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

深圳领跑“AI+医疗健康”新赛道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时间:2025-03-31 09:15

查看详情

罗湖家园网讯:5秒钟完成诊疗全情的回溯和整合,1分钟完成病历书写并拥有一本即问即答的重症知识百科全书……得益于迈瑞医疗和腾讯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在与死神的赛跑中抢占了先机。

这只是深圳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锋城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卫生健康系统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深圳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在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目前已有近450个人工智能产品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落地应用。

通过智能应用深度赋能健康服务体系,深圳正领跑“AI+医疗健康”新赛道。

医护人员有了“好助手”:看病更快更精准

目前,深圳已有近450个人工智能产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用落地。AI辅助诊断、病历分析、智能机器人手术、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健康管理……作为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AI正全方位改善深圳医疗服务效能,带来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让看病变得更快更精准。

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AI+产前超声”让孕中期Ⅲ级超声检查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AI+病理”让宫颈刮片检查“阴性”结果的出具时间从2个工作日压至体检当日,AI阴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在北大深圳医院,“AI+检验”实现了“标本采集-运输-签收-离心-检测-智能审核-报告-样本存储”的全流程自动闭环式管理,检验结果自动发送给患者和医生;在深圳市三医院,“AI+体检”“DeepSeek+腾讯混元”双AI模型不仅帮体检者精准匹配项目,还能一键将报告翻译成“大白话”,标识出不同健康风险等级,提出合理建议;在龙岗区,首个通过执业药师考试和多项医学考试的医疗大模型——华佗GPT的全面应用,让AI成为千家万户的“家庭医生”。

此外,阜外深圳医院小程序上的AI助理,可以提供在线问诊、在线慢病复诊开药、病历报告在线查询等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7×24小时”的贴心服务;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线的“腾讯AI临床助手”,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就医体验。

“企业技术+临床场景”:发展智慧医疗新范式

目前,深圳市卫健委正以方便市民全流程智能化就医、打造全AI化医疗卫生服务场景等为主线,集成16类63个场景,加速推进AI在医疗卫生领域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

据介绍,在深圳,企业有技术,临床有场景,双方一拍即合,就打造出了“好用”的“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产品。

前不久,华为宣布成立医疗卫生业务部门,将整合自身在5G、云计算、AI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

近两年,北大深圳医院每年完成胃肠镜检查超8万例次。过去,内镜清洗要靠护士手工完成。现在,该院与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内镜清洗机器人,全自动完成从漂洗到甩干、烘干、消毒等十多道工序,内镜清洗岗位从5人减至1.5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巨大的康复需求与康复医疗资源紧张之间的缺口如何弥补?深圳市二医院与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改变了过去依靠康复医师“耳提面授”式提醒的局面,通过AI动态捕捉步态并进行分析,让患者通过正确姿势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大大缩短了住院周期。

位于新安街道的宝安区中医院,则与“邻居”深圳泰艾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艾灸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算法自主深度学习,精准识别人体穴位,进行古法艾灸,并实现智能温控,保证治疗安全。

发挥“链式效应”:AI医疗全景图浮现

3月3日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出,深圳将全力支持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在医疗服务领域,将推动智能就医、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医用机器人等落地应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医院,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智能服务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卫健委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给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算力、语料库、大模型、应用场景等支持,推进优秀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普及应用,形成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示范效应。

罗湖区也在加大对医疗AI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医疗行业开展大模型应用:通过发放“算力券”等方式,鼓励医疗企业使用算力和数据服务,汇聚盘活医疗数据资产开展数据评估、入表和产品交易;同时,为相关企业推出包括楼宇建设、办公场地租赁、企业融资、人才落地等系列优惠政策。

宝安区则出台了若干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美容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针对场景需求开展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为“AI+医疗”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应用环境,龙岗区同样出台了多项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资源链接平台,数智健康联合创新实验室已在深圳市健研数管中心成立。该实验室将是深圳卫生健康数字化系统工程的重要创新载体、核心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场景应用推广的关键策源地,通过集中算力、大模型、语料库等资源,采取中心化方式,本地集中部署DeepSeek、启元重症等大模型,并完善AI质控与评价、应用场景监测等功能,做到“快普及、防风险、降成本”。

深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智健康联合创新实验室已具备面向全市医疗机构远程赋能医疗数智创新的能力,该系统一旦向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广,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均质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深圳已为“AI+医疗健康”描绘出新愿景:到2027年底,人工智能深度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科技、生命健康、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人才、资金、算力、算法等为“AI+医疗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药械专业园区,建设若干“AI+药械”研发平台,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的“AI+医疗健康”应用场景和2至3家AI示范医院,建设1至2个示范区,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曾德金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