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

双向跨境就医 方便各取所需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4-06-12 14:52

罗湖家园网讯:近日,来自香港的邓伯(化名)给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赠送了一面锦旗。他此前不幸罹患甲状腺癌,在这家医院顺利手术后获得康复。近年来,像邓伯这样跨境就医的人士越来越多。在许多内地居民赴香港寻求高端医疗服务、提前享用新药、接种疫苗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港人来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就医。两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让跨境就医越发便利。

罗湖区人民医院跨境远程门诊。

粤港澳大湾区病人先导计划缴费取号处。

深港医疗协作中心: 根据港澳就医习惯设全科门诊

在来深圳之前,邓伯已经在香港公立医院确诊甲状腺癌,但手术还需要排队等候一段时间。因肿瘤侵犯了喉返神经,影响说话,他迫切需要手术,做了一番功课后,他来到福田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根据该院导医的指引,邓伯来到全科诊室,全科大夫龙小莉在面诊之后,依据其病情将他转至甲状腺外科,魏杨辉医生与邓伯详细沟通后,即安排住院。由于其肿瘤位置特殊,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康复后声音嘶哑,甚至从此失声、讲不出话。魏杨辉为邓伯准备了细致的治疗方案。手术很顺利,邓伯也如期出院。

不久后,邓伯回该院复诊时特地带了一面锦旗。他表示非常感谢医院在短时间内安排好手术,并且手术非常成功,他的声音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李建林介绍,该院离口岸近,又背靠中山医学院,吸引了不少港澳居民前来就医,每个月在院本部接诊的香港居民有2200到2400人次(不含社康),患者主要集中在急诊、消化内镜、口腔、眼科、耳鼻喉、中医等专科。

为方便港澳患者,该院专门设立了深港医疗协作中心,港澳患者看病时有任何诉求,该中心工作人员会提供指引,协助解决。根据港澳居民“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习惯,该院在门诊二楼设置了一个全科门诊,港澳居民前来看病,可在全科门诊进行分诊。

在深就医:

等候时间短,性价比高

记者走访了口岸附近的多家医院,医院的导医台或是服务中心会有导医提供粤语服务;医院的宣传手册和医院的公众号上,都有中英文和简体繁体字的指引……这些几乎只能算是医院的“标配”,还有一些医院的服务走得更“远”。罗湖区中医院等多家医院都专门配套接驳服务,医院接驳车直通口岸,供来院就诊的香港市民免费乘坐,为其节省路程耗时。

在罗湖,常住的港人达10万以上,他们都是“老罗湖”了,对于罗湖乃至整个深圳都很熟悉,就医已是“零障碍”。根据罗湖区人民医院的统计,常年在该院就诊的港籍患者稳定在3万以上,去年已超过4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比增幅又超过了10%。罗湖区人民医院执行院长熊奕表示,在出诊时,医生们其实很难分辨患者来自哪里,很多香港人的普通话都说得很溜,也有很多医生会粤语,双方沟通非常顺畅。唯一能区分地域的就是挂号登记时出示的证件。

据了解,港籍居民选择来深圳就医,一方面因为两地通关及交通都非常方便,已经有很多港人选择来深游玩、定居,另一方面,也跟香港的医疗制度有关系。香港的医疗体系是“双轨制”,包括公共医疗和私人医疗两个层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公共医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占据了超过9成的住院服务;私人医疗则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提供了约7成的门诊服务。此外,香港的医疗制度还包括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以支持患者在经济上的需要。

由于香港公立医院就医基本免费,就医人数自然就多,做胃肠镜、CT等检查及手术的预约等候时间通常较长,有些项目可能要等候半年以上。而医疗设施和环境相对更为优越的私人医院、诊所医疗服务的价格则较为高昂。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各种检查项目就显得更为方便且性价比高,因此备受欢迎。首先,预约等候时间大大缩短,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为例,各类检查在一两天内就能安排上,最多也不出3天;而位于南山区的协和深圳医院,因放射科全面升级,磁共振设备从原来的3部增加到7部,做核磁共振已经可以实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成功实现免预约。

