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治罗湖城市“牛皮癣” 之我见
张贴于大街小巷电线杆或墙上的“办证”“通下水”“出租房屋”等小广告严重影响市容,被称为城市“牛皮癣”。我曾经在到罗湖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罗湖的优美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罗湖的“牛皮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牛皮癣”是优美城市里的最不和谐的音符,就像美女脸上的雀斑,大煞风景。
“牛皮癣”不仅影响了罗湖的城市形象,还浪费了罗湖的财力物力。到底该如何从源头治理这屡禁不止的顽疾呢? 我们先来探讨“牛皮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经营者规模小,赢利少,掏不起昂贵的广告费,又想拉顾客,只好在大街小巷胡乱涂鸦。为此,我从罗湖的自身实际出发,提出根治“牛皮癣”的建议。
一、软硬兼施法
首先用“软招”:政府出资一些,小经营者出资一些,报纸优惠一些,把小广告从大街上挪到报纸的指定位置上。然后,对于那些实在是“顽固不化”的“恶癣”,就来“硬招”:
(1)守株待兔法:先在“牛皮癣”严重的地段,把写满墙壁的“牛皮癣”全部粉刷干净,然后派人乔装守候,发现有人再来乱涂写、乱张贴,就把他抓住,逮着一个处理一个。若能做到定人定点定路段监控,肯定有效果。
(2)按图索骥法:根据“牛皮癣”上的电话号码,“按图索骥”问出地址, 然后进行抓捕。接着罚款,罚款的金额要让他翻不了身,罚款所得全部用于治理“牛皮癣”。如果执法部门多下点功夫追根究底,就会逐渐端掉制造“牛皮癣”的窝点。
二、一塌糊涂法:
我们可以学习杭州城管的方法,就是用烂污泥擦牛皮癣效果最好,用抹布包一把烂泥来擦墙上的“牛皮癣”,不用多久,油漆笔的印渍渐渐没了,再用清水一抹,墙上干净了。这种办法在公交站牌、灯箱等光面上也一样奏效。
三、以癣治癣法
违章张贴的户外小广告被称为“牛皮癣”。清除“牛皮癣”异常困难,贴一张仅需几秒钟,而彻底清除最少需要近半小时。针对这一情况,以癣治癣的办法,每天早、中、晚三段时间,城管队员将发现的“牛皮癣”上的电话号码及时清除,使其失效,花费的时间短,操作简便。由于长期“投入”而无“产出”,“牛皮癣”自然销声匿迹了。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蛇就要打在七寸上。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下药就要准、猛、狠。
四、联手整治法
(1)治“癣”靠单干是不行的,联合起来力量大。由政府牵头,卫生部门、市容执法部门、派出所民警、街道、社区齐抓共管,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加强打击力度。治“癣”要多管齐下才会有力度,管理部门各司其职,联合起来一抓到底,就不信治不好“牛皮癣”。在联手整治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一定要职责分明,最好是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牛皮癣”所属区域的相关单位有管理责任,特别是属地的片警有责任对辖区张贴的办假证的窝点进行查处,最好是端掉办假证的窝点。城管人员要按职责分工,使城管工作融入社区,把 治“癣”由过去的“我管”变为“大家管”。责任明晰后,还要处理不负责任的单位。这样,责任单位就不敢偷懒了。
(2)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制止制造“牛皮癣”、损坏城市文明的现象。
四、植绒技术法
在治“癣”上,我们要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现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采用植绒技术来治理牛皮癣,就是用植绒机器在城市重要的地方喷上绒毛,那些制假证者就很难写在或者贴在上面,即使贴上了也很容易清除,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不妨试试,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
罗湖是美丽的,不过美丽中却有不足之处,“牛皮癣”就是一大不足。一座城市优美的环境,是一张设计精美的名片,展示着城市独特的魅力,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为了使罗湖更美丽,更健康,就必须清除“牛皮癣”,为此,我建议罗湖城管在整治“牛皮癣”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宣传教育、疏堵结合、综合执法、监督到位、严于治理,而且持之以恒,就会清除“牛皮癣”,创建一个美丽健康的新罗湖!
