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长远 立足根本 持续加快罗湖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作者:叶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作为罗湖区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倍感振奋和责任重大,必将借十七大的东风,和罗湖区广大医务工作者一道,为进一步实现罗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下是本人结合单位实际,就罗湖区卫生事业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些浅见。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财政支持,提供有利于公共健康的环境

公共卫生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保健基础性的社会事业,具有公益性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因而,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不仅是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涨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罗湖“四位一体”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在卫生资源投入上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

过去一段时期,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甚至在政府决策层面上,还存在着“轻预防重治疗”的片面思想,导致卫生资源在保障群众健康上没有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作为公共卫生事业,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根本在于要实行“预防为主”的策略。政府在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疾病和全民的健康教育上,使大多数人通过早期疾病排查和人体健康保健知识的获得,更大程度上预防和摆脱疾病的侵袭。比如说,政府对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投入的同时,把有限的资金和公共卫生资源用在“刀刃”上,对防治传染病、职业病、妇幼疾病等带有明显公益性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投入。

三、深化思想认识,营造公共卫生齐抓共管的氛围

公共卫生事业并非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要把其摆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切实抓紧抓好,统一筹划、主动引导。如定期召开由财政、监察、卫生、农业、林业、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着力营造公共卫生齐抓共管的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通过举办“应急演习”、“应急培训讲座”等形式,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共同构建罗湖区公共卫生体系。

四、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

罗湖区疾控中心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共事业单位,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理、疫情监测与报告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而我们要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保持警惕,切实抓好非典、人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抓好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广泛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尽可能发现潜在HIV感染者,防止二代传播,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三是要重点控制肝炎、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突出重点,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一是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克服麻痹松劲情绪和侥幸心理,把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二要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起职责明确、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构建遍及各社区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三是加强人员、技术储备和物资、经费保证,保障应急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六、加强卫生事业的宣传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细致的卫生宣传教育,如针对传染病防范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通过文字材料、展览、大众传媒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科学地、持续地把各种预防保健知识教给群众,引导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公共卫生活动和自我保健的实践。另一方面,加大医疗卫生工作和医学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群众理解和尊重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正确看待疾病疗效和转归,共同构建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市卫生局近期策划开展的“医疗机构开放日”活动,让群众了解医疗机构的职能和运作,反映很好,建议区卫生局积极筹划、参照开展。

七、坚持人才战略,切实加强疾控队伍建设

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无私奉献、有丰富专业知识、素质良好、能为广大人们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共卫生专业队伍。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兴医”工程。针对罗湖区公共卫生事业实际,引进一批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特别是流行病学、实验检测、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等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一批业务骨干。二是加强疾控人员在职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业人员培训。通过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选送骨干人员外出进修或交流、鼓励和支持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着力对独立开展流行病学现场组织、实施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规范化调查和处理能力;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的宣讲能力和与媒体沟通的能力;指导现场实践活动,并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撰写技术方案和调查报告的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应用能力等六大技能的培训,达到提高疾控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骨干队伍的目标。三是注重疾控人员沟通技巧和方式方法的培训。当前,一些群众投诉的发生是由于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沟通不够或情感支持欠佳等因素引起的。因此,要多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班,要求医务工作者多换位思考,正确对待患者的投诉,以高度的责任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到耐心倾听、情感关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的尊重和认同。

    作为一名普通的“疾控卫士”,我们将务实扎实地践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勇于承担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和谐罗湖、效益罗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次数:97    发布时间:2007-12-20 15:59:38



CopyRight©罗湖社区家园网2000-2007,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