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经历了近年来的种种改革后,众多企业享受了品牌高速扩张、规模结构提升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承受起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不仅来自于国内市场本土品牌间白日化的争夺,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受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即将面对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国内的品牌无可躲避地将与国际品牌短兵相接的竞争局面。
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企业产品内销或是外销现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具不具备国际化时代的竞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罗湖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打赢"罗湖造"的品牌之战.
审视近年来罗湖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联合重组”、“工商分离”,还是“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其出发点始终只有一个,努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核心也就是提高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品牌的竞争力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企业品牌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支撑,那是造不出什么好品牌的.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上,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然而最差的就是品牌优势。因此,如何建立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快速扭转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已成考验企业品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吃得开”、“走出去”成为罗湖企业的重要战略,而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企业品牌必须要学习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实力,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借助国际国内品牌成功的经验,积极实施由名牌国际化向国际化名牌的战略转换,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才可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创建出一批享誉世界的名牌。
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各企业品牌的情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已经赞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品线拓展问题。仅从部分零售终端的走访来看,产品线的过分拓展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甚至无法达成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品牌。
二是品牌规划问题。品牌行为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行为,决不是简单的随机行为,对于资源还不太丰富的国内企业来说,缜密的品牌规划显得十分重要。从多年的品牌活动中没看出有很强的规划性,在操作手法上也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没有成为简单而智慧的刺猬。
三是企业文化问题。企业文化(即品牌文化)是一个有广度与深度的立体思维模型。但是没有品牌内涵与企业理念、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有机地整合与提升,消费者对该企业文化(如广告语)的印象深刻但对企业、对品牌并没有留下印象和好感,不然,人们就一直会停留在广告语层面而对其它没有获得提升。
四是企业传播问题。广告语以其短小简洁、意境悠远会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会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但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认知主要就是基于广告语所带来的自然联想,多年的形象推广只起到名称上的重复记忆作用,品牌的个性与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较为模糊,对目标消费群的内在影响不够。
有远见的创新发展
首先,企业要把品牌和企业文化放在等同位置,要建立企业文化及品牌的实践营销管理不断创新的理念。
一是营销模式创新。即一头狠抓技术创新.品牌拓展,另一头狠抓企业文化的传播,中间是一定成本下的品质保证。在品牌和企业文化运作中,要创新市场信息工程,建立了信息网络,设立省外和国外信息点,重点监测目标市场的品牌价格及其变化问题,使决策层对主要产品和市场价格见微知著。推行企业与商家的“双赢销售”战略,在实施营销战略中把“双赢”作为建立市场和营造品牌的基础,厂商联手扩大市场。注重用企业文化揉合前瞻性市场营销的研究和探索,实践知识营销、数字营销和网络营销,创新品牌营销、人才营销和机制营销。“大市场观念”与营销方式为品牌战略不断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营销机制创新。在实行品牌和企业文化机制营销中,要推行销售目标承包责任制,让“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得以体现,大大地提高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营销人员中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实行营销人员末位淘汰制,同时加强学习培训。如此下来,企业就能培养锻炼一支敢于打硬仗、恶仗的销售队伍。
品质是产品的第一生命,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是产品的特殊价值,也是企业的第二生命。下决心在企业未来发展中不断做优做强品牌,继续在企业营销体系、营销手段、营销方式、营销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品牌价值,构筑完整的品牌体系。
其次,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在罗湖,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典型的消费市场高档化过程。一方面,在消费条件提升的前提下,消费需求更突出被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个性,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更强调一种品位、一种身份,名品、奢侈品已成为现代消费理念下的追捧对象;另一方面,制造业也在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品牌具有高附加值和明显的类阶级属性,就成了市场实现高档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的认同关键是企业文化的传播,市场高档化也是品牌发展的高档化进程,只有那些具有高阶级属性的品牌,才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角。
然后是要加大品牌创新。
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意志。当企业开始强调并积极探索企业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质量创新、服务创新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的原点和终宿是发展生产力。
在产品同质化与消费需求个性化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品牌价值愈显重要。有品牌则兴、无品牌则亡,从某种程度上讲,品牌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无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质量创新、服务创新,其落脚点是品牌。品牌是创新的载体,品牌创新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只有通过品牌创新,企业才能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反过来说,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源泉,创新是动力。
最要紧的是要提早谋划全国布局。
市场竞争的趋势大体有四个阶段:争夺市场份额、产业结构调整、全国布局、资本运作。品牌在各竞争阶段会表现不同的状态。而现状是罗湖品牌区域品牌强势有余,全国性大牌不足,这就限定了品牌发展状态略为滞后于市场竞争的发展,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品牌揉合更多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手段,让更多的区域强势品牌具备全球竞争的胸怀各企业的出发点,只有那些开始谋划全球布局的区域品牌才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新宠”。
打响“罗湖造”之风范
市场的间隙是市场的盲点,也是市场的卖点。各行业皆有高端品牌,而国外消费者众多,却缺乏消费者拿得出手、见得了市面的中国名牌。罗湖企业要看准国际市场拓展的潜力所在。
高端品牌意味着多层次的消费者价值。在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开发中,要既充分考虑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愉悦享受,又注重对其带给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满足,“罗湖造”作为诉求,打响中国名牌。品牌和企业文化在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双层需求中,以实现“道具”与“工具”的统一。
一是强强结合,借名扬名。定位于强势品牌的宣传,始终坚持利用强势媒体,坚持与名牌栏目、名人结合,收取共震效应。善用借名扬名,在品牌的宣传阵势与手段上,也一定会显示出 “罗湖造”之风范。
在目标消费群——高收入阶层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台,“中国造”要进行冠名赞助,在电视上经常出现“罗湖造”的品牌广告,更使得中国名牌声名远播。
二是出新出奇,一鸣惊人。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宣传要注重以奇取胜,打造轰动效应。例如搞竞价会,轰轰烈烈的进行拍卖,在经过精心运作之下,差价及叫价最好创拍卖史之最。通过这一活动,产品就能更好地赢得了广大商家和消费者。
三是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作依托。要找准市场的间隙和消费者需求的空间。市场的间隙是市场的盲点,也是市场的卖点。品牌和企业文化要将其作为市场拓展的潜力所在,把开发的目标定位准。
四是有明确的产品价值定位作支撑。在开发中,既要充分考虑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愉悦享受,又要注重对其带给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满足做出明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