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传承“好家风” 推进“转作风”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5-06-27 16:11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三力三区”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稳增长等中心工作,持续提升抓落实的质量和效能;坚持“开门教育”理念,将学习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政务服务、企业出海等重点工作,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关成效持续转化为城区治理提质、营商环境优化的强劲动能。

蒋开儒 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家不要太大,有爱就好……

正在台上演讲的,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创作者蒋开儒,在这次分享会上,他带来了自己与妻子的合影,少见地讲述了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故事。在两个人相互扶持的岁月中,TA们把“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刻进了家风里,这种家风在蒋开儒创作的《知足不知足》中化作歌词,歌词里“反对浪费、崇尚奉献”的理念,源自夫妻俩相濡以沫的生活智慧。老照片与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图景交叠,正跨越时空诉说着同一种廉洁底色。

蒋开儒 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知足的是享受,不知足的是回报,每个人都要有这个观念。我来罗湖33年,是罗湖的党风、民风、社风,都是春风,养育了我。我在罗湖能够写出歌,就是因为在这个风气里面产生的。

李燕 罗湖区新提拔干部家属代表

作为罗湖干部的家属,我认为家风与作风紧密相连。(我们也会)第一是要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廉洁意识。第二,规范家庭行为,倡导俭朴生活,将廉洁要求融入日常的生活。

从家庭合影里的家风传承到社区热土上的民生实践,罗湖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化作“开门问需”的行动力。在东湖街道东乐社区,两百平方米的荒废用地曾是居民口中的“卫生死角”,如今却变身成绿意盎然的“半亩桃花源”。在建设之初,社区党委组织了多场居民议事会并发布问卷调查,把“种什么花”“场地如何布置”的决策权交到居民手中。这种“土地怎么用,居民说了算”的共建模式,正是“开门教育”最鲜活的注脚。

裴女士 市民

整个社区有三个居民群,还有一个党员的群,都是几百人的(群)。(我们)提出意见以后,社区党委也是大力支持,像这些花到什么时候(播种),社工也会根据大家的提议(准备种子)。(还会)建议居民,如果家里有养不活的(植物),也可以放在这里,一起来管理。

与花园一路之隔的长者食堂里,墙上的“开门纳谏”信箱每个月能收到一些居民留言。80岁的蔡女士在意见本上写下“想要清淡菜品”的第二天,后厨就改良了口味;当居民在微信群反映“希望增设靠背和扶手座椅”,社区就立刻改善就餐环境。从饭菜口味到就餐秩序,社区的长者代表、居民议事员们每周都会“挑刺”,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都转化成了具体的服务改进举措。如今,食堂的意见本与花园的共建档案,共同记录着罗湖“开门办实事”的基层治理答卷。

蔡女士 市民

社区(工作者)会经常过来,她们也经常问我们,吃得合不合胃口,还是挺关心我们的。不管冬天、夏天,(食堂)都有不同的改进方法,下雨天的时候,也会送餐上去,我觉得她们还是很贴心我们的。

刘良机 罗湖区东湖街道东乐社区党委书记

(东乐社区将)学习教育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我们社区“开门纳言”,通过多渠道,鼓励社区居民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我们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将民生微实事办到居民的心坎上。

从一张照片的家风传承到一片社区的共建共享,罗湖区坚持把开展学习教育与作风建设、为民服务结合起来,线上依托“罗湖政府在线”AI政务问答平台、民意速办、企事速办等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大力推进“个案办理”转向“类案治理”;线下结合挂点联系、走访慰问、下访接访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面对面听民意察民情,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学习教育走出文件、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