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罗湖:奋楫产业转型升级,书写先锋城区新彩

  •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时间:2025-08-26 10:32

罗湖家园网讯:八月的梧桐山,万物并秀,满目生机。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节点回望,一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系统推进产业升级的发展脉络已清晰可见。

罗湖区着力形成“一轴两带三组团”空间格局,加快建设支撑产业提升、规模提级的重大战略平台。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罗湖以五大特色商圈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商圈焕新。 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稳步推进全国最大体量填埋场全量开挖搬迁工程,加速释放约30公顷集中连片用地;重磅推出首批30栋主题楼宇,构建“孵化器—加速器—创产用房—主题楼宇”全生命周期产业空间运营体系;落地深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璞跃中国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强化科创平台支撑;谋划推进以春风隧道为代表的“四横三纵”建设,打通城区路网关键“堵点”;策划举办“大梧桐低空花游”“水贝电商直播季”“荷美生活月”“跨境消费嘉年华”“水贝之夏”等一批商旅文消费活动,努力实现品牌出圈、消费提振、产业升级三重成效;创设24个社区“党群创享站”,织密“家门口”的创业就业服务网,民生幸福可感可及……

劲风过处气象新。近年来,罗湖区大力赓续弘扬“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加快创建“三力三区”,聚焦产业提升主线,找准城区突围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通过空间再造、产业跃迁、场景焕新、治理升级四维联动,走好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将“老”与“新”转化为能级迸发的双变量,奋力书写“出新出彩”的城区发展新答卷。

产业出新,锻造增长新引擎

产业发展,新调新弹。今年开年,罗湖以清晰的战略蓝图引领产业跃迁:2025年系统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攀升”、特色产业“登峰”、新兴产业“倍增”和未来产业“苗圃”四大计划,通过“产业向新向优”,带动“发展提速提质”。

金融强区、商贸大区、商业旺区……在罗湖的发展轨迹中,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为支柱产业,面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遇与挑战,传统优势产业将向何处转型?罗湖提出夯实产业根基,巩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擦亮特色产业,核心思路是在推动存量产业焕新升级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聚焦优势产业赛道精耕细作。

以金融业为例,在加快持牌金融机构集聚的基础上,罗湖将目光投向新兴金融、特色金融等领域。近期,罗湖重点供应链企业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完成单笔6800万元跨境贸易货款结算,率先在跨境贸易领域实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突破;由辖区企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深圳市分公司联合推出的全市首单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保单在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签发落地,推动全市跨境贸易风险管理数字化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罗湖加快谋划特色金融、产业金融、数字金融、民生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错位发展,首推境外Alipay(外包内用)及境内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商用,首批落地测试境内微信“来华零钱包”技术;推出首批“金融+气象保险”、全市首单政府物业“能效保”和首单“医疗设备保险+”,落地7个项目覆盖城市公共风险治理、民生服务保障、绿色环保等领域;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跨境养老产品,助力打造养老金融领先示范区……

同样的思路在商贸领域与服务业领域也得以展现。在商贸领域,罗湖引导黄金珠宝、旅游、医美等特色产业向“平台化、品牌化、高端化”登峰。比如以“高端设计+品牌出海”推动黄金珠宝产业向现代时尚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地缘与医疗优势激发“医商旅”持续火热,借助“大梧桐低空花游”等特色活动实现文商旅融合“出圈”。同时,做强商务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抢抓服务业开放政策机遇,发力跨境软件、建筑等服务贸易,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在传统产业与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基础上,罗湖系统谋划以“2+2+N”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抢位发展低空与空天、细胞与基因两大未来产业,持续发力新材料、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

如今,无人驾驶小巴开通、无人机外卖航线投运、无人物流车上岗……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在罗湖加速落地,诠释着城区提“智”向“新”的坚定步伐。

今年上半年以来,罗湖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人工智能领域,罗湖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示范城区,以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初步形成“一核多点”集聚形态,携手深圳大学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璞跃中国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AI十优生态平台等载体加速技术转化,未来剑指240亿元增加值目标。低空经济领域,从无人机物流配送、医疗样本运输到黄金珠宝特种物流,构建起覆盖10个街道的网络与“1+N”即时配送圈;全球首颗高轨商业化中继卫星项目签约、罗湖城市空中交通展示(体验)中心建成,清晰锚定“空天+低空”产业融合新方向。生物医药领域,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引入太空干细胞、AI精准医疗等颠覆性技术,此外罗湖区联合华为云、阿里云打造创新药出海转化平台,快步重塑“未来医疗”创新生态。

