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鸢到青团…深圳各区齐发力,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来源:深圳扫黄打非
- 时间:2025-04-14 14:37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少年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圳各区在清明节期间各显神通,举办了各种丰富有趣的“清明·护苗”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罗湖区
多渠道融合传统文化
翠竹街道各社区开展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
民新社区:儿童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活动
4月2日下午,在民新社区党委指导下,民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携手思考乐田贝校区共同开展“清明杂谈”民新社区儿童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活动。
活动以清明节为切入点,向孩子们介绍其由来,以及祭扫、踏青等习俗,并讲述介子推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鉴赏环节是本次活动一大亮点,通过《清明》等经典诗词讲解,使孩子们理解诗词内涵,体会古人情感。孩子们也积极互动,分享感悟。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深入地认识清明节,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也助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落地 。
翠达社区:开展亲子手绘环保袋工坊
4月3日,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翠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童心绘清明——亲子手绘环保袋”活动。活动既介绍了清明传统习俗和环保理念,又鼓励亲子在空白环保袋上进行创作。创作环节中,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在环保袋上绘制不同的图案。其中,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与孩子亲密协作。
此次活动将环保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巧妙融合,用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不仅减少了白色污染,更让“绿色生活”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福田区
做青团、忆清明
南园街道各社区开展清明节系列活动
沙埔头社区:青团制作承祖训
近日,沙埔头社区四楼共享厨房内暖意融融,一场以“艾草传情·青团寄思”为主题的清明节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正在这里温馨上演。社区党委创新融合节气特色与德育实践,组织老年协会成员、"五老"志愿者与青少年携手制作清明传统美食艾草青团,让中华忠孝文化在指尖传递中焕发新生。
活动现场,翠绿的艾草汁与雪白的糯米粉交织出春天的气息。关工委特邀多位擅长传统手艺的长者担任指导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挑选艾草、揉制面团、包裹馅料。长者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述青团背后的文化故事。
孩子们围拢在案台前,有模有样地揉面、裹馅,6岁的肖同学举着沾满糯米粉的小手展示:“我包了芝麻馅的,这是妈妈最喜欢的口味!我要带回家给我妈妈尝尝!”稚嫩的脸庞洋溢着劳动的快乐。社区党委书记曾伟佳也加入制作行列,与孩子们亲切互动。她表示:“通过亲手制作传统美食,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劳动的乐趣,更能深刻理解清明节的文化意义。这是关工委推动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实践。”
南华社区:清明寄哀思,文化润童心
为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近日,南华社区关工委组织辖区“五老”志愿者与青少年共同开展“指尖传承,青团载忆”清明节活动。活动以传统美食制作为纽带,通过代际互动、文化讲解、红色故事分享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感悟清明内涵,传承红色精神。
活动现场洋溢着融融春意,糯米清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五老”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将艾草汁揉入糯米团,包裹豆沙馅料,成功制作出一个个青团。“清明吃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长者们边示范边讲述习俗渊源,将《岁时百问》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深意娓娓道来。
活动特别设置“红色记忆”环节。期间,一位特殊的老党员成为焦点——她老伴曾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战士,在制作青团的过程中,老人向大家动情讲述起老伴在战火年代参与战争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从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到军民鱼水情的温暖瞬间,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吸引孩子们屏息聆听,在和长者的互动问答中深化认知。“以前以为清明节只是扫墓,现在对清明节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还有感恩自然、缅怀革命先辈的双重意义。”参与活动的三年级学生王同学表示。
宝安区
跟着春鸢“飞入”清明
西乡福中福社区开展青少年文化传承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青少年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近日,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手绘春鸢,心寄清明”青少年文化传承活动,共吸引28名社区青少年踊跃参与。
活动以“清明知识问答”为切入点,通过趣味互动引导青少年走进传统文化课堂。社工从清明节的起源讲起,结合介子推的传说、寒食节演变等历史故事,生动阐释了清明“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随后,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社工带领青少年了解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习俗背后的寓意。到了知识竞答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在“手绘春鸢”环节,社工向青少年讲解清明放风筝的传统意义——古人以放鸢寄托哀思、祈愿美好。孩子们领取材料包后,先动手制作风筝骨架,再发挥想象力在风筝上绘制出五彩斑斓的图案。有的孩子在描摹春景,有的孩子在书写祝福,一幅幅作品既展现了童真创意,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本次活动以“知识+实践”的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悟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出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坪山区
传统文化浸润亲子时光
坑梓街道开展清明主题系列活动
日前,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组织辖区亲子家庭开展清明节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手作体验”的创新形式,让亲子家庭在传统习俗中感受文化温度,在协作中增进情感交流。
当天上午,沙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沙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率先举办“追思清明·传承童趣”亲子手工活动,16组家庭在艾草清香中体验清明习俗与非遗魅力。
活动现场,社工通过趣味动画与互动问答,将清明节起源、习俗及艾草文化娓娓道来。“原来艾草是‘清明三宝’之一!”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抢答,家长们也纷纷加入讨论,分享各地扫墓、插柳等传统习俗。
在艾草锤制作环节,亲子组合默契十足:孩子们专注整理艾草、包裹布料,家长们耐心指导缠绕绳结,药香四溢的艾草锤逐渐成型。一位小朋友举着作品兴奋地展示:“我要给妈妈捶背,老师说艾草能驱邪祈福!”家长们则感慨:“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又给了我们珍贵的陪伴时光。太有意义了!”
随后,秀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秀新社区工会联合会举办的“寻春·青团香暖话清明”主题活动,也吸引了15对社区亲子家庭热情参与。
活动以“文化课堂+手作体验”双线并行。社工通过PPT生动演绎清明节起源、习俗演变及文化内涵,重点阐释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的现代意义,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在青团制作环节,亲子协作完成艾草揉面、豆沙包馅等工序,孩子们在家长指导下定型成型。蒸锅升腾的热气中,碧绿软糯的青团裹挟着艾草清香弥漫活动室。“孩子第一次知道青团背后的寒食故事,这样的文化传承特别有意义。”参与家长王女士如是说。
系列活动通过“知识科普+实践体验”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亲子家庭提供了文化体验空间,更以传统习俗为纽带,唤起社区情感共鸣。接下来,坑梓街道将持续推出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