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置场地到“健身外卖”:鹏兴社区健身房五年“三级跳”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 时间:2025-03-26 10:59
罗湖家园网讯:在罗湖区莲塘街道鹏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傍晚六点的余晖透过落地窗洒在崭新的跑步机上。同芯文化公司的职员朱子悦刷脸进入24小时公益健身房,开始了每日的训练。“以前要骑车去商业健身房,现在下楼就能运动,午休还能约教练训练。”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说。这个占地80平方米的空间,正见证着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从闲置场地到智慧健身空间,再到“健身服务外卖”模式,鹏兴社区公益健身房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三次跨越式升级。
闲置空间激活:从“铁将军把门”到24小时不打烊
2019年建成的街道级职工健身中心,曾因专业运营队伍的缺失陷入长达三年的沉寂。“当时器械落灰,门禁紧锁,群众反映‘看得见进不去'。”鹏兴社区党委书记张欣竹翻开工作日志回忆。转机出现在2024年,社区党委按照“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通过免租金引入专业健身机构,企业投入10万元进行智慧化改造。
如今,二次分隔后的健身区配备人脸识别系统,新增4台跑步机、4台综合训练器械及专业力量设备。数据显示,升级三个月内注册用户达474人,服务2766人次,日均使用峰值出现在18至20时。“我们给健身房的教练都做了专门培训,确保夜间运动安全。”运营负责人何桦兴指着实时监控屏介绍。
公益与市场的平衡术:5%营收反哺社区
区别于传统公益项目,鹏兴模式建立了可持续运作机制。街道辖区居民和职工完成实名注册后,即可免费使用基础器械,运营方通过普惠性私教课程(148元/小时)获取收益,并按约定将5%注入社区公益基金。“目前可提取资金4000元,将用于困难职工帮扶和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张欣竹表示,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公共文体设施“重建轻管”的难题。
每周三次的AI健身团课总是一座难求。刘阿姨和她的广场舞姐妹团,如今转型成了搏击操爱好者:“专业教练带着练,动作规范还不伤膝盖。”课程表显示,该健身房已形成“基础服务全免费、增值服务低收费”的分层体系,既保障公益性,又维持运营活力。
“健身外卖”进企业:破解白领运动难题
2025年的3.0版本革新更具突破性。在走访中银信息、榕亨、周六福等企业时,社区党委发现很多职工存在“运动时间碎片化”困扰。“我们开发了近10种课程模块,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何桦兴打开美团APP展示订课界面,发起拼团后,人均20至30元即可享受上门私教,街道总工会还提供专项补贴。
周六福电商公司的午间休息室,12名女职工正在教练指导下练习减脂操。“每个星期1节课,每节课程1小时左右,出出汗感觉人的状态都好了很多。”张欣竹介绍,这种精准化服务预计将覆盖辖区10家百人以上企业,并逐步延伸至学校、小区。麦格尔托育中心老师团队定制的“极速瘦身”,成为最受欢迎的爆款产品。
空间利用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服务供给从“单向输送”变为“按需定制”,运营模式从“财政输血”升级为“自我造血”。该项目以“三个突破”创新实践,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或许,这个社区健身房的进化史,正如墙上的标语所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坐标。随着3.0版本的深入推进,鹏兴社区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治理的创新,就藏在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里。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记者 蔡雄彬 编辑 闫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