截至今年上半年,罗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入库已达1055家,较2024年底新增60家,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0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3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8家。

可以想见,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中,罗湖通过传统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双翼齐飞”,持续锻造面向未来的增长引擎,必将爆发出更强大的活力、更强劲的动能。

发展出彩,腾出转型新天地

罗湖高质量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就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场产业变革之旅中,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其产业转型的增长范式。今年,罗湖实施产业布局优化行动,以园区思维规划建设运营重点片区,打造宜商、宜居、宜业的产业集聚区。

一方面,加快形成“一轴两带三组团”空间格局,建设支撑产业提升、规模提级的重大战略平台。其中包括打造清水河数字新城产业发展新名片、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全域融合”新示范、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三生融合”新样板,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结合三大重点片区、四大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以及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间挖潜,释放超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构建集聚发展格局。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清水河片区集聚了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等产业中试平台,罗湖新质科技大厦M0项目等集研发、中试、生产于一体的立体复合型现代化产业园区,真迈生物等一批专注解决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和工艺的大中小企业,深湾研究院也将在此打造生命健康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中心,产业集群效益越发凸显;另有清水河片区6万平方米土地可面向生命健康企业开展重点产业遴选,过境土地B1地块10万平方米土地正谋划打造以生命健康为主的跨境合作示范项目,产业集聚区轮廓越发清晰。

另一方面,罗湖以产业生态为核心、产业园区和主题楼宇为载体、产业要素为保障、营商环境为支撑,加速产业“集聚”“集群”。城建创新金融总部基地云投大厦核心筒封顶,云启国际科技金融中心入市,京基100大厦被授牌“国际金融会计人力资源主题楼宇”……通过拓增量、挖存量,罗湖推出首批30栋主题楼宇预计释放约1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同时对符合要求的准入企业提供免租或按30%、50%、70%收取租金,鼓励社会物业降租,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在主题楼宇聚集。

除此之外,罗湖还推出了“孵化器—加速器—创产用房—主题楼宇”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空间运营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政策。目前,罗湖与深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华强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别签订了三个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其中,孵化器、加速器旨在为企业解决空间需求,对符合条件入驻孵化器的企业最高实行前三年免租,对符合条件入驻加速器的企业最高实行第一年免租;创产用房则重点服务上市公司、总部企业以及科创型企业。同时,针对主题楼宇的楼宇业主和运营方给予主题楼宇创建奖励、运营奖励、改造扶持、活动支持等,以“空间+资金”双支撑加速创新产业集群成型。

场景出圈,塑造潮流引力场

上梧桐山坐直升机“云赏花”,在水贝之夏购物季聚“财气”,去跨境消费嘉年华享受“即买即退”,到“结对”共建的深港澳知名老街体验现象级文商旅活动……今年以来,罗湖围绕“大力提振消费”主线和“产业提升”主题,实施消费投资提振行动,培育商贸领域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扩内需、稳外贸、挖潜力,消费新场景频频“出圈”,努力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高效转化。

先去万象城看“黄金树”,再到水贝“搬金山”,财运UP!8月25日启幕的“水贝之夏”购物季以妙趣横生的预热,为即将到来的黄金珠宝文化嘉年华攒足了一波人气。这场以水贝黄金珠宝产业为核心的盛夏狂欢,联动辖区14个商业综合体、3家重点酒店开展22天90余项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模式,打造集文化体验、消费狂欢、产业联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彰显黄金珠宝消费与现代时尚、科技互动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擦亮“中国宝都·深圳水贝”金字招牌。

打造商圈特色体验,解码消费新动能。今年,罗湖以五大特色商圈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商圈焕新、业态提升、新型消费培育等,赋能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近期,人民南深港融合消费街区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引入“何师烧烤”华南首店等特色餐饮拓展消费场景;笋岗家文化主题消费街区“罗湖云街”开放迎客,创新性串联14个商业综合体激活二层空间;东门活力时尚消费街区着力培育谷子经济、国潮文化、电竞热潮等多元场景,让“老东门”焕发新活力。街区整体环境的提质焕新,为提振消费注入了持续动能。

