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玉龙:新“愚公移山” 拓产业空间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5-09-04 18:18

在罗湖,一场特殊的“移山”正在进行——玉龙填埋场的修复工地上,410万吨陈腐垃圾正被系统治理。作为全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这里践行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更要在治理后腾出30公顷连片产业净地,让曾经的环境痛点,变成数字产业聚集的新起点,为超大城市存量提质写下生动注脚。

蒋龙雨  直播深圳&第一现场客户端记者

这里是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的项目现场。大家可以看到,巨大的绿色天幕下,挖掘机正在作业,运输车把挖出来的垃圾送往分拣中心。这里每天的开挖规模约6000立方米,筛选规模达到5000吨,但令人意外的是,我站在这里,一点异味都闻不到。

巨大的绿色天幕像一张巨网,覆盖整个作业区,这也是除臭的秘诀。天幕下的雾炮持续喷淋,配合垃圾堆体提前完成的“好氧预处理”,让垃圾在开挖前就完成“呼吸”分解,从源头减少异味。再加上全密闭的筛分车间和运输通道加装的屏障,这些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异味、隔音防控链条,让现场环境始终保持稳定。

苏吉宝 中建五局玉龙项目生产经理

为有效解决邻避问题,我们设计并打造了国内跨度最大的天幕系统,它的最大跨度是280米,覆盖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天幕上安装除臭喷淋系统,不仅能实现降尘、除臭和视觉阻隔,还可以避免可燃气体的聚集,确保开挖施工作业安全。

眼下,这里每天都有近600车次的运输车按类别分流处置。渣土、建筑垃圾经检测后回收利用,陈腐垃圾筛分后焚烧或填埋,污染土则要经过稳定化处理。这样的有序处置背后,是不小的挑战。三面环山带来70米高差,最大开挖深度达52米,还得避开周边密集居民区,每一步都得精准计算。

苏吉宝 中建五局玉龙项目生产经理

我们制定的分区分层开挖方案,共分16个阶段推进,并采用放坡和格构梁支护保障边坡安全。通过构建智慧化监测系统,对气、水、声、土进行全方面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这场“移山”治污,不只是清理一片垃圾场,更是罗湖探索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建成区高标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破局之举。过去的环境负资产,将变成生态正资产,与周边的银湖山、红岗公园形成生态联动。作为罗湖“1号工程”,它不仅要解决历史遗留的污染隐患,更要通过彻底治理,让土地实现“宝地宝用”,回应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叶彬  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我们首次采用国内最高标准、最先进的工艺,对整个玉龙填埋场进行全量搬迁修复,也是首个在中心城区核心地带来实施的填埋场修复工程。截止目前,我们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大概40%,我们计划在2026年年底,能够把工程完成竣工,届时可以交出一个连片的30公顷的产业净地。

治理完成后,这片30公顷的连片产业净地,将成为深圳中心区稀有的“政府持地”。按照“山水云台 数创智谷”的定位,这里将布局研发、中试、数字服务等产业链,与清水河数字新城联动,支撑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未来,百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拔地而起,这里不仅是生态修复的标杆,更将成为产城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