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景慧娟:用杜鹃花为深圳写就“春天的诗"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 时间:2025-03-28 16:53

罗湖家园网讯:清晨的梧桐山薄雾未散,景慧娟背着双肩包,沿着露水浸润的山石向上攀行,踩着登山鞋的脚步声惊起几只早起的山雀。远处,毛棉杜鹃的粉色花海若隐若现,晨光透过枝叶在她肩头跳跃——这是她扎根梧桐山的第九年,也是这座城市的生态名片从“养在深闺”到惊艳全城的九年。从实验室到山野,从科研论文到自然课堂,她以杜鹃为笔,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罗湖画卷上,写下了属于深圳的绿色诗篇。

植物学博士的“山居笔记”

2016年夏天,从中山大学植物分类学博士毕业的景慧娟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彼时,梧桐山管理处正为杜鹃资源利用和研究寻找专业人才,而这座城市的蓝天白云与创新基因,早已在她心中埋下向往的种子。多年前,她第一次见到成片的野生杜鹃在峭壁上怒放时,震撼得“说不出话”:“它们像粉色的火焰,点燃了整片山坡。”这份悸动,也成为她扎根梧桐山的“命中注定”。“第一次站在杜鹃谷,满山苍翠扑面而来,我就知道,这就是我要守护的地方。”

景慧娟称呼自己是守山人,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梧桐山。刚到单位时,她住在管理处的临时宿舍。后来,她把家安在了管理处旁边的小区。“每次抬头看到电视塔,就知道要到家了,心里很踏实。”工作中,她与山为伴,时常会沿梧桐山南路徒步上山,背包里装着标本袋、记录本和相机,随时记录着梧桐山的一草一木。她总会被路边的花花果果吸引,各种角度地拍拍拍。蝴蝶谷的溪流、好汉坡的云海、凤凰台的楹联,逐渐成为她镜头里最熟悉的“伙伴”。“只要你在山上呆的够久,你就会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她翻出手机相册,一张花瓣凝露的特写照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别人看我们好像整天游山玩水,但其实每一步都是和自然的对话。”景慧娟笑着望向山间,她的手机计步软件常年“霸榜”朋友圈。作为生态研究所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她与团队常年用脚步丈量山野,以科学守护生态,将一片片寂寂无闻的杜鹃林,编织成深圳人心中“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浪漫图腾。

荆棘路上蹚出杜鹃复活密码

有着深圳“花仙子”之称的毛棉杜鹃,此前它们早已在深山里默默生长,却 “养在深闺人未识”。“整个梧桐山的毛棉杜鹃有约10万株,但是原来整体长势差,仅零星开花。”她回忆道。面对这片亟待唤醒的生态资源,她加入科研团队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摸底行动”。

梧桐山的毛棉杜鹃分布区域达5平方公里。为了摸清每一株杜鹃的生长状况,景慧娟和同事们在没有现成路径的陡坡上“蹚”出了考察路线。荆棘划破裤脚、蛇虫惊现脚边是常态,但更令她揪心的是,许多植株因光照不足、土壤贫瘠而生长羸弱。“我们就像给植物做体检的医生,得先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经过反复试验,团队研发出包含疏伐透光、根系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营造新技术体系。2018年春天,“万花屏”上千株古树杜鹃同时盛放,粉白相间的花海如云霞坠地; “杜鹃谷”横空出世,首次以连绵千米的花瀑景观刷屏深圳人的朋友圈。如今,梧桐山毛棉杜鹃已形成深圳最壮丽、最震撼的原生态森林花海景观,被评为“深圳第一花景”,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

山野“第二讲台”和被自然点亮的眼睛

初到梧桐山时,景慧娟未曾想到自己会与自然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彼时,深圳正探索“政府主导、多元共建”的自然教育模式,而梧桐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成为绝佳课堂。她也成为自然教育负责人之一和自然教育导师,充分利用梧桐山的生态资源和技术成果,开展特色自然教育活动,传播梧桐山“好声音”。

“第一次带孩子们夜观萤火虫,有个小姑娘吓得直哭。”景慧娟笑着回忆,“可当她发现萤火虫的光是‘冷光’不会烫手时,立刻破涕为笑,追着问‘老师,它们怎么充电呀’!”这样的瞬间,让她意识到自然教育的魔力——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感知的重塑。

如今,梧桐山自然学校已开展400余场活动,参与者从6岁幼童到退休老人,从深圳本地亲子家庭和学生到港澳研学团队。课程设计也愈发多元:植物拓印课上,孩子们用槌子敲出叶片的脉络;生态摄影营中,长者举着单反捕捉蓝喉蜂虎的振翅瞬间;特色导赏活动后,甚至还有情侣在盛花的“杜鹃谷”完成求婚,只因想让“这里的每一朵花都见证我们的幸福”。

2023年夏天,景慧娟收到一条特别的微信:“姐姐,我考上中国药科大学啦!谢谢你给我点燃了自然的光!”发信人是曾参与活动的深圳女孩方苓。五年前,这个总是躲在队伍末尾的腼腆少女,在参加活动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在一次又一次与植物的“对话”中,迷上了植物世界。“她现在常给我发校园里的草药照片,说将来要研究植物药用价值。”景慧娟的语气满是骄傲。

守山人绘就绿美罗湖的生态答卷

站在凤凰台远眺,楹联“金色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多彩梧桐,十里杜鹃十里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罗湖区首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梧桐山正以“杜鹃花海+自然教育”的双引擎,书写超大型城市的生态治理样本。

“过去十年,我们证明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可以同频共振。”景慧娟在苗圃介绍新培育的杜鹃幼苗时告诉记者,这些采用播种、扦插、嫁接、杂交等技术繁育的“深二代”杜鹃,未来将绽放在更多山野自然。而在团队和她的规划蓝图中,进一步提升毛棉杜鹃等山林花景、打造深港生态廊道、开展生态智慧监测等举措,也将为“绿美深圳”注入新活力。

夜幕降临,景慧娟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窗外,梧桐山的轮廓融入都市霓虹,山风拂过杜鹃谷,带着泥土与花香的气息。 “深圳的奇迹,从来不只是高楼大厦。”她说。当毛棉杜鹃年复一年染红春日的山峦,当孩子们在自然课堂里睁大求知的眼睛,这座城市的生态叙事,正生长出更蓬勃的生命力——那是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浪漫,亦是现代化进程中永不褪色的绿色初心。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记者 蔡雄彬 编辑 闫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