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罗湖区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活动启动

  • 来源:深圳商报
  • 时间:2025-05-15 14:30

罗湖家园网讯:“它们为什么不愿意从条件恶劣的深海游到光照条件好、食物丰富的浅海生活?”“谁是海底最丑的动物?”5月14日,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礼堂内,来自该校的200多名小学生抢着向台上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轮番提问,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让这位长期从事深海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原位生态监测设备研发的专家连连点赞。

学生在流动科技馆展区近距离感受我国深海科技的最新成果。

“‘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将人类和海洋联结起来’,这既是‘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参与这场科普活动的主要目的。”王勇说。

作为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罗湖区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这场在小学校园举行的活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主题讲座与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两大板块,为师生带来一场深海科技与生态保护的科普盛宴。

当天下午的主题讲座中,王勇教授从“发现、利用、保护”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深海科技的创新成果与未来挑战。他解析了深海油气、可燃冰、多金属结核等资源的战略意义,并指出,深海微生物的特殊适应机制可能为医药、环保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

同期举办的流动科技馆展览将持续至5月16日,通过模型、标本、设备实物与科普展板,全方位展示我国深海科技成就与海洋生态多样性,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深海科技与生物奇观。

其中,王勇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清深号”深海智能原位实验观测平台搭载多序列微生物富集固定装置,可在6000米深海实现长达12个月的原位观测,为研究深海生命过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深海资源展区展示的多金属结核、可燃冰模拟标本等,直观呈现了深海矿产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标本展区内,展示了发光浮游生物、底栖海参、多毛类蠕虫等深海生物标本。工作人员还通过活体展示与图文解说,让学生们了解小丑鱼与海葵共生系统背后的互利共生的黏液保护机制与性别转换特性。

“深海生物资源和未知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如是说。

来源:深圳商报 首席记者 王海荣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