依托口岸城区独特优势持续升级跨境消费服务——8月26日,“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正式开通,方便香港游客“一线”便捷体验深港双城购物消费生活。6月以来陆续新增东门太阳百货、金光华广场、罗湖口岸三个离境退税业务点,推出离境退税购物促销活动,发放“离境退税”消费地图(指南)。面向境外旅客首发万张“通信+支付”超级SIM卡,实现开户充值一站式便捷体验。在罗湖口岸周边集聚10余家口腔机构形成独具特色的“口腔医疗街区”,催生出“跨境就诊+商圈购物”消费新链路。

新兴商业体入市,新消费圈粉引流。过去3个月,罗湖三大新商业体相继亮相,首店经济、演艺经济、宠物经济等新兴消费成为流量密码:罗湖益田假日广场首月客流破200万,英国艺术家王尔德的“绮幻假日”首展开业期间吸引数百人排队;湖贝里试营业期间全场最低4折,超大艺术装置RUARUA兔“空降”罗湖首展;茂业天地宣布进驻罗湖,未开先热,签约星巴克、麦当劳等品牌,“深港生活美食集”呼之欲出……持续释放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的辐射力与潮流引领力。

治理出效, 构筑民生幸福“标杆”

城区品质,成于精细,归于民心。罗湖持续推进城区品质蝶变,用“绣花功夫”美化市容、涵养气质,努力打造精致精彩、宜居宜业的幸福标杆。

聚焦路网建设、轨道建设、交通微循环建设等民生“小切口”,着力锻造功能完备的集约城区。作为罗湖“四横三纵”路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5月春风隧道主线开通,打通城区路网关键“堵点”;8月地铁5号线西延工程(黄贝岭至大剧院)列车热滑成功,加快优化地铁线路布局,进一步织密人口密集片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新增金威大厦、深圳远东妇产医院、东门信和广场等17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着力缓解“停车难”。

在文体空间拓展方面,突出以赛营城、以赛兴城,建成了深圳棋院、银湖多功能赛事中心,完成银湖会议中心改扩建,打造银湖“智力运动谷”和智力运动先锋城区;积极挖掘利用立交桥下、小块绿地等“金角银边”,打造雅园立交桥下社区公园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都市型文体空间。聚焦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体育新空间,启用超8000平方米翠园华府体育中心,未来一年计划开展数十场全民健身及体育类公益培训活动与赛事;此外,还进一步织密城区绿道、碧道和公园体系,构建八园连通生态游憩网络将城市公园串珠成链,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图景成为现实。

夯实民生之本,拓宽创业之路,激发活力之源。聚焦高校毕业青年、大龄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需求,罗湖因地制宜推进“党群创享站”建设,不断优化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就业推荐、项目孵化、跟踪帮扶等全链条服务,构建起“家门口”的创业就业服务圈;营造“一张桌、一间房、一笔钱”创业安居新生态,以全链条服务让创业者“轻装上阵”探索更多可能。

近日新鲜出炉的2025年“菁英人才”政策实施细则聚焦“产业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深港人才专项、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等,构建全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支持体系。比如,针对软信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与空天等领域,综合评价类企业最高享一次性80万元奖励,直认类(独角兽、专精特新等资质企业)最高可享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商贸业、建筑业、人力资源服务业、黄金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均设专属奖励,其中,黄金珠宝产业特设“电商直播达人”“头部网红”等奖励,全年带货零售额达标者最高获奖80万元;此外,还构建青年人才“实习-就业-科研”全链条支持体系,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奖励、竞赛补贴等,针对深港人才创业孵化和生活保障打造“跨境无边界”发展生态,招引顶尖人才构建“靶向引才+多元激励”体系。

在金融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罗湖已设立12支总规模504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推进“补改投”改革,落地深圳首支AIC股权基金,引入更多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为创新企业构建起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优势资本与创新创业互促互进。

罗湖正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夯实民生幸福基础,营造就业稳、人气旺、经济活、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的新征程上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