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学习十七大我为罗湖发展献计策”的活动。我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感到十分高兴。一个人的素质在文化,一个城市的素质也在文化;一个人的品位在人格,一个城市价位在精神;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落后的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落伍的城市,是不能与时代和世界对接的。所以,创建文化强区是建设新罗湖的当务之急。就此,我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仅在于物质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文化的建设。创建文化强区比经济强区更为重要,当然我们需要的是物质和文化的高度和谐的城市。看一个城市是否繁荣美好,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一个文明的城市必定是有文化的城市,文明是文化的表现;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和谐的城市,文化是和谐的基础。我们知道,在人类生存的巨大的空间里,“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物质力量从来都是巨大文化力量的陪衬”(铁凝语)。目前罗湖已具备了创造文化强区的有利条件。从客观条件看:我区是一个经济强区,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丰厚的经济资源,有丰富的文化能源。从主观条件看:区委、区政府已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市民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我区的广大文化工作者把建设文化强区当成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来干。从文化实绩看:罗湖文化以成就斐然,以题材多样、形式新颖、阵容强大享誉深圳乃至广东省,在创作整体上实现了突围和超越,显示出强劲的创作态势。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创建文化强区的条件,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建构一种与物质建设同步的文化体系,创造一个坚实有力的文化产出机制,形成一个和谐文明的文化创作语境。 那么,我们如何建造一个文化强区呢? 首先,要发扬深圳精神,尤其是要弘扬深圳精神中的人文精神。要弘扬深圳精神首先就要理解深圳精神的内涵。按我的理解是有两层意思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谈得是进取精神,更多的是侧重在物质建设方面所凸现的伟大力量;“公而忘私”谈的是人文精神,注重的是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20多年来,罗湖人民用深圳精神建设了一座初具现代化规模的物质世界,也建构了一个较为文明进步的精神世界。20多年来,罗湖人坚强了自己、健全了自身、完善了自我,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图强意识,相互关爱的人性力量,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的建构比物质的建设更为重要。可以说,新罗湖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也是人类精神的实践化。深圳精神,是我们深圳人在特殊的环境中的集中凸现,是深圳人文精神的在特定时段的伟大展示。它不仅仅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有着永恒的意义。深圳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建设文化大区,建构和谐社会的强大助力。我们所说得和谐社会就是物质与精神的高度和谐,同步发展。作为人类的世界,我们更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更关注的是精神生态。在人类对美好家园的建设中,都是以人性的塑造为终极目标的。我们必须看到,罗湖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远比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更为漫长、更为艰巨、更为复杂的历史过程。城市的物质繁荣在短时期可以成就,但城市文化建设却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历代人心血的建造和生命的投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在罗湖文化的殿堂中建造好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这一时代的坚实的层次。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化和延展,在深圳精神和现代文化之间架起一座通达的桥梁,使其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类精神接轨,用以更快更好地建设罗湖文化。 其次,要重视本地文化名人的培养和待遇。这对提升我区文化指数和文化含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高学历的可以一蹴而就,高能力的人才却需要长时期的培养。而当下必须使高学历的人迅速成为高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严格地管理。我们知道,文化名人才并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如鲁迅先生是专科毕业,还是学医的,现任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仅初中毕业。所以,我们不能仅以学历为标准、为尺度,尤其是文化名人,而不是科技名人。就是科技名人,华罗庚也就是初中毕业吧,爱迪生也就是一个学徒工吧。所以我们要看学历,而不能唯学历;要积极引进人才,更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因为研究罗湖本土文化,罗湖本地名人才是更有着独到的发现和表现力的。 再次,要有产出文化精品的机制。代表一个文化强区的标志就是要有文化精品出现。罗湖区委、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这对创建文化强区、创造文化精品,促进罗湖文化和经济的全面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强力支撑。我们由此也看出罗湖区委、区政府对创建文化强区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努力建立与物质建设同步以深圳精神为内核的罗湖文化体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精品创造和产出的机制。出精品不是嘴上功夫,而是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区委、区政府要有强大的助力,无论在精神和物质都要给予重点扶持,要把精品创作当成一项长期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二是要重视社科文化和文艺成果。要把罗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重视,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第四,要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要把罗湖建设成为文化强区要的是在基础和基层,当务之急是提高市民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质。建设和谐城市和文化强区是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层次。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仅在于物质建设,更在于它的文化精神;一个市民的文明不仅仅在于他的外在修饰和生活水平,更在于他的文化修养。社会的和谐与人的个性的和谐是一个整体:个性通过实践行为与对象世界建立起一个美好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动地改变社会生活;美好和谐的社会关系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精神,从而完成个体人格的建构。所以,重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建设文化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罗湖人的生活比较富裕,但文化并不富足,所以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实现日常行为的道德化是一个当下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市民日常行为道德化呢?一是提高市民的文化层次。利用文化教育、文化设施、文化娱乐来排除人的异己力量,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丰富市民的文化世界。要重视文化生态的建设,树立文化形象的代表,使其成为市民实现人性完整,克服人性的异化的途径。三是改良市民的道德行为。积极倡导“我荣区荣、我耻区耻”的责任意识,整顿或消除不健康的文化场所,查找日常行为的道德违规形态和行为,利用道德的力量和公众的监督来达到文明行为的实现。总之就是要利用对罗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达到对罗湖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命题。和谐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它既是和谐社会的显明特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更是我们创造文化强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它是产生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的多样统一的文化,是产生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宽松语境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产生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中的繁荣进步的文化。它是人类自由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谐文化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行为上的丰富多样,更重要的是达到文化与时代精神、社会进步的完美融合,达到历史和美学高度的一种境界。建设文化强区关键是要建设和谐文化,二者是互相联系、互为衬托的。所以,我们要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齐心合力、和谐互助,为建设建设文化强区和创建和谐罗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