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道德,构建医患和谐
作者:冼莲兴

医患关系虽是近年一对引人争议的矛盾,但彼此的最终目标其实殊途同归,那就是治病去患,除愁解忧。

由于近年医疗体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医务工作者与病人之间深度沟通的缺乏,因利益纠纷争而令这对矛盾的激化日益引人注目。作为患者,以最低时间与经济成本完成治疗是其目的,作为医生,以最佳医疗效果和合理经济效益达到各种既定指标则是其任务,于是,因机制结构所造成的经济成本的付出与获得所导致的差异而引起的矛盾遂成为社会对医院产生误解甚至偏见的主要源头,也成为医患和谐的一大障碍。

其实,作为医患关系的两个重要元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与管理的不断完善自是必不可少,更势在必行,但作为主体一方医生自我道德的修炼与提升其实也不可或缺。

在中国医学传统文化道德中,专业技术的锤炼和道德品格的培养是行医治病人士的基本要求,无论是高风亮节的董奉还是充满人性关怀的孙思邈,甚至是中国历代送医赠药的乡间名医和当下本地医院默然挺身救死扶伤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其实他们都在承传着一种千百年来沉淀升华的医德精神与完美人格,精通医道和品格高尚的名医往往更用一生的身体体现着那种仁爱在心、妙术在手的千年古训,同时也令今人坚信古代圣贤名医其实在当今社会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品格激励引导着后来者奋勇前行,发扬光大。因而,对优秀医学道德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其实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构筑必不可少。

尤应指出的是,作为求医问药的病人,他们往往对医生手到除病、起死回生的医技心服口叹,更对那春风送暖、和颜悦色的态度永记心中,他们往往彼此因坦诚相对,后更多成一生挚友,且佳话不绝。

因而,医德的自我修炼并非空言大话,相反其实是每天都可以修炼的品德,因为只有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与传统道德规范相吻合,医护工作者自觉地毫不顾虑利害关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并将心比心地以更深沉博大的人文关怀去看待患者,从而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达到身心俱治的目的,真正获致医患和谐的宗旨。

当然,作为患者,也需理解体制下医生护士的实况,因为处于大变革时代的转型期,医生护士本身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他们即使有潜心拯护的本意,他每天面对愁云满面、落叶惊秋的病人,偶尔心烦意乱,语浮气粗也在所难免,而病人对病理知识的缺乏及对医疗程序的生疏也屡屡成为彼此误解丛生的源头,因而心平气和,包容理解,也是构成医患同心、构建和谐的必要条件。

因此,医院管理制度与自身道德修炼同步推进,自学提升职业化服务能力,提高医患沟通的水平,树立医务工作者的新形象,营造良好执业环境,这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的意义。


 
 
观看次数:64    发布时间:2007-12-27 10:46:44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