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追梦人|熊佑平:深耕教育二十余载,做一个与学生用真心“击掌”的“大熊”校长

  • 来源:深圳新闻网
  • 时间:2023-07-11 17:09

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11日讯(记者 蔡雄彬)“大熊校长好!”清晨,一声声稚嫩而清脆的问候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同学们早上好!”百仕达小学校长熊佑平和往常一样站在校门口,与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同学们亲切地击掌问好,时不时还冲他们做个鬼脸……这是百仕达小学早晨的一幕,担任校长十多年来,这位学生们口中的“大熊校长”每天都和他们用击掌问候的方式交流,风雨无阻。

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从用手击掌到用心“击掌”

熊佑平介绍,起初学校师生问候的方式颇具中国传统风格,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双脚合拢,问好鞠躬。但是,他渐渐发现,在这样有距离感的问候方式下,学生们只是把“问好”当成了一个机械性的动作,经常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表情,甚至很少与老师有眼神的交流。而他希望能和学生们离得更近一些,有更多的互动。

于是,熊佑平尝试着将鞠躬问候方式改成挥手示意,“我有时候还跟他们做做鬼脸,跟他们说,‘你们不必鞠躬,我只希望你们能够看着我,微笑一下。’”熊佑平回忆,突然有一天在挥手的时候,一位同学突发奇想,跳起来跟他击了一下掌,从此这便成为了百仕达特有的师生问候的方式。“后来,学生们击掌问候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拘谨,变成现在脸上带着轻松的微笑,还有的会和校长用英语道一声早上好!”他说。

刚开始,这只是校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后来老师和学生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击掌问候方式。“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达成。”在熊佑平看来,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那么师生问候的方式,也应该是平等的,弯下腰直视孩子们的眼睛或者蹲下来与学生击掌,与学生产生的情感连接会更直接有效。

深耕教育二十余载,熊佑平探索形成了很多独到的教育理念,而这些教育理念又通过他的身体力行得到检验和完善。

踏入百仕达小学,“沐浴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没有进步?”的校训赫然映入眼帘,沿着校训墙一侧的校道前行十多米,便是熊佑平的办公室。与很多学校不同的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找到他,与学生朝夕融洽相处,熊佑平将自己的办公室设置在了教学楼的最底层。

作为一名校长,熊佑平跟普通教师一样,几乎每天都走进学生中间,伸出双手与学生击掌,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踏上操场和他们一起运动。“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自信阳光地在校园里跑着、跳着,也是我们的快乐!”熊佑平说。

在百仕达小学学生的心目中,校园是温暖的,教师是友好的,校长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平等交往的。一次,熊佑平偶尔间碰见几位在校外马路人行道上运球的学生,便张开双手想要护住他们,没想到学生们看见校长后并没有跑走,而是以为熊佑平在与他们扮演篮球场上的攻防双方,更加起劲地运、传起手中的篮球来。熊佑平认为,只要真正努力地尝试去尊重孩子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格上的平等,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得到。也只有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人格的平等,才能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内心、真正懂他们,更好地引领他们。

在百仕达小学师生和家长们的口中,熊佑平是他们见过最亲民的校长,在听到记者转述大家对他的赞不绝口时,熊佑平露出了谦恭儒雅的微笑,下一秒又主动将话题引回自己对于“阅读和体育”的思考中。

阅读是基础教育的灵魂

体育是直面儿童的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

在百仕达小学,每个孩子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百仕达小学的校园里,有两种最美的姿态,一种是阅读的姿态,另一种是运动的姿态。

无论是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每个教室的图书角,还是随处可见的户外阅读小屋,在百仕达小学的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读物随处可见、随手可得。“阅读和写作都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互促进。”在熊佑平眼中,阅读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百仕达小学的底色。多年来,他通过借鉴、研究国内外儿童阅读体系,开发了“问·思阅读课程”,构建以“图书馆+”为基础的家园共建书香校园“爱阅模式”,借助普惠性阅读方式、浸染化阅读场景、互动式阅读思考,让学生们爱上阅读,亲自设计了阅读课程体系并引领功能性习作课程建设的熊佑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爱阅读、会思考、善交流,从容应对世界和未来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给学生们提供沉浸式阅读的校园环境,百仕达小学还积极倡议让阅读走进家庭。“从家庭书房到孩子的书柜,再到现在进行的家庭客厅改造运动,我们鼓励家长把电视墙和沙发后面的橱柜都改造成书架,将客厅改造成图书馆,这样孩子接触书的时间越多、机会越多,那他的阅读的可能性也就越多。”熊佑平说。

