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学校 看见多元智慧学习场景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4-07-24 09:20
罗湖家园网讯:7月6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立大会上,罗湖高级中学、罗湖外语初中学校等深圳市多所学校亮相大会展示学校在数字教育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引起外界广泛关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深圳学校纷纷探索创新实践,将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运用于个性化教育、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自由开放的智慧学习环境打造(如智慧图书馆、智能录播室等多功能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等方面,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方案和力量。
高效智慧课堂教学与个性化教育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助力教师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为他们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实施精准教学干预,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以及构建因材施教模型,这是罗湖高级中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而开展的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双精准”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改革。
罗湖高级中学 教科室主任 曾文 基于数据和证据,成功构建了精准教学与精准评价的“3+e+N”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创新,罗湖高级中学基于数据和证据,成功构建了精准教学与精准评价的“3+e+N”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旨在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3+e+N”模式中,“3”代表了课堂教学的三大核心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与课后巩固提升,这三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学习基础,确保学生全面发展。“e”则象征着数据采集与应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作出科学、精准的教学决策,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还能使教学更加个性化。“N”代表了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多样化教学变式,在“3+e”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这允许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干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通过实施“3+e+N”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还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学习生态——一个充满活力、共融共长的课堂育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个性化成长。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在教育创新、信息化发展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罗湖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曾文在此次大会分享了罗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应用案例《智慧课堂:数字化因材施教下的教育模式创新》,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他结合学校《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双精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分享了罗高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和实践。
数字化手段赋能教学提升,深圳学校纷纷在行动。其中,龙华以智慧体育建设为抓手,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体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将前沿技术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智能终端、VR体验、大数据分析等充满“未来感”和“科技范”的时尚元素纷纷走进龙华校园。比如龙华区未来小学秉持“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教育理念,以数智化技术和学习场域为支撑,以“@未来”课程为载体,以智慧型教师为向导,利用云存储技术,随时获取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助力自主学习,构建智能化、趣味化、全场景的校园体育新模式……龙华区自2019年起率先打造“智慧督导”体系,创新智慧督导线上模式,建立了移动端、PC端、大屏端多种数据采集、展示、分析平台,显著提升督导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手段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数智赋能还可用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为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支持,这种方式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需求,探索多元化的干预场景,从而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摆脱单一模式。这是罗湖外语初中学校正在探索实践的。
罗湖外语初中学校 校长 陈兴平 数智赋能可用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可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为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支持,这种方式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需求,探索多元化的干预场景,从而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摆脱单一模式。
据罗湖外语初中学校校长陈兴平介绍,学校属于罗湖区老牌名校,由于近几年学生入学人数屡创新高,学生背景更为复杂,学生工作更难展开,加上两校区分离,对于传统教育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积极推行教学信息化,赋能教学管理新形态是大势所趋。陈兴平以《AI赋能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为题,在此次大会上分享了罗外初中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
在罗外初中,数智赋能的学生心理常态化监测及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周为单位,通过“数据平台+答题卡+扫描仪”的形式,通过量表常态化收集所有学生睡眠状态、情感关系、学习压力等多方面的数据,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从而精准识别出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预警系统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建立数据驱动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算法和家校协同的三级危机干预机制,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个性化干预方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包括心理咨询、情绪调节、压力缓解、家校协同、校园相关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确保干预措施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后续结合学生学业评估数据、德育数据、课堂数据、体质健康等数据进行学生学习动机全因素分析。
通过罗外初中智慧教育平台,学校数字教育应用数据共收集心理健康评估报告1.2万人次,产生心理评估数据7万余条,预警100多条;通过互动答题器开展智慧教学实践,采集课堂互动数据,获得薄弱点,完成学生画像,学校成为深圳市百所“双区”实验校之一。
数字化助力教育多元评价