另外,根据香港公立医院急诊分诊制度,急诊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疾病分级标准来收治病人,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尚未危及生命但有迫切治疗需求的疾病,在现场可能需要等候几个小时才能看到急诊医生,随后还可能需要重新预约专科择日就诊。相比之下,深圳各大医院排队等候的病人较少,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即能获得诊疗。

跨境远程门诊:

在深即可享用港医、港药服务

跨境医疗服务不仅有线下的双向流动,线上的跨境医疗服务也颇受欢迎。

去年,罗湖区人民医院开通“跨境远程门诊”后受到许多居民的好评,今年服务再升级,开通了“跨境远程门诊”线上预约功能,在每周一至周五14:00—17:00的固定时间段,由香港医生在线提供远程视频面诊服务。诊断后开具的处方药,将通过合法途径,从香港直邮内地。

据罗湖区人民医院执行院长熊奕介绍,在“跨境远程门诊”看诊的患者并不限港籍居民,内地患者如需港医、港药,均可前去就诊。有些新药械在香港的上市时间较内地早,不少内地患者了解到有新药在香港上市的信息,可通过已有港澳药械通的单位提前用上新药,也可以通过罗湖区人民医院的跨境远程门诊获取新药。

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该院医护会现场协助患者完成与香港医生的沟通,通过远程会诊设备完成看诊。罗湖区人民医院资深医生将辅助联合会诊,预约看诊过程由导医和本院医生全程陪同。

会诊后患者可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诊金药费及税项,香港医生应患者的医疗需求开具处方,然后通过合法途径将所需处方药品从香港邮寄到患者的注册地址,一般一两天即可收到药品。

当然,如果想跟香港医生面对面详聊,医院也可以帮忙实现。在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春风门诊”,有几位来自香港医疗机构的儿科、皮肤科、心内科专家会定期出诊,有需要的患者都可以预约,免去了两地跑的奔波之苦。

“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

深圳4家医疗机构可用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创立之初就引进港式医疗服务和香港专家团队,再加上讲粤语的医护团队和导医、港式茶餐厅……港风浓郁,多年来一直深受两地居民欢迎。

作为医改先锋,港大深圳医院早在2015年就开创了“跨境医疗福利过河”的先河。当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方便居住在深圳、珠三角及香港本地的港籍长者使用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疗服务。符合资格的长者可以使用医疗券支付当日在港大深圳医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门诊医疗护理服务的费用。

今年,长者医疗券的适用范围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合适的医疗机构,5家综合医疗机构及2家牙科服务机构。其中,综合医疗机构包括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东莞东华医院。新加入的牙科机构包括深圳爱康健口腔医院以及深圳紫荆口腔门诊部/深圳朱胜吉口腔门诊部。这7家医疗机构预计从今年第三季度起陆续开展服务。

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推出“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先导计划)。在先导计划下,合资格病人每次接受港大深圳医院指定门诊诊症服务需缴付人民币100元诊金(经医管局核实的指定享有豁免医疗费用人士除外),余下费用差额则由先导计划资助,上限为人民币2000元。该计划让符合资格的香港市民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资助诊症服务,并同时让香港特区政府寻求以更有效方式支援居住于大湾区的香港市民的医疗需要。

保险直付:

让跨境医疗不用再垫资

为方便跨境就医,有不少商业保险已经实现互通。港人来深就医,大多情况是自己先垫资缴费,返回香港后再找商保公司报销。内地人赴香港就医亦是如此。不过,深圳有医院可提供保险直付服务,即就医不需要再垫资,直接由医院和商保公司结算。

据了解,保险直付是高端医疗保险理赔前置的一种增值服务。简而言之,在保险公司的合作医疗机构就诊时,患者凭高端医疗保险卡或担保函,无需现场支付全额或部分医疗费用(视个人保险涵盖范围而定),事后医院和保险公司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港大深圳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就与多家国内外保险公司签署了高端医疗保险直付合作协议,提供保险直付服务。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也与香港一保险公司达成了跨境医疗直付合作。

