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深圳罗湖:打造时空信息赋能平台 以“数智”带“数治”

  • 来源:中国商报
  • 时间:2024-12-17 15:07

“过去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巡山任务,如今只需15分钟就能完成。”“城市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场景可进行智能识别和自动抓拍,生成多类治理事件并进行分拨处理。事件的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10分钟,最短仅需1分钟,事件发现率更是提升了200%。”日前,中国商报记者从深圳罗湖区获悉,结合“数字罗湖”总体规划,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打造的罗湖区时空信息赋能平台(CIM平台),构建统一的时空数字底板、时空信息赋能平台,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现全域全量数据融合协同发展

在数据层面,罗湖区时空信息赋能平台实现全域全量数据融合协同。实现罗湖区全域78.75平方公里范围实景三维数据和建筑单体的全采集建模,开展全区城市部件的采集和部件模型建设。

在城市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对接市CIM平台、区大数据平台等10余个不同平台的数据,融合数据类别包括人房法、事件、水务、消防等200余项。同时,保障数据的同步增量更新,充分让罗湖全区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在平台层面,已具备提供数据汇聚与治理、数据管理与更新、数据查询与可视化、数据共享与交换、运行服务、开发管理等能力,能够对外提供多元化的时空信息服务,推动各类应用场景从“建起来”到“用起来”,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营打造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持续赋能。

点面拓展“数字罗湖”全场景应用

随着智慧化应用场景“点”的突破,带动智慧治理“面”的提升。罗湖依托时空信息赋能平台,在基础数据支撑、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建设,逐步拓展覆盖“数字罗湖”全场景的应用生态。

基于平台探索打造“智慧社区”。以木棉岭社区试点为例,木棉岭社区管理面积0.2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近4万人,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压力极大,通过打造基于BIM、CIM技术的智慧社区运行态势管理平台,将人、事、地、物、情等数据信息全部纳入,实现全域“一屏统揽”,结合无人机巡航、数字人辅助分析、物联感知告警及自动化处理等功能,让安全态势和预警信息“一图全面可知”,支撑社区“一站指挥调度”。

基于平台赋能“空中网格员”。罗湖区10个街道的无人机机场(机巢)已布设完毕,即将以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的无人值守解决方案,叠加人工智能图形识别技术,深度参与辖区执法巡查、边坡巡检、风险点巡查及临时指定巡检等领域,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区CIM平台高精度还原的实景三维模型,不仅可为指挥中心提供可视化的场景复现能力,也能为执勤人力部署、安全防范、人流疏导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来源:中国商报 记者 赵石羊  智文学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