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第四次发展阶段
作为深圳最早的开发建成区,罗湖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中国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深圳的繁荣从这里开始,深圳的速度从这里体现,深圳的效益在这里延伸。罗湖,在走过20多年的历程后正迎来崭新的开始,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发展中,罗湖老城区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何去何从?罗湖能否继续领改革开放创新的风气之先?
特区初创时期,深圳人,尤其是罗湖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敢创敢试,打开了局面,罗湖这种原创性是对特区的最大贡献之一。罗湖创出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影响全国的特区理念和特区口碑。罗湖也是引进全市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宾馆、商场的地方,罗湖更是进行了土地出让、土地拍卖等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的地方,这对后来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罗湖从无到有,工业化、城市化迅猛推进。在这个创业阶段,罗湖经济总量增加了约150倍,年均增长46%左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1984年和1988年曾分别创造过一年迅猛增长142.2%和110.3%的超高纪录。也就是说,深圳的第一桶油是在罗湖掘到的,而掘油的方法也是在罗湖探索创造出来的。
在深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罗湖率先开始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过渡,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率先从速度增长转向效益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罗湖区第一、第二产业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1年的52.2%迅速发展至2002年的79.9%,大幅提高27.7个百分点,至2004年达到历史的最高点83.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三阶段
罗湖服务业与全市工业良性互动才是出路
"罗湖很小,但是把罗湖的功能--金融、商贸、信息等服务业的功能发挥出来之后,罗湖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包括深圳城市功能的向外辐射,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辐射面也是相当广的,空间也是无限的。"李鸿忠寄语罗湖充满希望。
"罗湖很小,罗湖又很大。罗湖拿出了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通过改革创新,完全有能力继续创造辉煌的业绩,为全市发展做探路‘工兵'。"这已经成为罗湖上下一致的共识。
罗湖是深圳的罗湖,也是泛珠三角的罗湖。罗湖是深圳最成熟的城区,城市功能完善,发展充分,城市的辐射能力强,以罗湖为首的城市带正在不断往西延伸,以金融业、物流业等为主的高端产业已发挥了集聚效应,为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湖是全国最大甚至是世界最大的陆地口岸,每年一亿多的人流,还有车流、物流。这些产业链、供应链与周边的城市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近几年,罗湖区委、区政府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打造现代服务强区的大旗,将商贸、金融、物流、信息、旅游、中介服务、文化娱乐七大服务行业列为发展重点,用现代科技、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业态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升级,使优势转化为胜势。
事实上,城市集聚效应是通过服务业的供应链来实现的。罗湖服务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深圳工业化的推进,而服务业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刘书记认为,市党代会和人代会已经确定了深圳"产业第一"的方针,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实施适度重型化战略,推动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转变,提高工业总体的附加值率,特别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消长平衡,坚决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表面上来看,罗湖没有土地可以铺摊子、盖厂房了,事实上,罗湖有的是机遇。因为,现代经济有两个价值链,一个是生产链,一个是供应链。如果说工业,即制造业是生产链的话,那么服务业就是供应链。生产链长了,供应链自然会长起来,那么,这种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供应链,必然会导致市场利益的转移和价值的重新分配。服务业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大量的实证说明和新经济理论阐明,从原材料生产到消费者消费的整条价值链里,真正属于生产链的部分仅占1/4,而供应链却占了3/4。
从近年的发展势头看,尤其CEPA之后,罗湖现代服务业乘势而上,除了外资银行,还有外资保险、证券,落户深圳的全在罗湖,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全都落户在罗湖,今年上半年外资的70多家技术设计机构也跑到罗湖来了。由此也说明罗湖风光依旧迷人。
"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罗湖的特别之为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从罗湖成长起来的有中兴通讯、万科等,产业层次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同时还有数万家破茧而出的中小民营企业,形成了一个雁形的企业梯队和良好的企业生态。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改革和创新,许多也是出自罗湖。
