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污染正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但总的看来,城市的环保比农村要被人们重视得多,虽然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但在我国疆域占90%以上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在惊喜农民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村前村后垃圾成堆,河流小溪污浊不堪……农村环保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我国已在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分布广泛的农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积极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言献策,还要做好一个监督者和执行者。 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识模糊,认为解决温饱问题应该放在首位,甚至对依法关停并转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难以理解;消极地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环境违法案件,不敢举报,怕打击报复;二是村镇建设起点低,缺少科学规划,即便有规划,大都不注重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面、经济功能与社会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致使空心村、镇大量存在,不利于集约用地和环境管理;三是农村环保机构普遍缺乏,环保经费严重短缺也是农村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绝大部分乡镇未设专门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环保规划、环保宣传也就无从谈起;四是对农村环境的治理投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五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面源污染严重也是制约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六是不少农村代表和委员对农村环境见怪不怪,听之任之,没有起到监督和为民代言的作用,没有尽到职责。 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的现状,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应从村镇的布局、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村镇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盲目建设过程中因忽略环境因素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保证环境规划与村镇规划、环境建设与村镇建设、环境管理与村镇管理同步进行,把小城镇环保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二是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针对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可采用一些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素材,比如科教片、宣传图版等,或者结合文艺宣传、科技扶农内容,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编写适合在农村中小学、城市流动人口中使用的环境和生态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把单纯的种植和养殖业不断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升格,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等。四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办事,让农民相信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权威性和利民性,对环境保护有突出贡献者,当地政府要给予适当奖励,对农民举报的环境违法案件,及时处理,并对举报者予以保护和奖励,要让农民切实消除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稳步发展。五是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科技投入,破解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新课题。六是分布广泛的农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积极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言献策,还要做好一个监督者和执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