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罗湖人力资源强区的理论支持和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 “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他还深刻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空前发展,新增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增强;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人力资源市场的多元化构成已为罗湖建设人力资源强区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从罗湖教育强区复评验收成果以及罗湖基础教育强劲的发展趋势来看,从深圳每年的大学生双向交流会和每年不同时期的人才交流会,招聘会均可看出罗湖率先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条件已经成熟。罗湖居住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便利、资源丰厚、金融、餐饮、商贸、物流、珠宝、房地产行业十分活跃,我们只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罗湖人力资源强区的愿望肯定指日可待。罗湖一旦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源,罗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肯定指日可待。罗湖一定会成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示范区和领头羊。
二、罗湖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方法与途径
1、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广东省教育强区”这块蛋糕做大做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提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教育,从党的“十四大”起就反复强调:“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多次中央全会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三个优先”、“三个统筹”、“三个必须”和“四点殷切希望”足以看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重申十六大报告有关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把优先发展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新的更高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坚定信心。罗湖基础教育资源雄厚,全区73所中小学,67家成人教育机构,4576名教职工,94589名在校中小学生,3657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群聚,理念先进,队伍干炼,是建设罗湖人力资源强区的有力保障。罗湖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充分认识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罗湖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组织保障;罗湖金融中心、商业旺区和全国重要的黄金珠宝产业基地的地位以及罗湖财政预算收入的强劲增长是罗湖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财力保障;罗湖治安稳定、文化先进、家园和谐、人人思进是罗湖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心理保障。为此,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必将使罗湖社会经济再次腾飞。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罗湖职业教育有着十分辉煌的发展基础。90年代后期,罗湖有三所职业高中,一所成人中专,在当时的时段内发展迅猛,效益俱佳。职业高中不仅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同时也为市区各企业输送了文化层次较高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由于体制的改革现仅存行职一所职业高中。鲁毅区长在教育强区复评自评报告中对行知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和职业培训大加赞赏,同时透露出要在黄金、珠宝、首饰企业密集的水贝片区,新建一所珠宝职业技术学校,计划明年建成招生,以满足黄金珠宝产生人才的要求。说明区委区政府已经意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罗湖有67家成人教育机构,有深圳较大规模的人才市场,这是罗湖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罗湖应该依托行知职校,加大联合办学的力度,同时依托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有侧重的加大岗位培训,对辖区各大企业急需的企划、物流、旅游、信息技术以及经理群、律师群、医护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的培训,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同时有计划、有规模地扩大夜大生,党校生的招生比例,把学历进修与岗位培训结合起来。也可借鉴其他省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坚持引进人才与自己培养人才的发展思路,加大罗湖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技术研发人才的储备力度。
3、高度重视各类特种专业技术人才群队伍的建设,形成规模和竞争态势。罗湖教育专家队伍群优势还不够鲜明,能够单打独斗开办专场专题讲座的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不多,能够讲出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功能健康教育、甚至家庭教育、快速记忆等专题的专家名师也不多。罗湖73所中小学(包括私立和民办)校长能够在全省打得响、作风硬、有威望的屈指可数;我们的名师团队要成为真正的名师还须锻炼。我们的律师群、高级会计师群、海归群、博士群、理论研究群、科技研发群……甚至新闻发言人队伍群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精英团队”还有十分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去做。我们做事追求的是效能最大化,人浮干事,甚至敷衍了事者万万不可居多。为此,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区,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大做强各个专业团队。我们有“人才库”,有库存,不提升,不使用,不创造机会让其发挥作用不行;有库存,不发展,不壮大更不行。我们一定要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攻势,使各个专业团队的理想境界、责任意识、使命感以及认真做事、真诚服务的职守操守全面提升,为国家、为民族、为罗湖、甚至为个人做出人生的最大贡献。
总之,学习十七大报告后,我对建设罗湖人才资源强区的感触很深刻,罗湖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抢占制高点,借罗湖教育强区的东风,全力打造罗湖人力资源强区,为罗湖经济强区、科技强区、文化强区建设储备雄厚的人力资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可持续发展再树罗湖旗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