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鹏凤和鸣 “智”汇潮州

  •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2025-07-10 09:54

罗湖家园网讯:在饶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室,执教二十年的刘贵如老师正通过互动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是深圳与潮州结对帮扶后,由深圳团队带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我真正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一句朴素的感慨,折射出“深圳—潮州人才帮扶框架协议”落地以来的变革。

自2024年协议签署以来,深潮两地以“智力资源共享、引才资源链接”为核心,在基础教育、医疗技术、产业升级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成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的有力见证。

教育医疗“强基提质”

深圳理念引进来潮州人才走出去

在区域协作的浪潮中,深圳与潮州持续深化在教育、医疗领域的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为潮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教育领域,截至目前,潮州全市6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与深圳学校结对共建教师成长平台,开展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共组织全市52所学校的84名骨干教师前往深圳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并邀请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专家名师作专题讲座,组织近百名教研员赴深进行高考备考交流。

湘桥区、潮安区则分别依托“福田区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和罗湖区教科院,为近4000名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专业课网络研修服务,近2万名教师完成线上学习,构建起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先进教育理念扎根潮州。

医疗领域的深潮协作成果同样亮眼。潮安区人民医院、庵埠华侨医院分别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湘桥区14家医疗卫生单位与福田区开展帮扶合作。截至目前,近百名深圳专家进驻潮州基层医院现场指导。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帮扶潮安区人民医院,引入肿瘤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姑息化疗等41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临床带教等,大幅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除了教育、医疗领域的深度协作,深潮两地在人才培育方面也持续发力,聚焦区域发展的核心议题精准赋能。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深潮联合举办潮州干部人才专项培训,选派优秀潮州党员干部及企业人才到深圳开展培训。截至目前,深潮“千人培训计划”项目已完成近20期专题培训,共组织潮州党政干部和企业家900多人次接受培训。

产业科技“双向赋能”

龙头企业设“校中厂”前沿科技落地潮州

在深潮人才帮扶框架下,产业科技领域正形成“技工教育筑基、企业赋能、平台驱动”的三维联动格局,为潮州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在技工教育领域,深圳技师学院与饶平县技工学校签署“三步走”协议,选派16名业务骨干制定师资提升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教师130余人次。“深圳骨干教师驻点缓解了汽修师资压力,300万元教学设施捐赠夯实实训基础,更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生态。”饶平县技工学校负责人陈少玲的话道出协作实效。

企业赋能让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更清晰。三诺集团等龙头企业与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开设“三诺班”,学生既可在校接受企业工程师授课,又能赴深开展岗位实习,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三诺班”毕业生欧泽纯在感谢信中提到:“深圳实训不仅让我们掌握技能,更触摸到产业前沿。”

平台驱动则为产业升级插上翅膀。“潮州—罗湖创享岛”启动运营以来累计入驻潮州企业13家,依托“深圳研发+潮州生产”模式,新引进人才推动落地潮州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超1亿元,申请新增各类知识产权62项,深圳主体销售额超1200万元,间接带动潮州企业销售额增长。

文旅非遗“跨界出圈”

达人深度洽谈对接潮菜学员精准就业

此前,潮州木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嘉携金漆龙虾蟹篓亮相深圳文博会,现场技艺展示,并与深圳当地各行各业传承人跨领域交流。“此次交流让我有机会借鉴同行优点、弥补不足,为潮州木雕传承注入新动力。”这种人才交流催生的创新动能,正在重塑非遗传承的现代路径。

文旅融合发展中,深圳专业人才的注入,助力潮州激活地方资源。深圳市江贸工贸有限公司、华发冰雪世界项目等4家企业选派的文旅达人,带着丰富经验与创新思维与饶平县深度对接,围绕研学旅游线路开发、IP项目打造、室内冰雪项目引进等展开洽谈,为当地文旅产业带来全新思路。

在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成为重要抓手。湘桥区设立的深圳市外首个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成为链接深潮资源的重要枢纽。依托该平台,两地联合开展中式烹调、新媒体电商等41场实战培训,3920人次参训者职业技能显著提升。

“匠心潮味·湘福相成”潮州菜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出9名优秀人才,现场还促成一批获奖选手与用人单位签约。而“深圳罗湖·潮州潮安”粤菜师傅培训通过“理论+实操”模式培育的62名学员,已成为推动潮州菜产业化升级的骨干力量。

■案例

深圳教育帮扶显成效:

饶平二中教育质量

提档升级

2025年5月16日,深圳实验教育集团饶平县第二中学签约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正式进入实操阶段。短短百日,这所中学便在教育创新、师资建设、课程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前,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建立托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首批选派12名管理和教学骨干常驻饶平二中。深圳教师团队带来的创新教学法迅速落地见效。於胜成老师的作文课颠覆传统讲授模式,让学生化身“评卷教师”,依据高考标准对范文进行评分。“评分—讨论—修改—反馈”的闭环训练,明显提高了班级作文审题准确率。

林峰老师的历史复习课则独创“三步解题法”:通过选择题训练倒推知识点,以题带点构建知识网络,再补充拓展相关体系。今年的高考毕业生陈孜熙在林峰老师指导下,历史成绩从70多分提高至80多分,她感慨:“现在做题就像有了透视镜,能精准捕捉题干和选项的隐藏信息。”

该校党委书记吴平波介绍,本学期引进12名研究生,创新“双导师制”岗前培训;成功申报潮州“种子学校”,积极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体系;通过“深师课堂”“瑞光讲堂”形成联动培养模式,推动与深圳教育资源深度融合。

深潮医疗协作破局:

从“患者外流”

到“技术扎根”

潮安肿瘤患者外转就医率高,如何破解?与潮安区人民医院结对帮扶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迅速行动——派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方烁挂职副院长,带领团队创建肿瘤防治中心,填补区域空白,并构建“1+N”帮扶体系——以该中心为枢纽,联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顶尖MDT团队与潮安区人民医院多科室,通过每周远程会诊实现“患者零转运、治疗同质化”,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特区医疗技术。

不仅要在当地植入技术,还要培育当地人才。创新“嵌套式双螺旋”培训体系成为人才培育关键。通过“理论+实践”交替推进、“专家—骨干—基层医护”多层传帮带,覆盖全区14个医联体,动态评估与激励机制推动医疗水平质的飞跃。近10位博士加入潮安区人民医院的博士站,助力申报省市级项目、合作发表论文,并汇总《肿瘤防治速查手册》等实用资料,为本地留下“带不走的智慧库”。

“让潮安的本地医生慢慢成长起来,正是我们的初心——点燃火种,让优质医疗在潮州生生不息。”方烁欣慰地说。

记者手记

人才协作

“造血”才是关键

从教育医疗的“强基提质”,到产业科技的“双向赋能”,再到文旅非遗的“跨界出圈”,深潮协作的实践表明,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

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的托管帮扶、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医疗下沉、技工院校的联合培养——这些创新举措既解决了潮州发展的燃眉之急,更培养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尤为可贵的是,这种协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让帮扶成效真正落地生根。三诺集团的“校中厂”模式、“潮州—罗湖创享岛”的孵化平台,都是市场力量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典范。这种协作模式,或许能为其他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提供借鉴。

深圳与潮州的人才帮扶协作,正在书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篇章。这种以人才为纽带的深度协作,不仅打破了传统帮扶的单向“输血”模式,更构建起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叶彤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