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看罗湖科创“育苗”决心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5-03-03 09:25
罗湖家园网讯:2月28日,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担集团”)和罗湖共建深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中心”)。同时发布总规模50亿元“颠覆性技术基金”“颠覆性技术贷”。
深圳中心依托深担集团设立,是国内首个以创新模式打造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拟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牵引,在深圳持续培育和转化优质科技成果,助推深圳打造成为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高地。
以此为核心,未来将有更多“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将汇聚罗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担保集团还将共同发起设立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办好一个有影响力的大赛,共同打造一个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空间,合力助推罗湖科创体系建设。
近年来,罗湖高度关注科技创新,特别是战新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实现规模、质量双跃升,2024年罗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占GDP比重为9.8%,近三年罗湖战新企业数量增长超过50%。打造了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2025年是罗湖产业转型提升的关键一年。当罗湖“服务管家”的创新生态,叠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中枢”的战略高度、深担集团“金融铁军”的使命担当,精准浇灌中小型科创企业,相信更多“从0到1”的颠覆性突破,“从1到N”的跨越式发展,将从这里出发。
“双中心1+1”联动工作模式赋能
吸引创新要素向罗湖汇聚
“结合深圳本身的产业发展重点,我们会定向从北京国创中心项目库里挑选项目,来深圳中心进行孵化或市场化落地,同时也从深圳挑选项目入库统一管理,而它们也有机会得到科技部资金的支持。”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在主题演讲中透露,国创中心设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研中心”),与深圳中心建立“1+1”联动工作模式,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对接融通。
什么是双中心“1+1”联动工作模式?
深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深圳市至千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秦英进一步解释:“国创中心从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来的项目,完成了0~1的转化之后,当需要找产业链找大企业资源时,我们把它引到深圳,并且用金融团队为他们赋能,支持他们在深圳做更好的商业转化。而在北京的深研中心,聚焦研究深圳的产业布局、政策导向等,从项目库和其他渠道遴选项目,细致匹配,引入到深圳。”
国创中心项目库与深圳中心项目的打通,背后是强大的科研资源支撑:国创中心约200人的专职多学科工程技术团队,以及链接的斯坦福、牛津、剑桥、UCL、帝国理工、港大、港科大等10所世界名校和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复旦、交大、等20多所国内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创新源头,将助推更多创新要素涌向罗湖。
罗湖连通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活水”正在盘活。自2025年起,深圳中心将持续主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赛道”的比赛,届时将吸引一大批优秀创业团队汇聚深圳,为深圳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的发展集聚力量,提升深圳创新势能。“前沿技术大讲堂”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邀请和吸引全球各新兴领域最一流的专家和最优秀的创业团队汇聚深圳,提升深圳创新势能。
作为遴选项目的一大渠道,该创新大赛链接着项目、企业,罗湖的场景应用将释放巨大潜力。
“来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企业,其产品在科研领域里大多处于国内前沿地位,接下来会考虑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做场景的延伸。而罗湖拥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也想把它引到这边来,在罗湖落地。”秦英说。
政企合作设立10亿元基金
罗湖科创“育苗”有决心有耐心
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指出,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鼓励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支持投资、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此次合作,罗湖区出资金、出政策、出空间,诚意十足。
从深圳中心的坐标来看,位于罗湖区红岭南路的云启国际科技金融中心。坐落在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核心区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保障。“罗湖区政府在云启大厦给我们提供了三层物业,我们会将筛选出的优质项目,优先在这里孵化。”秦英说。
从支持资金来看,针对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罗湖区携手深圳担保集团及旗下深担创投、深担金融,联合京津冀中心,专项推出总规模50亿元的“深圳颠覆性技术基金”及“颠覆性技术贷”。“深圳颠覆性技术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支基金规模2亿元。
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和罗湖重点产业定位,该基金重点集中投向纳入国家颠覆性技术重点专项项目库的硬科技项目,涵盖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六大领域;“颠覆性技术贷”专项产品授信总额高达40亿元,单家企业授信额度最高可达1亿元。
在人才方面,罗湖将通过“菁英人才”政策,覆盖顶尖人才、各级领军人才到青年创新人才、产业高技能人才等不同层次,服务涵盖了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让来到罗湖的人才能够安居乐业。同时将谋划推出一批1-3个月的短期免租人才公寓,解决来深创业“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难题。
在场景方面,罗湖将作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的试验田,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在营销活动、场景创新、算力支持、语料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发展。每年促进不少于20项新技术新产品在罗湖首用首试,开放场景机会不少于100个,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的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场景创新。
政策补贴很“硬核”。随着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可分阶段获得扶持,同时通过算力券保障企业算力支出;在生命健康领域,通过遴选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在研发阶段按照不同的里程碑支持;属重大平台、技术突破、“卡脖子”项目,不问贡献,直接给予支持。
在空间保障方面,罗湖打造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创产用房—主题楼宇—产业用地”的产业空间政策新体系,此次成立的深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拥有专属的孵化器空间,该基地位于云启国际科技金融中心,将服务有良好发展前景、符合辖区产业方向的初创型企业,入驻企业前两年可享受最高300平方米的免租优惠。具备一定业务规模、符合辖区发展战略的成长型企业可以享受加速器政策,给予入驻企业首年免租,第二、第三年租金3折的政策优惠,面积最高2000平方米。
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方正军对于深圳中心的成立,表示很受鼓舞。“尤其颠覆性创新大赛,给我们团队内部非常大的精神鼓舞,因为它的影响力在国内还是非常大的,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企业创新氛围的提升。”
“中心的成立,既是对罗湖创新环境的高度认可,更是搭建了一座链接全国乃至全球顶尖创新资源的桥梁”,罗湖区副区长李智在发言中,号召更多好项目来到罗湖,“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加速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换,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深圳,扎根罗湖。”
来源:南方+ 记者 郭悦 摄影 鲁力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