在家校双方的不懈努力下,百仕达小学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而学校独具特色的阅读课程也先后被真爱梦想、担当者行动等公益组织推广到全国乡村学校。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主题设计的学校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协会列为校园样板工程,“故事爸妈进课堂”“图书馆嘉年华”等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网等媒体报道,学校也被评为“阅读改变中国”全国书香校园、广东省书香校园、深圳最美校园图书馆。

“在百仕达小学,运动和阅读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都希望它们都能成为校园的底色,成为能伴随孩子一生的习惯。”熊佑平说。

“如果我们观察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比赛,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过程的变化:在开始的时候比赛输了会哭、会互相指责,也会抱怨裁判不公平,这个时候就通过我们的教育,也通过一年又一年的比赛经历,让孩子慢慢认识到比赛本身就是有输赢的,有的时候努力是可以赢的,有的时候全力以赴也会失败,所以要努力去争取赢,但是也要接受在规则下的失败。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人格教育,我们可以看到,慢慢地在比赛中孩子被对手拉拽推翻也不会恼火,而是爬起来继续专注于比赛的过程本身,也不再过多地在意输赢。”在他看来,体育是直面孩子们的生命教育,也是润物无声的人格教育,在体育竞技中,学生们学会了赢,也学会了体面地输;学会了去领导和担当,也学会了被领导和纪律服从;学会了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了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教育的发生不仅在那“三尺讲台”之下

人格的成长不只是在学校的高墙之中

百仕达小学从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发展成为深圳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熊佑平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领导者。自2003年进入百仕达小学后,从任课教师到教科研主任再到学校校长,他倾力探索小学教育创新改革之路的蝶变升级,杜绝模式化、枯燥式的说教,始终坚持将传统人文素养教育与新时期教学创新模式融合,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视野,探索国有民办小学“小而精,秀而美”的办学路径。百仕达小学的课程研发独树一帜,教学质量也连年名列全区前茅,学校先后荣获深圳市文明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

而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模范个人,深圳十大领读者,广东省“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深圳市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深圳教育改革创新领军人物,深圳市十佳校长,蔡崇信“以体树人”全国十大杰出校长,罗湖区改革创新奖先进个人。

谈及“追了二十多年的梦”,熊佑平说,教育一定要有坚守,百仕达小学的全体教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我想自己的孩子去上怎样的学校,那我就把百仕达小学建成什么样子的学校!

“在办学的过程当中,刚开始肯定是把教学质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第一个阶段,百仕达小学重视的是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时代也在发展,那么我们校长、管理团队、老师其实也是跟着时代在发展,我们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了更多、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熊佑平介绍,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百仕达小学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思考。

“从我们小学的教育来讲,我们所有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具体到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还应该有一些立足孩子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比如说我们提出的‘培养博观雅正的绅士淑女’,也就是有高尚的道德、广泛的兴趣、广博的见识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的一批孩子在生活中是一个有教养的生活者,是一个有热情的学习者,是一个有胸襟的担当者,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思考的行动者。”熊佑平认为,教育之道,重在养心,贵在引领。关注点从“学校的生存”到“人的发展”的转变,需要引领传授的不仅限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涵盖了修养、气质、习惯、礼貌、社交沟通等诸多内容。

他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育中形成一个共识——今天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去应对未来的世界。“那么未来的世界它是如何确定的?哪一些是他在应对未来的世界时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点每个生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选择也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主张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时候,也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世界里面,他们都能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能够相信自己,无论在怎样的环境当中都能够保持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困顿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熊佑平进一步解释道。

他还贴切地举了一个例子:一棵李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结出桃子,但每一棵李树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个性的发展之路,对每个个体的生命来说尤为重要。”这是熊佑平深耕教育多年后形成的认知。对他而言,教育的核心是“唤醒”,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而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未知世界里,做出更合乎常情常理、更有意义的选择。

在最后,熊佑平再次提起了百仕达小学的办学愿景:打造一所生机勃勃的精品学校,通过人人成才的精致教育,培养博观雅正的绅士淑女。

这三句话的背后,是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更是勠力进取的守正创新。在这个办学愿景下,一群群知书达理、阳光自信,脸上时刻挂着极富感染力的微笑的学子,将源源不断地走出百仕达的校门,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