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医疗卫生是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扇极具代表性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群众可以感受社会进步的脉搏,可以检验政府的执政为民水平,可以掂量出社会的和谐程度。可以讲,医疗卫生部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细胞。不可回避的是,现在医疗单位中尚存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医患关系就是其中相对突出的一点。例如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医疗事故纠纷等等。对于这些不和谐因素,医疗单位应当正视现实,究其根由,着力完善“四个机制”,将不和谐因素予以积极、科学地化解,把医患关系引上和谐正道。
一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当前的医院,一方面要通知对外有偿服务的收益谋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实现医患双方的和谐,解决群众热点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就得先从内部管理入手,找到两方面的平衡点。因此,医院既要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管理,培育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又要加强行风建设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树立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良好职业道德,通过医技创新在提高疾病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医院管理层还应当人性化地对待医务人员,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医务人员得关心、受尊重的团队氛围,以内部和谐促进外部和谐。
二是完善医患双向沟通机制。目前医患间不和谐因素或多或少是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完善双向、互动的医患沟通机制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医务人员,应自觉转变“患者看病就是求医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牢固确立服务群众的观念,以换位思维把病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其想法,化解其痛苦,消除其疑难,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和“悬壶济世”的行动在病人心目中塑造精诚大医的形象。
三是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事故造成的纠纷是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外在体现。正确进一步健全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建立权威的医疗事故仲裁制度,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为解决纠纷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应拓宽医疗纠纷处理的渠道,积极稳妥地引入第三方对纠纷进行有效处理。
四是完善医疗宣传与监督机制。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宣传。在此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导向,应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导向,主动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沟通,着重宣传医院的医德行风、医技医术等正面典型,对于未经专家鉴定、司法审理和权威确认的医疗事故报道应加以控制。作为宣传主体的医院,要不断拓宽发布渠道,让患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更多的医疗信息,营造“透明”的医疗环境,以此促进医患双方的互信。宣传的另一个方面是让患者和群众对医疗工作进行依法监督,促进医疗服务的改进。
着力于“四个完善”,营造医患和谐相处的良性氛围,无疑正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