、把方向、做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为小康社会建功立业。在党校培训中深化党性锻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党性锻炼要贯穿党校培训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始终贯穿党性教育的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等工作中,都要有统筹安排;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深入了解学员的思想和党性修养情况,以利于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在党性锻炼的形式和途径上,将党性锻炼与教学相结合,寓党性教育于教学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在系统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

(二)管理知识、领导科学和专业知识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质量保证

领导干部只有掌握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才能做到“工作上有本事”,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级干部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能够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自觉依法执政和善于总揽全局;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组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把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创新、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出工作目标和思路,而且善于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中,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复杂矛盾,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真正创造出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绩。

在培训中,应安排系统的关于管理知识、领导科学和专业知识内容的课程。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的教学,不拘泥于理论知识培训,应把重点放在利用理论知识探讨、研究实际问题上,提高他们“五种能力”,促进工作创新。要帮助领导干部提高总揽全局、推进发展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加强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及引导学员开展省情、市情研究来实现;要帮助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开设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等课程,强化领导能力训练,使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实现领导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总之,“政治保证”是对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倾向、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其要旨在于政治上靠得住;“提高本领”是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领导、管理能力,有与所担任的职务相适应的宏观决策能力、统揽全局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突发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如果没有“政治保证”,“提高本领”就会迷失方向。这些年,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在“政治保证”上不合格,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出了问题;同时,如果没有“提高本领”,“政治保证”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水上浮萍。

二、在培训模式上,以“拉进来走出去”、“封闭式开放式”、“灌输式研讨式”的模式,实现各种方法之间的和谐

(一)“拉进来走出去”模式有机结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拉进来”是指将学员招集到党校,学员的上课、讨论、考试考核等教学活动和生活都在党校进行。它是党校最常用的传统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它的好处是便于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管理,但如果学习的时间较长,单用这种方式就不利于学员接触实际,对有关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走出去”是指组织学员到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典型单位或地方、革命传统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实践锻炼或者是与外地的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的方式。它打破校园界限、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充实了教学内容。

“拉进来”与走出去”模式应更多地体现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上。引导学员将个人全面成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他们到贫困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领导工作能力。

(二)“封闭式开放式”配合使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封闭式”主要是指组织学员到党校进行一段时间的脱产学习。它的好处是可以使学员从头绪繁忙的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来到静心读书的校园,专心致志地学习。“封闭式”学习必须经过这几个环节,一是做好入学教育,使学员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岗位到学习环境、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二是做好教学管理。三是做好考核总结。

“开放式”主要是指学员的在职自学。党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学员“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大量地还要靠学员在职自学来完成。党校培训中应探讨如何对学员的自学进行指导和督促,使学员在领导执政岗位上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他们的执政领导艺术得到完善,使为民执政、为党执政、为中华民族执政的理论水平再次得到升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灌输式研讨式”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灌输式”教学方式是指在长期的实践中,党校培训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接受性教学方法。在能力教育的背景下,“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是纯知识性教学的有效形式。但必须适应“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的要求,善于学习借鉴现代培训的方式方法,将“灌输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讨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中促进学习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一方面包括研究式教学,比如案例教学、课题研究、学员论坛等方式。其中案例教学是“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成为党校干部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还包括互动式教学,它是教学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推动的教学方式。比如情景模拟、讨论等,充分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三、在培训管理上,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模式,实现教、学、管互动式的和谐

(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党校培训工作的前提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指培训管理人员精通培训业务,善于教学管理。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在党校教学管理中灵活运用。应该组织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到其他地方考察。鼓励年轻同志上讲台讲课。要根据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和人员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搞好专业化、多样化、高层次的培训,促进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

善于组织管理,是办好党校培训班的重要保证。要善于从学员的角度来谋划教学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员的需求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坚持用学员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学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切实加强对学员培训需求的调研,不断提高为学员服务的质量。

(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培训的质量

培训质量的高低由教、学、管几方面共同决定。学员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是在入学教育时,使学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是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考勤,严肃课堂纪律。长期管理别人的思维定势,使部分学员一时难以接受别人的管理;在一些人看来,参加干部培训,只是为了自己的官场人生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对培训一混了之;还有一些人认为外出参加培训,是对繁忙工作的一种调剂,应抓住机会会友叙旧,联络感情,因而他们“看几本书,养几天神,请几次客,交几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严格考勤,严肃课堂纪律就很有必要。

同时,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在干部年度考核或述职时,要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真正做到干部述职时要述学,评议干部时要评学,考核干部时要考学,真正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0月第1

2、陈学峰:《和谐社会与执政党建设》,人民出版社,20067月第1

3、王仁琴:《党的领导和建设》,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2月第2

4、薛株:《怎样当二十一世纪的执政领导干部》,人民出版社,20054月第1

5、常大光:《党校教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4月第1

 

 
 
观看次数:117    发布时间:2007-12-21 14:56:15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