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创建之我见
作者:杨学炯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是项关乎人类生存、生活、生命的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环保工作是项全民工程。抓好这项工作,环保职能部门固然重要,但是必然依靠全社会的努力,其中青少年儿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潜在力量。他们的行动往往直接影响到家长和社会,如果他们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今天的青少年儿童就是明天社会性的主力,未来是属于他们的。社会应该及时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环保教育,重视他们在环保中的作用。

要把环保知识引进课堂,让他们有一定的环保知识,让他们初步懂得环保与人类的关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自己对环保工作的责任等等。要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乱丢乱抛、乱吐乱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的青少年儿童在学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但一出校门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笔者居住的小区的一块绿草地上竖有“请勿践踏草地”的警示牌,可偏偏就在警示牌的左右两边却踏出了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大多是小孩子上学时为省几步路踏成的,当然也有大人们的足迹。

要组织青少年儿童搞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培草、清扫、浇花等义务劳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搞好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是要洒汗水花力气的事,而不能坐享其成,从而加强他们的责任感。还要组织他们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生态乐园、培养他们热爱动植物,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环保工作从小孩抓起,是一项战略措施,社会、学校、家长都应该加以重视和引导。我们相信,一个和谐美好清净舒适的城市将会长现于世人面前。

(二)环保宣教多元化提升

如何更好地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笔者认为,以环保教育为载体,,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城市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精神”,这不仅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更是地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支柱。

首先,要认真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环保教育内容体系,即通过“关于环保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促进环保的教育”等三个阶段,结合学校与社区教育、城市生态环境熏陶以及城市文化活动等内容与形式,分别从知识性教育、理性教育和德性教育等方面去培养广大市民的“绿色精神”。

其次,要对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开展适当的绿色环保宣传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吸收人类文化、专注于保护环境。通过制定和宣传《市民文明公约》,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教育和帮助市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学做人;保环境,爱家园。”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公约,让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另外,还要通过环境文化的教育熏陶,使市民产生一种对城市环境的“友好”感。如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城市生态绿化要体现自然美,始终将生态绿化摆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加强城市植物绿化,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丰富城市园林自然景观,逐渐将城市建设成为园林式的生态绿色城市;在城市景观文化设计建设中,城市建筑构建要展现人文美,从追求文化和崇尚品位的理念着眼,使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包括城市历史、城市生态、城市旅游、城市经济等象征性建筑物)体现城市的深厚底蕴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在城市活动文化建设中,市民生活文化要凸现精神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绿色精神”渗透到各类文化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净化了城市的精神环境。

诚然,以环保教育为基础,提高城市环保的软管理,引导市民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自觉地以对自然的模范行为来营造保护环境的道德舆论,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支柱。

(三)环保城市,从心做起

一提到环保,有人总以为这只是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事情,殊不知,要做好环保工作,除了政府部门科学的法律配套和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法制监管外,我们每一个市民,更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先从意识上对环保加以重视,这样才有可能在行动上持之以恒。而环保工作做得好,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我们本身。

不用,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是做好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法律的形式,严禁宾馆、餐饮业使用一次性产品。在这点上,我们也可以效仿,由政府牵头,先在各主要宾馆、酒楼试行,进而在全城推广。同时在城乡各大市场和超市不再使用塑料袋。采用无污染的其他包装产品来代替。新加坡连一个小小的口香糖都能做到全民禁食,我们为何做不到不用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塑料袋?还有的地方,政府就明文规定所有的市场不得使用塑料袋。

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垃圾分好类,就是新资源。分类垃圾箱在许多国家随处可见,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在我国各地,也能见到分类垃圾箱,可是由于我们自己丢垃圾时随意性大,加上对垃圾资源的再生利用处理也跟不上,常常只成了一个摆设。

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车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本私家车比例相当高,但大部分家庭平时还是利用公共交通来上班,私家车只是周末出去度假时使用。随着家庭轿车拥有量越来越多,在这个让人自豪的现象背后,也暗藏着某些隐忧,坚固耐用的车辆越多,意味着其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越重,而且这些年来的油荒煤荒气荒,已经给我们的能源危机上了深刻的一课,政府有责任在宣传上在行动上,鼓励人们多利用公交系统出行,但前是政府必须打造方便快捷的公交体系。

