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用“绣花功夫” 盘活城区“边角空间”
立交桥下的闲置空间化作活力运动场,无人在意的“灰空间”变身非机动车停放区……近年来,作为特区最早建成区,深圳市罗湖区巧用“金角银边”,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积极探索超大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活力空间、休闲空间、便民空间。
早上九点,泥岗东路的宠物友好口袋公园里,市民陈女士正带着狗狗在公园里玩耍。最近路过这里时,她惊喜地发现,原本杂草丛生的闲置街角地带,配置了宠物直饮水及清洗、降温设施,摇身变成了“毛孩子”的专属乐园。
陈女士 市民
这边还是很方便的,给了狗狗一个很好的休闲的环境。以前就是个通道,可以通往另一个方向,就是个绿化带,没有这么专业的设施给狗狗进行娱乐。
据了解, 2024年底,罗湖区结合周边居民养宠需求,规划将这里打造成人宠共融的温馨场所。如今,这片占地六千平方米的“边角荒地”已成为服务民生的“金角银边”。
李女士 市民
发现这里有个挺耳目一新的改变。主要就是方便遛狗,带它过来的话我们也可以放松一下。
在罗湖,经精细化改造的街区藏在大大小小的街巷角落。沿着春风高架步道,桥下空间的蜕变令人眼前一亮。曾经积灰的桥柱被绘上童趣涂鸦,原本坑洼泥地化作彩色塑胶跑道,两千多平方米的区域里,篮球场、儿童休闲区、电动车停放区有序分布,附近的居民亲眼见证着这些变化。
陆女士 市民
这里的变化挺大,之前这里就种了些草。(现在)这边有小孩玩的,还有大人在那里打篮球,那边还有一个场地能跳舞。挺好的,感到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们都很高兴。
对于这里的升级改造,市民黄先生更是深有感触。桥下新增的四百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和两百多个充电口,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从停车点步行回家也不过五分钟路程。
黄先生 市民
(以前)都没有真正好停电瓶车的地方,现在这里就方便很多,主要是有规划了,变安全了,这个很重要。(希望)以后像这种天桥底下都做成电瓶车的停车位,方便民众,以后会变得更有序更舒服。
据了解,南湖街道罗湖村紧邻口岸片区,村内楼宇密集,新就业群体居住集中,市民对休闲空间和非机动车停车位需求迫切。而与罗湖村仅10米之隔的桥底空间,此前存在绿化维护难等问题,导致长期荒废。2024年,南湖街道对该区域实施整体改造,通过移除低效绿化带、硬化地面、加装设施等措施,激活这片“沉睡”的空间。如今,这里蜕变为秩序井然的综合性便民空间,日均人流量超过 1500 人次。
姜德荣 南湖街道罗湖社区党委书记
我们还有大概四五百平方米的空置用地,我们今年会把它改造完成,也是用来停放(电动)自行车。
泥岗东路的萌宠乐园与南湖桥下全龄共享的活力空间,只是罗湖空间“边角料”活化改造的缩影。截止今年一季度,罗湖全区已经完成27个街区精致化项目,激活超四万平方米“金角银边”区域,释放两万多万平方米低效空间,提供数千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严亚可 深圳市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科科长
今年,我们照常会向我们区的十个街道,收集(市民)他们的需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精准定位,把城市的边角料变成罗湖区的“幸福增量”,给市民带来更丰富的空间感受,满足他们更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接下来,罗湖将继续以“一地块一方案”的精细化思路,加速推进街区精致化建设,将闲散用地、边角空间改造拓展,串联成网,打造宜业宜居的幸福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