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教育“智”造惊喜 向精准化育人迈进
一块屏幕,连接着罗湖师生的智慧课堂;一个平台,承载着教育变革的数智密码。在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上,AI批改作文只需几秒,智能备课教案一键生成,这些智能场景,如今正真实改变着罗湖师生的日常。
在翠园文锦中学初二班主任办公室内,物理老师张兆李正为《弹力》新课备课。与传统的纸笔书写不同,他轻点鼠标登录“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输入关键词后,短短10秒,一份完整的智能教案跃然屏上——从弹簧测力计实操指南到生活案例,系统不仅规划了课堂重难点,还智能匹配实验指导、思维导图等教学资源,连课后分层作业都按学生能力自动生成。
张兆李 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初二年级物理教师
我们学校其实有很多老师都在使用这个云平台,评价也都是非常好的,因为他确实比较高效,给我们减少了很多备课的时间。
这边物理老师用云平台‘变’出趣味教案,隔壁语文课堂的作文本已经‘长了翅膀’,随着语文老师黎晓君上传作文图片,几秒钟之后,云平台就把作文‘体检报告’整理妥当,并整理了一份“满分作文”给学生参考,作文批改已悄然跨入‘秒时代’!
黎晓君 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初一年级语文教师
这个作文评价的维度,其实跟我们中考对于学生的要求和维度是一致的,所以这个非常的科学。
这朵‘云’不光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同学们的‘学习神器’。初一学生卢紫琪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偶尔会出现一些家长也无法解答的困惑,而云平台的出现与使用,让她的学习更加轻松,也拓展了她的学习思路。
卢紫琪 深圳市翠园文锦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比如说,我会拿(云平台)来练我的英语口语,我可以跟它用英语进行交流,它也可以纠正我的错音,有一些不会的单词,它也可以帮我造一些很好的句子,给我做很好的示范。(它还可以帮我)缓解一些压力,给我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
云平台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教育的‘神经中枢’。比如作文批改数据会同步到‘学生素养画像’,帮助班主任发现偏科苗头;教案使用频次纳入教师发展评估,让好创意流动起来。据了解,“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去年九月正式建立智能体,目前已经接入了六个头部大模型,针对教学、教育、评价等五大场景,开创了120项应用。
李艳芳 祝智庭智慧素养深圳市罗湖研究院秘书长
不同的大模型在逻辑推理文本解析,搜索能力等方面都各具优势,我们会选择最优的模型组合,来确保技术适配性和教学的时效性,(也便于)我们后续的技术迭代与拓展,引入新兴的AI能力,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智能化生态。
就在上周,罗湖再度领跑,发布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横向贯通全区教育集团,纵向搭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云梯”,将科技深度融入教育全链条,让优质资源如血液般精准流向每个需求节点。
李艳芳 祝智庭智慧素养深圳市罗湖研究院秘书长
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迭代模型能力,深化场景应用,来推动评价的双轮驱动,实时生成学生的素养画像,来实现‘看见每一个学生’,从而构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罗湖范式,推动教育生态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育人转型。
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聚合’到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的‘生态重构’,罗湖在尝试“用科技重新定义教育的温度”,让AI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照亮每个孩子的‘第二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