如今,罗湖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城市二次开发来拓展城区空间。对国企大刀阔斧地改革,对环卫体制、综合执法、警民联防等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城中村的改造、对插花地的整治、对违法建筑的拆除......罗湖区实施了一系列产业结构和城市管理的改革。这一切再次证明,只有改革创新,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动力。罗湖城市管理改革创新才能出新招。
"在新油田找油,可以用老办法;在老油田找油,必须用新办法。"刘学强在谈到罗湖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社会的承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空间、要潜力、要效益时,引用了世界石油界的一句名言。
罗湖是个老油田了,罗湖找油的新办法、新招数就是要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罗湖资源短缺,没有可以开发的土地了,这是罗湖的短板 。要填补罗湖资源短缺这个短板,一方面要从内涵上做文章。罗湖区委、区政府正在考虑,聘请国际知名的城市规划咨询机构,对全区的二次开发、产业升级、社会生态等等作综合规划。另一方面,运用"斜木桶理论"来破解短板理论,就是说一个斜放的木桶,能盛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按照这个理论,罗湖将发展和管理的战略重点放在了现代服务业这个优势产业上,不断地完善罗湖现代服务产业的价值链。
更强的改革创新力是罗湖找油的又一个新办法新招数。
早在1993年底,罗湖区就开始试行用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改革环卫体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4年,全区共有清扫保洁面积310万平方米,到2004年,这个面积扩大到了610万平方米。新增加的这300万平方米,罗湖全部采用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法来清扫保洁,每年政府的支出是1600万。据罗湖区城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样大的面积如果按政府包办的老体制来管,不仅需增加1000人,政府每年的支出也要900 0万,是外包方式的5.6倍。目前,全区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法来清扫保洁的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5%提高到了62%。通过外包服务,原来管理难度较大的黄贝岭、大望等城中村,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物业管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罗湖的首创,而且辐射到了全国,其效果比政府单纯使用行政手段好。去年,由罗湖区政府资助,在插花地的玉龙坑社区、老住宅区的民新、红村、桂木园社区,推行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十分满意。罗湖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罗湖通过创新城市管理,来打造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和政务环境,从而吸引投资消费,达到罗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现在进入深圳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罗湖走出了一条又一条有"罗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还能再走出罗湖特色吗?有多少个奇迹多少个第一呢?!就让你我来见证吧!
"罗湖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为促进罗湖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为即将召开的2008年罗湖区"两代会"(区党代会和区人代会)作准备。
"罗湖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出:"罗湖是大家的家,发展也要靠大家","大家"不只是罗湖人,还包括深圳人、全国各地的人们、华人,甚至还包括全世界的人们。这也是政府的号召,怎么这么说呢?那我们就往下看吧!
"地球是我家,生存靠大家",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大家也知道,是多么的恶劣,那就要在发展之于千万不要忽略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环境搞好人也健康。
要与时俱进,才是罗湖发展的硬道理,随着这几年的改造,罗湖也变年轻了,漂亮了,但这还不够,怎样才能迎合民意呢,这正是罗湖人所期待的新开始。人多就引起包括政府、经济、社会、环境、个人安全及健康、教育、交通及其他公共设施。在实践上下功夫、求实效,用" ;新特区意识"创新罗湖的未来。
1.产业平民化。
2.除了罪案少,无污染,还要吃喝玩乐集于一身。
3.生活质量"和"健康及公共卫生"排行榜,调查根据39项生活范畴评分,包括政府、经济、社会、环境、个人安全及健康、教育、交通及其他公共设施。
4.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
5.让大多数人成为发展的主人。
6.政府应转变自己原来的角色,让人民建设,政府作指导。
7.财富增值(QDII),不会让财富往外流(有一个完善的投资制度,也就是如何限制QFII)
8.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来达到创新。
如何能人民当家作主,使之能把大部分的产业民营化,这才是罗湖发展的方向,在这前提下如何建立信用机制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发展罗湖的自主产权,使之能够在国际化站稳脚跟,才是深圳发展的硬道理。从大的角度来说,自主也是中国发展的硬道理,中国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与生存。
现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党的政策太理想化,没有考虑自主权,让全民参于建设,产业的平民化,当然政府的角色也就是参谋,如何使人民安定发展,使国家强大。
还要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之能成为国家更家强大。
罗湖发展靠你我,中国繁荣靠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