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的工作,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安定、生活放心。笔者借罗湖区向社会征集“我为罗湖发展献计策”稿件之机,就侧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谈自己一点想法和建议。
一、制定食品安全明示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要进行细化,形成一整套的食品安全明示制度,主动承担起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的社会责任。对超市、商场等消费场所要严格要求,明确其不仅要有义务明示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信息,还应该有责任向消费者推荐卫生安全食品,坚决限制销售不安全食品。
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经常对超市、商场出售的食品进行突击检查,实行有奖举报,对造假者不能轻罚了之,要罚就要狠罚,使其没有回生之力。要充分利用信用奖惩机制,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意制假售假的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同时定期开展“放心食品企业”、“放心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使消费者放心。
三、编织食品企业生产加工信息网。建议大力培养食品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内培外训,全面提高食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建议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信息网,建立监管网络及动态的企业数据库,实行诚信积分卡,将所有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列入信息网,利用代码年检的机会,跟踪和变更数据信息,定期向食品加工企业发布有关标准情况方面的信息,拒绝无标生产。
四、推行每周(每月)食品质检报告。建议在媒体开辟专栏,以每周(每月)食品质检报告的形式,公布假冒伪劣食品“黑名单”,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预案、快速应对预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详细制定有关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预案,在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反应,并根据不同的职责分工组织应急救援和调查,努力将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强化食品源头监管。联合质监、工商等部门,经常开展检查活动,全面查清食品企业的数量现状和分布情况,为企业建立“一企一标”的动态质量档案,对证照齐全的企业,帮助改进工艺条件,添置生产设备,培训员工,促进企业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对证照不齐的企业实行限定办证时间;对无证照经营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七、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加强对国家食品安全立法动态的跟踪和食品安全体制、制度和机制的调研,启动我市食品安全立法,使食品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得以总结,并确立下来,统一由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收集,汇总并以上网免费查询等便民的方式公开国家和地方食品标准。食品监管部门向生产经营者印发普及性的相关食品标准宣传资料,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标准。
八、精心策划宣传,扩大部门影响。在城市街道设立公益性广告,社区所在地进行图片展览。组织专家进行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卫生大检查活动,在媒体上进行宣传,造浓食用安全食品的氛围。请文化部门编演食品安全方面的小戏、小品,送戏进社区。借助有关大型美食节等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可申请举办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食品安全方面的论坛,搭建一个食品安全研讨与道德实践相沟通、相衔接的平台,邀请专家和中央省市领导以及各级媒体参加,组织“食品与安全”、“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等一系列专题研讨,既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又扩大了部门影响。
九、加大城乡接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城市和农村接合部往往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点和盲点,实践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大小城镇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卫生监管部门应经常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