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正式揭牌,打造罗湖首个以公园为载体的慈善文化传播阵地

1月3日,“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揭牌仪式暨农耕丰收体验活动在翠湖文体公园顺利举行。

活动在深圳市淘金山小学学生欢快灵动的手风琴演奏中拉开帷幕。当天,罗湖区慈善会会长、区政协原主席吴裕中,区领导霍广勇,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盐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刚,罗湖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同志,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彩平,罗湖区星园学校、淘金山小学师生、罗湖辖区社会组织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活动,共同见证这一温暖时刻。

在活动现场,罗湖区慈善会特别邀请了深圳市罗湖区星园学校进行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每一幅作品都是师生以爱为笔,以美好心灵为帆,共同创作出的讴歌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成长之美的美丽画卷。

罗湖区慈善会吴裕中会长介绍了“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 建设的初衷与愿景,他表示,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区慈善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慈善模式,打造“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将慈善文化融入到公园公共服务设施中,让市民朋友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感受慈善文化熏陶和力量。

历时一年时间,慈善生态基地建设完成

“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是罗湖首个以公园为载体的慈善文化传播阵地,从严谨的选址勘察,到精准锚定综合公园定位,充分考量人流量、完善基础设施,并围绕功能设置反复打磨,历经一年精心筹备顺利建成。

基地空间内的“向善而行”慈善走廊和“大爱罗湖”慈善文化宣传设施,立体呈现了“善”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古今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善言善语,向社会征集遴选出的优秀慈善标语,以及创新设计的“大爱罗湖”慈善文化墙和爱心座椅,成为独具罗湖特色的慈善文化新地标。未来,基地将为开展慈善课堂、农耕研学、生态宣传等慈善活动提供公共空间和场地支持。


多方协同发力,共绘罗湖慈善新画卷

现场,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为“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揭牌,向优秀标语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由罗湖区民政局、区慈善会联合区教育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共同打造,旨在创新慈善文化传播路径,推动慈善文化融入公园场景,让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罗湖区慈善会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链接爱心企业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大力支持和倾情资助,为基地建设添砖加瓦。为感谢周六福公司对罗湖慈善事业的慷慨捐赠和积极参与,现场罗湖区慈善会向周六福公司赠送了感谢牌匾。

同时,为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基地共建,2024年10月,罗湖区慈善会发起了“‘绿色慈善+’你我的宣言——罗湖慈善标语征集活动”,号召广大市民朋友通过文字创作的形式参与罗湖慈善。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850多条的标语投稿,经过层层筛选,其中有9条慈善标语已经融入到基地的建设中,“一半山水一半城,十分慈善十分爱”“慈善润罗湖,共绘生态美”……这些简洁有力的文字将罗湖特色与慈善、生态有机结合,凝聚着广大市民对“大爱罗湖”的深刻理解和美好祝愿。

慈善助力种植,感受农耕丰收乐趣

活动当天,翠湖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正在开展农耕丰收体验活动,来自大望小学、泰宁小学、淘金山小学、淘金山幼儿园共4所学校的学生与老师们穿梭在菜园和玉米地,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采摘蔬菜、收割成熟的玉米,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嘉宾们也纷纷撸起袖子,应邀加入农耕丰收体验行列。他们并肩劳作,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参与者亲身体验,于劳作中感受农耕乐趣,收获丰收的喜悦。

此前,在罗湖区民政局、区慈善会的大力推动下,爱心企业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捐赠,资助支持翠湖文体公园农耕研学基地“金秋种植”项目。在罗湖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公园周边10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师生和亲子家庭踊跃参与其中,大家齐心协力开启了秋季作物种植行动,从翻土、播种,到日常悉心照料,施肥、灌溉、养护,历经数月,终于迎来了丰收时刻,目前,项目参与人数达2200人次。这场农耕体验式项目始终有慈善力量的加持,为学生们创造了实践机会。学生们借此播撒下劳动实践的种子,在亲近自然、探索农耕的过程中与自然一同成长,收获的不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是珍贵的成长体验与对生活的热爱。

“大爱罗湖慈善生态基地”与翠湖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具教育与慈善多重属性,一方面为学生研学提供实践场地,另一方面承载慈善生态拓展功能。未来,罗湖区民政局、区慈善会将继续搭建资源汇聚平台,让慈善之根更深地扎入罗湖这片土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共享慈善发展成果,推动罗湖慈善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