让爱心超市之类的慈善举动离我们的生活更近。把不用的东西赠出来,既减少了大量的垃圾又防止了浪费,并且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这点上,政府更应该做好相应工作,多开辟一些收集民间捐物的场所。

(四)实行部门环保责任制

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是龙头,实施“青碧蓝绿”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削减主要污染的排放总量。污染物已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把严格二氧化硫排放纳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推进实施。要合理安排项目,制定相应的削减计划。既要控制好新增加量,又要减少原有的排放量。控制新增量就必须抓好项目的审批管理,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新项目的环评验收,实际排放量超出许可的不准投产,对老企业进行技改、扩建也要进行严格环评。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内河涌整治工作。区、镇、村三级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按照职责推进主干河涌、支干河涌和支涌的整治工程。要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配合内河涌整治工程,按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推进相关污水截污管网工程,完整收集各排污管网的污水。

推进“绿地工程”建设。抓实抓细抓好“青碧蓝绿”系统工程,是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沟通协调和支持配合,共同将工作做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分析所负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顺利推进。二是发扬协同作战的精神。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做好所负责项目间的协调和衔接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互相知会、互相照应。三要强化监督。环保局、建设局要切实履行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定期进行检查,掌握各方面的动向,发现有问题、有困难的要及时向上反映。此外,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借助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发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工商企业污染防治和集中治理。一是完善镇级以上工业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村级工业区。二是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根据评价结论确定总指标,实行区域限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工厂、医院等单位固体废物收集与贮运管理,对餐饮业经营要先过群众环评关,通过举行干群环保听证会来厘定新开饮食店的开闭结果并予以公示。

(五)加强环保监控,完善环评制度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工厂、医院等单位固体废物收集与贮运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机制。妥善处理内河涌整治和处理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泥。建设更多垃圾压缩中转站,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体系,抓好垃圾收运过程中的污染防治。进一步搞好垃圾处理中心的污染整治和环境管理。

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实施环境监察部门机构改革,完善和充实镇级环保机构。全面推行镇级环保部门环境行政处罚调查取证,继续实施有奖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打击乱烧垃圾和烟囱冒黑烟行为。完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扩展项目,扩大对重点企业排放废气的在线监测、监控范围,设置路边空气监测站和噪声自动监测站及水质预警监测断面,并在各镇(街道)设置烟尘视频监控仪。

出台实施新的环保总体规划,做好新建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

(六)环保任务可细分

抓好道路绿化建设。抓好公园绿地建设。抓好居住区、庭院绿化。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抓好风景林带建设。抓好花卉园林苗圃建设。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规划、建设、农业、交通、水利、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对城市园林绿化、山林绿化、公路绿化、河涌绿化等进行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检查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2)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行使管理职能,层层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对绿化工作的检查、督导。建设局要抓好城市公园绿地、市政道路绿化、居住区、单位庭院绿化等建设项目管理;农业局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管理;交通局要抓好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主要道路衔接口绿化等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利局要抓好河涌绿化执法工作,规划局要抓好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把好规划验收关。

3)深化规划,指导建设。

4)制订标准,规范管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行业标准。

5)多元投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绿化建设,形成多元的绿化建设投融资体系。要以主题林、亲情树、纪念树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市民认种认养树木、绿地和参与公园建设,多渠道筹措绿化建设资金。

6)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实施绿化建设,提高园林景观质量。要注意养护管理,对绿化植物要及时浇水施肥,加强植物修剪造型,科学防治病虫害。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管理养护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各项执法制度,加大层级监督力度,开展违法侵占绿地,毁坏绿化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巩固绿化成果。

7)宣传发动,全民参与。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大张施鼓地对全城的绿化专题活动进行系列的跟踪报道,掀起全民参与与绿化美化的热潮,进一步提高市民“爱绿、护绿、建绿”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家园意识。

 
 
观看次数:99    发布时间:2007-12-4 16:09:30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