教育多元评价,也有数字化的助力。在罗外初中的体育课上,晶报记者看到,学生引体向上或跳绳、跑步,现场的电子屏幕就能实时显示运动数据,对学生的运动量、运动水准等进行实时监测。原来,罗外初中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日常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目前该校智慧体育有引体向上、跑步以及跳绳3个项目,老师提前把所有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学生在运动前通过摄像头进行识别,运动后成绩会自动记录在后台,这有利于学校定期评估、跟踪学生的训练成效,优化训练计划,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借助智慧体育设备采集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数据,实现体育课过程性数据常态化采集,在数智支持下的体育教学中,罗外成为市区闻名的体育特色校,学校还成功申报成为深圳市百所“双区”智慧校、深圳市云端学校、云端校体育特色校等。
在龙岗区龙城街道千林山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数证共生”的逻辑为基础,通过指标构建、场景重构、流程再造等创新方式,建立了一个成本可控、物物互联的智慧评价系统。学校利用课堂即时反馈技术、“麒麟币”量化评价体系以及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量化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通过构建智慧阅读“i阅”系统和“T-D-R”任务驱动的智慧阅读模式,重构了学习场景,提升了学习效率和个性化体验。今年起,学校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建立AI阅读平台,通过系统的知识图谱和智能评测系统,实现阅读素养的多维评价。
千林山小学 校长 宋冰 利用课堂即时反馈技术、“麒麟币”量化评价体系以及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量化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通过构建智慧阅读“i阅”系统和“T-D-R”任务驱动的智慧阅读模式,重构了学习场景,提升了学习效率和个性化体验。
近三年,千林山小学以其教育成果和创新实践荣获多项荣誉,包括“深圳市优质数字化智慧学校年度奖”“深圳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年度奖”以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等称号。“指向儿童发展的‘生长性’评价创新实践”案例获评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学校的智慧教育和评价改革经验已广泛传播,吸引了全国400多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前来学习和交流。千林山小学校长宋冰以《评价2.0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策略》为主题在此次大会分享经验。该校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齐全的软硬件设备,为开展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和质量提升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未来,千林山小学将继续完善和拓展其智慧评价系统,优化教育平台,实施更加立体多元的学生评价。学校计划通过分析学习场景、构建指标体系、借助智慧工具、搭建评价系统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随着教育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千林山小学将继续致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所充满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学校,正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书写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打造自由开放的智慧学习环境
数字化技术可融入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宝安区宝民小学不仅拥有全国首个区校共建的“宝安区未来教育体验中心”,更依托5G网络,打造了智慧图书馆、智能录播室等多功能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智慧学习环境;该校人工智能教育立足课堂、基于运用、勇于创新,制定了“三面向(面向全体、面向全学科、面向全场景)+三化(培养目标分层化、项目化学习、活动泛在化)”课程育人思路,致力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先锋者、智慧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者、智慧教育应用的示范推广者。
宝民小学 校长 刘金兰 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智慧学习方式,构建了由一个智慧学习中心、三大智慧学习支柱、五种智慧学习方式组成的智慧学习方式体系,利用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认知能力。
宝民小学积极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智慧学习方式,构建了由一个智慧学习中心、三大智慧学习支柱(智慧学习资源、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评价)、五种智慧学习方式(情境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式学习、职业体验式学习、媒体式学习)组成的智慧学习方式体系,利用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认知能力。学校还构建了“1+2+N”智慧育人课程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除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国家基础学科课程外,宝民小学还开发了一些富于信息化色彩的校本课程,如该校老师刘晓君的《让文物开口说话——用AI识别甲骨文》,何红的课例《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范例,受到了专家的高度好评。
宝民小学的数字化教育成果显著,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深圳实验区实验校”,获教育部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的荣誉称号。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级、部级奖励19个,省级16个,市级19个,区级51个,举办各级交流活动33次,生成课例37个。该校以其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宝民小学校长刘金兰以《做数智技术赋能教育的领航者》为题,在此次大会分享了宝民小学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思考与做法,得到很高的评价与赞誉。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
面对智能时代的蓬勃发展,深圳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先行先试?深圳学校纷纷积极探索。今年3月,深圳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学习会在红岭教育集团华富实验学校召开,邀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代表作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新形势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路径。
近年来,深圳市全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人工智能教育“一核心四个多样化”模式,即以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为核心的四个多样化,包括课程多样化、学习平台多样化、师资多样化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其中,出台《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印发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全面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开展“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全市600余名中小学校长、信息中心主任以及骨干教师参与线下培训;打造人工智能课程和学习平台,组织市区校三级培训,师生反映良好;开展“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活动,让中小学生与两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面对面感受科学精神;在全市100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中开展人工智能“五个一”行动;遴选出首批10家中小学人工智能公益研学企业展厅;联合市总工会举办首届“AI赋能教学应用创新技能竞赛”。这些举措激发了师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热情,潜移默化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2023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询导调研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绩效评估中,深圳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获得一致好评。对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深圳正接续创新探索。
来源:晶报 记者 王文丽 顾蓉 王靖博/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