二、强化罗湖户外广告管理之建议
本来,大大小小的户外广告招牌成了罗湖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是现在城区的一些广告招牌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市貌等问题。有的招牌靠近高压线或是电线,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有的大型招牌的部分支架弯曲或是折断,一旦刮风,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有的小商贩为了招揽顾客,在商铺门口乱放乱挂招牌,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
要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不妨通过行政手段,以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身上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一、城管部门分区管理责任制。将城区和各镇区进行区域划分,各辖区分配到相关的管理小组上,该区域内如果出现乱摆放、竖广告招牌现象,则由该管理小组按相应条例给予整改。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现象。
二、广告发布商管理责任制。一部分企业和商家是通过广告公司来发布广告的,广告招牌的竖立发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妨碍交通,以及影响市容市貌等,应该由广告公司负担起相关的责任。广告公司应该对广告招牌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才能消除隐患。
三、广告招牌所属单位和个人管理责任制。打个比方,某生产厂家或是小商店要竖立广告招牌,虽然有城管和广告公司各自负担起部分责任,但是,自己也应该负担起部分责任。本人曾看过这样一条新闻:某服装厂在狂风来袭之前,派人去检查竖立在市区一处十字路口的大型广告招牌是否安全。当发现有部分支架松动时,便立即通知广告公司来维护。这家服装厂做得很好,责任心强,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让具体单位和个人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起到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的良好作用,使广告招牌的发放走向规范化、安全化、制度化和美化。
当然,这了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如果这三者都自觉执行这种责任制,本着安全、统一、美观的目的,互相支持和配合,规范发放广告招牌,罗湖市容市貌必定显得更加美丽。
三、做好罗湖沙井盖防盗工作之建议
罗湖的沙井盖时有失盗的现象发生,给街道留下了一个个“陷阱”,严重地危害了百姓的安全,弄不好就会导致沙井吞人的悲剧上演。针对此种情况,我提出了以下沙井盖防盗建议。
沙井盖之所以经常被盗,是因为其在偷盗者眼里很有经济价值。一个沙井盖能卖得几十上百块,这对那些偷盗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个体废品收购站收购沙井盖,也是有利可图。于是,偷盗者和个体废品收购站无形中形成了“联盟”。所以我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即是从偷盗者、个体废品收购站、沙井盖三方面入手处理。
一、全民行动对付偷盗者
鼓励市民参与到打击沙井盖偷盗者的行动中来,有关部门可以发动市民“拍偷”,如果市民用自己的相机拍到了偷盗沙井盖的画面,举报偷盗分子就给以奖励,以奖励来提高市民的积极性。人民的眼睛是锐利的,只要全民参与近来,偷盗者就会难以得逞。抓到偷盗者后,一定重罚,并且要求其义务管理某一区域的沙井盖一段时间。
二、规范管理废品收购站
针对部分废品收购站偷偷“收购”被盗窃的沙井盖的现象,因此要规范管理废品收购站,给其套个“笼头”,令盗窃者失去“破坏动力”。当务之急是要取缔无照无证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对有证照经营的要重新核查,适当抬高“门槛”,关闭一批条件太差或不守法经营的店家,使全市的废品回收站保持一定总量,便于管理。对批准经营的废品回收站,主管部门要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不准收购来历不明的物品,比如沙井盖等,违者将严肃处理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有关方面要引导废品回收业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检查评比,以行业自律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尽可能减少违规行为,杜绝收购沙井盖现象的发生。如果有人拿沙井盖来卖,废品收购站必须登记销货单位和销货人员,真正从源头上斩断偷盗沙井盖的黑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组织一支上门回收废品的队伍,统一着装,取缔零散单个的收旧拾荒行为。
三、改良沙井盖
沙井盖之所以被盗,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在偷盗者的眼里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果考虑从对沙井盖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良,使偷盗者对沙井盖失去兴趣,这就能切底地偷盗沙井盖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厦门学习。厦门市在某些区域安装了一种可以防盗的沙井盖,效果非常显著。这种防盗的沙井盖乍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颜色比一般的沙井盖要黑一点。但是,这种防盗的沙井盖是用一种叫做球墨铸铁的材料做的,与老式沙井盖相比,这种沙井盖强度更高、结合性更好,汽车轧过去也不会产生噪音。更可贵的是,由于这种沙井盖在废品回收站老板眼里“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盗窃者“看不上”,于是有效地保护了沙井盖不被偷走。但是,对全市的沙井盖都进行更换是不可行的,因为不仅费时间又花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对已经老化或破损和被偷盗的沙井盖更换成防盗的球墨铸铁沙井盖。如果偷盗者对沙井盖失去兴趣的话,那么沙井盖就安全了。
最后,我还想沙井盖的外观美化提出一些建议。我市的沙井盖的外观都是黑乎乎脏兮兮的,特别不美观。对市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建议给沙井盖涂一层很经久耐用的漆,再用很靓丽的色彩绘上各种美丽的图案和花纹,这样就很符合周围现代化设施,令人感觉也舒服,这样。沙井盖也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沙井盖,但是由此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安全程度,对社区的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做好沙井盖的防盗工作、美化工作,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