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通街区

莲塘街道:社区“星级”长青老龄大学,开启“银发”幸福新生活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 时间:2024-06-14 17:00

罗湖家园网讯:“都说京剧不好学、特别难,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都不是容易的事,自从在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学习京剧,就再也放不下了。”说起家门口的长青老龄大学火爆的京剧班,罗湖区莲塘街道畔山社区的老年朋友们甭提有多高兴,京剧班的开设不仅填充了长青老龄大学课程的空白,还让辖区居民的“夕阳”生活更加丰富。

近年来,罗湖区莲塘街道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将推进“家门口”长青老龄大学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抓手,高位统筹,高点谋划,精准施策,努力打造家门口的“银发”教育圈,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学到知识,获得快乐,有所作为,实现“养老”变“享老”。日前,莲塘街道畔山社区长青老龄大学获评深圳市首批30个星级分校之一。

老有所学 家门口的“大学校”

周一广场舞班、太极拳班、志愿活动;周二舞蹈班、模特时装班,思政学习;周三书画班、朗诵班、社区服务;周四合唱班、京剧班、养生讲座;周五健身球、民乐班、普法宣传、智能手机学习……翻看畔山社区长青老龄大学的课程表,满满当当的安排,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与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参与热情与活力。

“记得刚退休的时候,内心很失落和空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打麻将、刷手机。幸运的是社区长青老龄大学为我们老人家敞开了大门,丰富的课程吸引了我,于是尝试着报了朗诵班。”今年67岁的畔山社区居民于女士已在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她表示,课堂就在家门口,非常方便。既能学习,又能和大家一块活动,觉得自己生活丰富了,并且一点儿不耽误做饭、接孙子。五一前,她又报了合唱班和模特班,成了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多面手”。

和于女士有相似感受的老年人还有不少,2019年退休的马叔说“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一下子闲下来,又没有爱好,精神头看着就越来越不好,对社区缺乏归属感、价值感,社区老龄大学能让老年人培养一个爱好,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

“活动多了、精神足了、牌友少了。”畔山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社区长青老龄大学“老同学”群日渐扩大,常年参加活动的超过500人次,随着也带来了不少新风尚、新变化。过去小区里,不少老人家沉迷于打麻将。长青老龄大学火了后,越来越多的人入学入群,在潜移默化当中,风气更焕然一新。

老有所为 基层治理中“生力军”

近年来,莲塘街道长青老龄大学积极搭建“以学促为”作用发挥平台,带动集聚“人人可为、处处可为、随手可为”的银龄力量,引导更多老年群体在常态化基层治理中发挥余热。

“本以为年龄大了只是人生后半场,没想到不仅能参加学习,还能在社区服务上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畔山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党员志愿者张阿姨表示。普法讲台上的“宣讲师”、四点半学校的“辅导员”、邻里纠纷的“和事老”……以张阿姨为代表的老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和谐的浓厚温情。

自2020年9月社区长青老龄大学成立后,教学点、教学面积扩大了两倍以上,课程增加了40%,学员增加了50%,社区还主动引进资源,开设精品课程——“京剧班”等,极大吸引了周边群众的参与热情,随着而来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老年人也增加了很多。畔山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嘉瑜介绍,如今,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兼职教师有8人,教学满意率94%以上,老年人在享受优质的课程中、在家门口不远的距离里,重拾了曾经的“大学梦”,收获了技能与欢乐,为提升自我、增强社会认同找到了可实现的途径。

一年来,在莲塘街道,19支“银发学子”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各社区一线,在基层社会治理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单独组织或参与文艺演出、文明宣讲40余场次,调解邻里纠纷20余件。下一步,街道将充分发挥长青老龄大学“文化养老”“精神养老”的载体作用,通过打造“银发”教育品牌,实现老年群体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余热,让更多的老年人收获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网 记者 李慧 通讯员 陈兵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