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吧!少年∣大爱罗湖 耕善行动——青少年慈善文化大讲堂活动开讲啦~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育人先育德,立德先立善。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慈善事业接续发展的未来,要从小培养慈善意识。
为传播慈善理念、传递慈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罗湖区将开展“向善吧!少年”项目系列活动之“大爱罗湖 耕善行动——青少年慈善文化大讲堂”活动,在罗湖区民政局、罗湖团区委的指导下,由罗湖区慈善会、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爱心企业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慈善支持,开设十期课程,通过传承慈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慈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罗湖少年,从而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慈善的种子在少年心中萌芽、生长。
课程一:史记中的慈善故事——黄帝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将《史记》中的故事与慈善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为弘扬慈善文化,宣讲好中国慈善故事。
课程二:大禹开辟了国家慈善
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大禹保护了无数生命和财产安全,使得江河回归了正途,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大禹治水神话不仅是一段古老的历史传说,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慈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课程三:慈心善举的汤王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有时候也体现在帝王身上。有个成语,叫“网开一面”,它的出处就与汤王有关,也表现了他的慈心和善举。
课程四:广施仁义的帝王,周朝有好几个
周国境内,民风淳朴,耕种的人彼此谦让田界,民间都把谦让长者当成风俗,“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这就是历代周王推行仁政的结果。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去看看吧。
课程五:三散千金的文财神
在有关范蠡的故事里,他的名字似乎更多地是与其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并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的政治、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然而,殊不知历史上的范蠡其实还是—位非常富有并广布善举的慈善家。三散千金的文财神范蠡,凭着兼济天下之心,而这些传承已久的故事仍在诠释着中华民族爱人、助人的传统精神价值。
课程六:仁而爱人的刘邦
刘邦明白秦朝暴政的失败教训,因此他在治国时强调德治,注重宽政与民。他减轻赋税,推行温和的法治,关注民生,使得百姓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他的农民出身使他能够深切了解民间的疾苦,关注民生。仁厚爱人,喜欢施舍,使得国家得以迅速实现稳定与繁荣。
课程七:以赡贫穷是桓公
自古,我国就有民间慈善活动。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慈善行为之一,就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此即所谓“施粥”。施粥赈饥虽然简单,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为中国历代包括官方所继承。
课程八:执著的老头是最伟大的慈善家
孔子对慈善有着著名的见解,如孔子和孟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孔子说的这些话,现在依然是中华慈善精神的精髓。
课程九: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相如。今天,我们读《司马相如列传》,来看看他劝喻皇帝普泽众生,以及他对慈善工作的描述。
课程十:悲天悯人的秦缪公
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譬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和孟子也曾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先秦时的帝王诸侯的施政行为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今天我们来说说悲天悯人的秦缪公。
参与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至11月
报名对象
7-12岁青少年
报名方式
关注“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公众号”,每期发布推文报名
活动地点
罗湖青少年活动中心(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太白路4009号大地花园1-3层)
活动费用
公益免费活动
(首期课程将于5月24日(周五)晚开始,敬请期待哦!)
“向善吧!少年”项目旨在进一步宣传新时代慈善理念,培养少年慈善意识,整合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妇联和区慈善会共六大主体力量,重点实施十大行动,涉及慈善课堂、废纸回收、爱心义卖、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关爱等,倡导罗湖少年身体力行关注慈善、参与慈善,营造“人人可为,人人乐为”的良好氛围。
图文来源 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罗湖区慈善会
如有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