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晓街道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 时间:2025-02-28 18:02
罗湖家园网讯:打造“邻里职达社”就业服务平台、实时更新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服务授课……在东晓街道绿景社区,一个为满足社区居民就业需求而打造的“好生活”就业服务平台,让绿景的居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据了解,今年以来,罗湖区东晓街道党工委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针对辖区全职妈妈、待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增收需求,以绿景社区为先行试点,按照“党建引领带动、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突出公益惠民”的工作思路,打造集“就业、技能、服务、共治”于一体的“好生活”就业服务平台,打通社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线上线下联动 打造社区邻里职达社“好生活”平台
辖区企业有用工需求,居民有就业意向,怎样才能把二者链接起来,让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绿景社区通过“商户派单+社区核单中转+居民接单”的运行模式,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将绿景社区全域灵活用工岗位资源有效串联起来,既能助推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又能匹配商户淡旺季的零散加工需求,解决商户旺季招工难、淡季人工成本高的难题。
据了解,绿景社区在线下建设了“好生活·暖流就业服务站”,全方位为社区居民和辖区商户提供用工发布、求职咨询、用工洽谈、职业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形成“岗位找人、人找岗位”双向互动机制;同时,绿景社区在线上搭建“邻里职达社”微信群,首个“绿景社区邻里妈妈职达社”微信群建立仅半天,便吸引上百名居民进群。自去年12月项目启动以来,绿景社区已经发动辖内企业7家企业商户提供20余个岗位,成功促进辖区居民就业18宗。
针对零工群体就业分散、信息对接不畅等难题,街道和社区深入走访企业和居民,详细了解辖内企业用工需求和居民就业意愿,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能人的带动作用促进就业,目前已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等贴心服务200余人次。
“社区平台提供的岗位很契合我的特长和需求,我打算和姐妹们一起搞事业。”刚辞职在家不久的李女士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公益授课 探索搭建就业服务型AI夜校
“真心感谢社区精心搭建的平台,让我们既能学会新技能,又能收获邻里情谊。”一位参加了邻里妈妈职达社活动的女士动情地说。
绿景社区盘活将社区内约100平方米空间,打造成社区党群多元化运营空间和AI夜校授课点,以促就业为导向,搭建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型AI夜校。
据悉,为确保AI夜校课程和就业服务符合需求,绿景社区在前期开展了调研和摸排,梳理出“居民技能培训需求清单”“居民自主创业意向清单”“社区扶持资源清单”3张清单,以此为依据安排邻里职达社课程,并通过对接珠宝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手工制作家坊、快餐店、配送平台等商家资源,为全职妈妈提供分拣配送员、兼职服务员、手工学徒、招生推广等岗位。
“我们根据全职妈妈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一些适合她们的岗位,这是居民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企业代表张女士说。
今年来,社区已引入晋轩文化等、HC文化传播等社会化运营机构和万泰珠宝、南粤家政等用工单位,组织开展手工包包编织、编绳串珠、家居收纳等公益职业技能培训近10场,吸引了超200人次居民参与,有效提升群众职业技能和岗位适配度。
共创合作 汇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共治
绿景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工作机制,以“邻里职达社”党群议事会为桥梁,串联社区内商户、灵活就业群体、第三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创业孵化机构四方主体。议事会通过健全完善联席议事、主题活动、律师献策等常态化运行制度,成为引入优质市场资源、畅通岗位供需渠道、征集意见建议、调解用工纠纷、分享经验成效的有形且有效的工作载体,推动社区治理模式由“社区包办服务”变为“居民主动提供服务”。
针对双职工家庭照顾孩子难题,社区推动形成“商户护航联盟”,让商家们化身“爱心守护者”,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爱心暖阁”,学生遇到急事难事时可以寻求帮助。平时,联盟间商户加强互动合作和资源对接,共推优惠、共办活动、共享客流,不断激发辖区商业活力。
接下来,东晓街道还将在各社区进一步推广绿景“邻里职达社”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培训与实践双向融合、就业与用工双向匹配、服务与共治双向促进,打通党建赋能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记者 郭含笑 通讯员 陈颖 编辑 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