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总部区”服务质量 实现罗湖二次创业
作者:申涛

——我对罗湖总部区建设的三点建议

 ●罗湖:华润商业中心、人民南口岸经济区、东门步行街等三大主力商圈云集,被称作商贸总部

    罗湖:“华尔街”的蔡屋围金融中心区的规划,成就“金融总部”;

    罗湖:“罗湖区招商网”“罗湖政府网”等“网络罗湖”系统的建设,成就“信息总部”;

    罗湖:内地服务业向香港开放的前沿,成为“服务总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罗湖凸现出无穷魅力,使得法国家乐福、德国欧培德、英国百安居、美国塔吉特、日本吉之岛等世界500强企业均在罗湖设点或把地区(亚洲或中国)总部和采购中心注册在罗湖。资料显示,目前共有70余家500强企业进驻罗湖或设有代表处。从规模上看,罗湖已聚集了企业法人单位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3万多家,拥有各类商用物业楼宇533万平方米,区内有大型超市28家,连锁零售企业60多家,连锁店500多家,5000平方米以上商场50多家,销售过亿元企业20多家。

  在社会急剧变革,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罗湖面临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双重压力。作为执能部门的罗湖区委、区政委,建设好“总部区”,服务好“总部区”,提升“总部区”,留住高科技人才,留住高新企业,是罗湖目前最急迫,最关键的发展要素。

罗湖区委区、政府作为创建服务型的开明政府,能在网络中聆听市民、网民的建议,这实属难得。在此,笔者就罗湖产业发展、特别是罗湖总部区建设提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增添硬件设施,建设精品总部产业园

  能入驻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园区;能进入一个国内外企业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相信这是所有世界知名企业与高新企业期盼的事。

  如果能拥有一座能入驻200余家集展示、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于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花园总部产业园,必定能吸引国内国际近千家优秀创新企业和上万名高科技人才。对罗湖的产业调整、对罗湖留住企业的“总部”,肯定有很大影响。

  笔者的第一点建议,就是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建设精品总部产业园。建设精品产业园,首先是产业园等硬件设施建设。从实质上来讲,就是打造一个品质优良、环境优美的生态化、现代化办公区;也是吸引国内外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大事。因为总部产业区的建设、罗湖宏伟蓝图的构成,都必须由这些楼宇来提供物理空间或载体,抑或支撑平台。无基不牢,无根难开花结果。没有这么多性价比高的总部楼,就不可能吸引大量企业汇集总部基地,也不可能形成企业间的互动,更不可能形成园区内的资源共享……依此类推,就不可能形成总部经济和总部产业。

  占地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人民币,总部楼500栋,超五星级总部大酒店及总部广场占地3.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高99——这是北京中关村总部基地的面积,超过圣地亚哥中心区(920万平方英尺)等许多美国城市中心地区的办公空间。借他山之石,深圳罗湖的总部基地建设看能否从此借鉴到一些经验。

  当然,说到总部区的建设,有人会认为这是“买地、盖楼、售楼”,说白了,政府是个“房地产商”。事实上,总部基地建设与传统地产并不一样。传统房地产商仅仅是“买地、盖楼、售楼”,此后就基本结束了他们的使命,物业可以由自己来管理,也可以交付专业物业公司来管理。而总部基地不尽然,它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区域开发建设模式,它紧随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买地、盖楼、售楼仅仅是开始,而总部基地的建设,外表的背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在“买地、盖楼、售楼”之后,总部基地还将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所需的氛围与环境,帮助区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而这些都是传统房地产商无法做到的。

 

提升金融环境,打造企业联合体

  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高端部分,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硬环境,还需要软环境。其中,金融服务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能为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提供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作为罗湖发展总部基地的第二大事。

  一直以来,深圳是内地三大金融中心区之一,而罗湖更是深圳的金融中心,在这里聚集了各种金融机构近600家。其中,标准渣打(麦加利)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罗湖设有分行;恒生银行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罗湖设立了代表处,其中单地王大厦就有6家。各类商业银行、股票交易市场、外汇调剂市场、金融专业市场、保险业市场在罗湖运转规范和成熟,已构成了一个多文化的金融网站,为投资者的资金运作提供了便利。

   让人欣慰的是,笔者在《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的思路》一文中看到:以人民银行大厦地段为核心、西至红岭路、南至深南路、北至红宝路、东侧与公安局的用地相连,面积约14公顷的范围内,拆除15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将人民银行办公建筑扩大2万平方米,强化人民银行金融核心地位;新建办公或商务公寓建筑9.5万平方米,增加绿化休闲用地,为渴望入驻金融中心区的企业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区政府将加大对金融中心区的海内外宣传力度,使蔡屋围地段片区成为汇聚市区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机制作用三股力量的集中地,吸引更多的内地、香港和国际金融机构落户,打造深圳的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监控中心,使蔡屋围片区成为名符其实的深圳“华尔街”。

  看完这段文字,笔者禁不住为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做法喝彩。在此基础上,期望政府部能能用深圳“华尔街”这张名片,借助总部基地已经形成的巨大品牌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总部基地的金融品牌。总部基地正好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为这些企业间可能存在的合作牵线搭桥,从而在总部基地内形成一种资金链或资金流,打造总部基地内的金融中心。

  此外,罗湖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积极主动服务,在用足用活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其它的资金、政策优惠,将入驻罗湖的企业总部区打造成产业联合体、利益共同体,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全面盈利。

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信息强区

  总部楼犹如计算机的硬件,利润空间很有限,而总部基地提供的信息服务等犹如计算机的软件,利润空间巨大,甚至是无限的。所以软件的打造是总部基地将来发展的重点所在,也是总部基地与传统地产的主要区别所在。

  笔者认为,罗湖在服务总部区的同时,应建立一套软性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资源渠道,将资源吸引到企业所在的地方,为企业提供软性服务,满足企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目前,罗湖成了人流、物流、商流繁阜,商贾云集之地,区内商贸频繁,热闹非凡。但是,其已经投入使用的配套设施还远远跟不上企业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如果要想实现“二次创业”,罗湖区除了在交通、物流、市政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还需陆续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市场等、信息服务中心等。

  其次,在产业发展趋向高科技技术的今天,罗湖应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此处的技术转移中心不同于传统的技术交易中心,更侧重于将技术产业化、市场化,通过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目地是实现引进来走出去两部分。引进来是指帮助总部基地入驻企业从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行吸收利用,实现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真正为入驻企业所利用;走出去是帮助入驻企业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在人才市场方面,罗湖除了要建大型的人才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外,还要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中心,通过与各大高校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为罗湖总部区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为入驻企业提供选拔高级人才的便捷途径。

  后记:罗湖区委、区政府创建服务型政府,这是适应民心、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决策。可以想象,在建设现代服务强区中,罗湖的服务业发展现状让人注目,罗湖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成为总部基地的同时,其区域范围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的“服务总部区”。作为关心、支持罗湖区建设、发展的普通市民,祝愿罗湖区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再创“深圳速度”,成为中国经济特色强区、成为深圳大地一颗闪耀经济明珠!

 

作者成文过程中,引用了“罗湖倾力打造‘总部平台’”、“蔡屋围金融中心区规划”等资料,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诚挚感谢!

 

 
 
观看次数:337    发布时间:2007-12-4 16:13:04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