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深圳路径”!这场主题教研活动颇具吸引力
- 来源:晶报APP
- 时间:2025-04-11 09:24
罗湖家园网讯:4月9日上午,深圳市小学科学“人机协同,素养共生”暨广东省小学科学教研基地(深圳)主题教研活动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持续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深圳路径”。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此次教研活动采取“线下观摩+线上直播”两个渠道同步进行,不仅吸引深圳市众多小学科学教师亲临现场观摩,还面向广东省内汕头、汕尾、河源、清远地区,新疆喀什市和香港地区的学校进行现场直播,吸引以上帮扶地区老师们线上积极观摩。
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和圆桌研讨两部分,分别由龙岗外国语学校的王龙祥老师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王智豪老师带来课例展示。
首先是王龙祥老师带来的课例《地球——宇宙的奇迹》。王龙祥老师通过祝融号探索火星新闻切入“火星是否宜居”话题,借助平板将学生投票结果可视化,引导孩子们对宜居的环境条件进行研讨,逐步切入地球为人类生存的提供的生命条件。王龙祥老师提供豆包AI启发式对话智能体和模拟实验网页,辅助学生思考更加深入。研讨环节学生引发思维碰撞,最后呈现地球具备的适宜生存条件,从孩子们的口中得出本节课题《地球-我们的奇迹》。
王智豪老师带来的课例是《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王智豪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目前地球的自然现象视频后,引导学生回答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接着以制作环境宣传海报为任务主线,引导学生分析海报应具有的要素,从学生的回答内容中,归纳出“找原因-找危害-找措施”三个研究维度。然后提供豆包AI和思维拼图工具,结合学生自己的思考和AI的帮助共同梳理出海报要呈现的内容,最后通过豆包AI生成宣传海报,并进行展示分享。
两节精彩的课例展示结束后,活动进入圆桌研讨环节。在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的主持下,罗湖、龙岗两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与两位授课教师,围绕“AI赋能下的课堂变革”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王龙祥老师分享了借助AI模拟实验网页和豆包AI工具优化课堂互动的实践经验,通过减少教师单向讲授、增加人机协同对话,促使思维碰撞走向深入。王智豪老师则通过思维拼图工具与AI生图功能的结合,展示了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从“分析问题”到“生成解决方案”的完整路径。
龙岗区教研员邱林指出,AI助教在提升教师备课效率和专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罗湖区教研员王仁宇补充道,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与“罗教体”教学评一体化系统,正为课堂提供更稳定强大的技术支撑。童海云教研员总结称,AI时代下课堂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更催生了“素养共生”的生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技术辅助大幅深化,而教师则需在应对AI不确定性中重塑自身角色,朝着 “认知导师”迈进。
随后,辛海洋博士运用AI技术对两节课分析,从课堂活动光谱,问题分组与关联分析等维度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数据模型展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针对AI评课结果,童海云教研员进一步阐释了教师的不可替代性。他指出,在AI课堂中,教师需充当“认知导师”,通过思维拼图等结构化工具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同时,作为“情感联结者”,教师需在技术应用中嵌入价值观引导,例如两节课中贯穿的环保理念与保护地球主题,传递了超越技术的人文温度。
“人机协同,素养共生”不仅是技术赋能教育的口号,更是未来课堂的实践蓝图。在这场变革中,教师的价值从未被削弱,而是以更智慧、更温暖的姿态,与技术共舞,与学生共生!
来源:晶报APP 记者 顾蓉 通讯员 周欣雨 卓心怡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