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深圳罗湖已是外地人的天堂,淘金者的乐土,是成就大事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理想家园,是内地和国内外许多创业者的理想选择地之一。在看到罗湖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速度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罗湖本身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就听过几位朋友对深圳罗湖的一些怨言,大意是不能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人与人间尤其是对外地人温情的缺失,还有些规定明显不能维护外来创业者的权益以及乘车大宰外地客等等,让人难有好心情,尤其是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仍用有色眼光看外地人,在外地人工商登记及办理其他各类证件、证明时不能一视同仁,受冷遇甚至被踢皮球等,令人非常不舒服,凉了一些外地人的心。
勿庸置疑,在我们城市诸多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地人”的腰包,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曾经创造举国震惊的“深圳速度”的罗湖,外地人就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不断变得生动美丽令人瞩目的色彩里,有那些外来打工者的汗水和智慧,有外地商贾默默的支持和垂青。外地人不是来抢本地人的饭碗,更不是从本地人的腰包中往外掏钱,他们也是守法经营,也是诚实劳动。最近,到后来者居上的几个南方沿海现代开放城市一走,发现市民的气质首先就让人眼前一亮,不是盲目排外的小气,而是敞开胸怀的大气,以宽容、大方、友好来善待每个来自远方的客人。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开放的城市是没有地界的。哪一个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城市不是外地人与本地人共同的家园?那些或追梦或恋情或谋生的外地人远离了衣胞之地,与第二故乡同呼吸,共荣辱,理应受到欢迎和善待,他们是城市和谐发展最有生命力的新鲜血液。
罗湖这几年依然保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其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善待外地人就是一个明证,笔者以为,必须改善投资软环境,用真情留住外地人,善待外地人。
首先是政府带头,心中时刻装着外地人。作为一区的管理者和领路人,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的思想、战略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和干群的合力去推动和解决善待外地人问题,在各种法规政策的制定、措施制度的落实和是非对错的评判上,要树立大城市理念,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做到开放开明,让包括外地人在内的所有民众人尽其才,大展宏图,集中民智民力,办好我们建设和谐罗湖的大事。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各级政府不但要道声“欢迎”,更要落实到行动,不仅用优惠政策扶持,更要用宽松的人文环境来博得外地投资者好感和青睐。有时候留住人的不仅是可观的效益产出,还有人对一个城市感情的亲疏,一个心理环境的舒适度问题,改善投资的心理环境应该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心的融入才是真融入,才会真正留下来,才会为第二故乡奋斗不息。要开展罗湖区精神主题词征集活动,将善待外地人的理念加进去,从思想根基上将外地人当自己人,给其家的感觉。
再其次是全民参与,为外地人营造第二个家。营造氛围,才能感化外地人,让其找到精神归宿。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不仅充分发挥好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和社区宣传栏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更要以人为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我做起,开展全民“我为外地人做什么,我为罗湖做什么”主题教育活动,大讨论大整改,树立人人代表罗湖,人人追求文明,不歧视外地人,不欺负外地人,不中伤外地人,不乱贴标签,尊重和欣赏外地人民族习俗,促进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和谐共存,坚持平等交流沟通,求大同存小异,亲如兄弟姐妹,有情有义,让外地人敞开心怀生活,诗意栖居,精神上的归属才是彻底的归属。
最后是重拳出击,严惩侵害外地人利益的言行。要加强政务公开,将政府部门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眼皮底下,让怠慢外地人甚至歧视外地人的言行无处可藏。每年开展一次改善投资软环境专项整治,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整治政府机关作风,及时清理不利于外地人投资的政府和地方保护性文件规定,补充和完善激励外地人投资打工的政策,坚决打击各级政府部门本位主义和侵害外地人利益的言行,考核一批,撤职一批。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采取街头暗访、实地调查及人民来信和群众举报等形式,对损害外地人的言行坚决给予曝光,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动,让责任者没面子没位子少票子,形成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改善投资软环境,维护外地人利益”执法大检查,突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吃拿卡要外地客商以及乱收费等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依法治区,依法维护外地人合法权益,牢固树立罗湖区政府亲商爱民,善待外地人的良好形象。
外地人给我们罗湖区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劳力、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理应善待他们,让罗湖更充满经济活力,更有发展后劲。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都来改善投资软环境,用真情善待外地人,实现罗湖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的新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