除了相关保险的直付业务外,罗湖区人民医院正在积极推动跨境保险支付服务,目前医院已经做好了系统和人员的对接工作,预计不久后即可落地,届时,有购买商业保险的港籍居民无需再垫资,通过该院的相关系统可以直接结算。

健联通:

提供一站式、服务包式健康服务

为了能够更好满足港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罗湖区于今年4月推出深港健联通港澳居民健康服务,提供特色健康服务。此次活动以口腔保健为牵引,延伸提供中医养生、运动康复、芳香疗愈和健康体检等港式特色健康服务项目,将受港澳人士欢迎的健康服务项目进行系统化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包式健康服务。为此,罗湖医院集团与香港妇女服务联会签署了《健康服务合作框架协议》。

罗湖区人民医院春风院区口腔健康服务中心、翠竹街道社康口腔健康服务分中心、笋岗街道社康口腔健康服务分中心宣告成立,助力罗湖提供更加便利和专业的口腔诊疗服务。设立罗湖区人民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春风院区、罗湖区中医院、罗湖医院集团体检中心、翠竹街道社康中心、笋岗街道社康中心、桂园街道社康中心、翠达社康中心、翠宁社区静安社康中心(颐合堂中医馆)为罗湖区深港健联通服务点,为港澳居民提供口腔保健、体检、中医、运动康复等港澳居民特色健康服务项目。

港人办医:

已实现双向转诊

即将开展长者医疗券服务的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是一家港人运营、按照国际JCI标准建立及运营管理的国际化私立医院,在跨境医疗方面已开展包括十多位香港医生定期出诊及手术、与新风天域集团旗下希愈医疗(即香港和睦家)开展双向转诊及其他医疗服务等。

2024年5月23日,新风天域集团宣布完成收购综合性高端私营肿瘤医疗机构——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该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启楠表示,未来该集团可基于旗下的和睦家医院、希愈医疗和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共同深化跨境医疗服务,集团内的外科医生、肿瘤科专科医生及辅助医疗团队将携手合作,形成一个新的全国性、多学科的癌症治疗网络,为大湾区患者提供前沿癌症诊断与治疗服务。

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已于去年顺利实现跨境医疗服务。香港医生通过多点执业在深圳和睦家医院出诊,可将经过评估确定有需要的内地患者转诊至香港希愈医疗治疗。

如今,从香港转诊至深圳和睦家医院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肿瘤患者。据院方介绍,肿瘤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而不少港籍患者的家人在深圳定居,他们希望治疗过程能有家人陪伴,因此会倾向于选择距离家人较近的深圳医院。

吴启楠也是和睦家医疗首席执行官,他透露:“去年9月,深圳和睦家的香港病人占比5%,到去年11月达到10%,现在已经有20%。深圳和睦家也是香港公务员的定点牙科治疗机构。”

香港专家:

两地医疗优势互补,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对于两地患者的双向流动,香港的投资人和专家普遍看好,认为会有助于两地的优势互补。

新风天域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梁锦松告诉记者,香港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只要是欧美FDA或者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药,都能同步在香港上市,因此,在香港可以第一时间用上全球最好的新药,甚至只要病人同意就能用上尚在研发阶段的药。但也有个弊端,香港的药不便宜,有些药跟内地相比要贵许多。因此,新风天域希望能让病人在同一个集团搭建的平台上享受到两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联合创办人潘冬平表示,在香港公立医院,肿瘤病人往往要排队2个月才能得到治疗,这对于肿瘤病人来说是非常煎熬的等候时段,如果能在深圳或大湾区其他地区的医院尽早得到治疗,对于病人是好事。而香港医疗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病人对香港的医疗系统有信心,也会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内地患者前来就医。他认为两地病人会因经济水平和目标需求不同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进行治疗。

吴启楠说,在用药方面,确实有很多内地患者在香港用上了最新的创新药,但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一款创新药却是内地先上市,因此两地医疗资源互通,可以让患者有更多选择。吴启楠表示,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方便两地患者双向就医。

来源:晶报 记者 范劭华 实习生 杨德浩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