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东晓小学:创新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 因地制宜打造“东晓样板”
- 来源:晶报
- 时间:2024-05-28 17:50
罗湖家园网讯:打篮球、跳绳、折返跑……清晨的深圳市东晓小学一片欢腾景象,好几个班的孩子各自在自己的区块中有序上体育课,他们快乐奔跑、跳跃,生龙活虎,肆意挥洒热情和汗水,享受体育的快乐和激情。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市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这对于正在改造中的东晓小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一向以人为本、重视“健康第一”的东晓小学并未知难而退。学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成立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汤文钦挂帅的“每天一节体育课”工作领导小组,从场地、师资、课程等方面入手优化组合,细化方案,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东晓样板”。并且将阳光体育活动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校家社合力,让学生每天都能充分享受阳光体育的快乐时光,强身健体,幸福成长。
校道变运动场,学校克服困难坚决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
学校开展跳绳比赛,学生踊跃参赛。
学校定期开展班级篮球赛,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现场|场地有限 但“每天一节体育课”仍蓬勃开展
近日,当你走进东晓小学,你会惊诧于学校的变化:因为学校正在改扩建,原来的操场被封闭,学校可利用面积只剩下一半。学生可活动的场地仅限于教学楼周边的校道、篮球场和后操场。尽管如此,学校依然将体育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切实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健康快乐成长。
于是,我们看到,本学期东晓小学进门处的水泥校道铺上了运动地胶,变身学生们的运动场,校道边上的宿舍楼、医务室、大队部、生态长廊都没了踪影,校道更宽了,学生可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据学校体育科组长李圣斌介绍,现有的活动空间平均一次性可容纳7个班的学生同时上体育课。六(2)班的陈奕彤同学说,学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后,她感觉全天校园内都很热闹,总能看到同学们快乐运动的身影。
这天上午10点半,第三节课铃声响起,又一节体育课开始了。当天这个时段有6个班在不同区域同时上体育课,每块区域约有50米长,彼此相连但互不越界。吴丽香是数学老师,本学期起她兼职担任了体育老师,她先是让同学们做热身运动,然后带领同学们练习跳绳,课堂安排有条不紊。其他班级基本都是专职体育老师在上课。王娟老师在带领同学们做推垫子的“搬运工”游戏,她表示,学校运动场地少了之后,学校将大型的运动器械改为小型的垫子、跳绳、毽球、沙包等,既可以做到不减少学生的运动量又不占用空间,效果挺好。她坦言,由于是几个班同时在上体育课,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体育老师现在“说”的比原来更多了,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并做好引导提醒,确保学生的安全。
为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老师会通过情景教学、主题教学等游戏化方式进行,如模拟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让同学们进行摸爬滚打;高年级的还会分组展开竞赛,以赛促练。当天的体育课上,侯远思老师就通过换不同颜色标志牌的游戏方式让一(2)班的学生练习接力跑。邢国辉老师则带领五(7)班的学生在进行“手推车”的游戏,两位同学合作,一人当车一人抬对方的腿“推着跑”。
阳光下,东晓孩子们跑动的身影、因运动而变得红扑扑的脸蛋、额头上闪烁的晶莹的汗珠,是学校最美的风景。
举措|困难不少
但“每天一节体育课”仍保质保量
虽然因学校改造场地受限,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有一定的困难,但东晓小学没有退缩。学校自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坚决落实1-6年级各班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汤文钦书记、张弘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牵头落实各项工作。
学校总务处利用寒假时间对学校现有的场地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学校大队部、校医室,此外还拆除了一楼的三个书吧,然后把地面铺上塑胶,改造成运动场地。运动场地按年级划分分区使用。加强体育经费投入,将体育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生均经费中足额保障。
师资不足咋办?学校现有在编体育教师8人,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相关通知精神,通过“转岗”或“兼职”解决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多位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兼职”体育老师加盟。班主任、道法学科老师王佳炜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自己平时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兼职体育老师对他来说难度不大。英语老师陆丽琴兼职体育老师后,深刻体会到当体育老师的不易,“感觉比上英语课还累”。不过,她觉得每天能跟同学们一起运动,一起出汗,上课同时又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为保障师资质量,学校制定了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加强对非专业教师的培训,由专业体育老师上示范课,请非专业体育教师观摩学习。开展体育教师(专职和兼职)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课时保障。为了开足开齐体育课,学校对课时安排进行了优化。一、二年级减少一节英语课时,增加一节体育课时;三至六年级减少一节英语课时,把班队会课改为体育课。教导处提前对课程进行合理编排,每天从第一节课开始安排体育课,最多同时安排7个班,以保证适度运动空间。
保证课堂质量。学校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活力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坚持每学期中和期末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达标项目的测试评价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不走样。
近期,罗湖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孟宪劼带队来东晓小学视导,对学校克服困难扎实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拓展|勇于创新
阳光体育活动从校内延至校外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地之前,学校就非常重视体育工作,大力推动“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汤文钦表示,学校不仅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而且将体育活动由校内延伸至校外,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锻炼,受到广泛赞誉。学校还与翠湖文体公园签约,免费利用其场地开展专项体育活动和亲子体育项目,拓展师生的运动空间。
据了解,东晓小学“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由课间活动、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天天跳绳APP打卡任务等组成。每天完成一次广播操,上午、下午各组织学生做好一次眼保健操,体育课执行每天一节体育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投沙包、立定跳远、篮球、足球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学校还积极开展班级篮球赛、全员跳绳比赛,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除了校内的阳光体育锻炼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通过APP软件自愿参加校外“天天跳绳”运动。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选体育锻炼项目,例如骑单车、踢毽子、跑步、打球等活动。同时,学校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对上一周“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鞭策学生不断前进,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自2023年暑假开始,东晓小学将“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作为暑假作业的重点,呼吁学生在假期中也要保持运动的好习惯。家长们的陪伴和监督也为这项活动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打造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东晓小学体育体系,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学校希望这些积极的尝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通过校家社合力,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体验运动的乐趣和价值!
来源:晶报 记者 顾蓉 通讯员 房梓东 何敏儿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