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深圳罗湖区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社康服务

  • 来源:经济日报
  • 时间:2023-07-10 10:00

罗湖家园网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不只是一个具备基本医疗功能的小诊所,它还应该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健康宣传、公共卫生、免疫接种、家庭医生都是它的重要功能。7月6日,记者从深圳市罗湖区“强基层促健康便居民•罗湖社康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卫生健康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以“医改”为契机,通过优质资源整合、上下互通互联、加大基层投入,使社区健康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着力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罗湖区”。

图为深圳市罗湖区卫生健康专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社康服务体系

“医改前,罗湖区的社康机构存在缺医、少药、没检查三大困境,彼时的居民到了社康中心,只能开点日常的简单药物。没有像样的检查、也没有转诊的绿色通道。”深圳市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孔舒表示,“罗湖医改”通过整合区属医院、社康机构,成立唯一法人代表、紧密型一体化的罗湖医院集团。集团内部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了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人力资源、财务、后勤等6个管理中心,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均能享受到优质、高效、同质化的服务,同时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据悉,医改后的社康机构与区属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检查检验目录一致,在全区的社康机构,居民可以开到和区人民医院、区中医药等三甲医院一样的药(1772种),享受到一样的检查(857项),看到一样的专家(130个专科医生工作室),彻底破解了社康机构“缺医、少药、没检查”的困境,进一步推动了服务的均等化。目前,全区的71家社康机构共同构建起居民“15分钟步行社区健康服务圈”,成为居民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作为罗湖区‘公助社办’社康的代表,翠达社康见证了罗湖医改的8年,罗湖社康服务体系,无论是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都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公办、公助社办‘双轮驱动’,通过一体化运营、同质性管理和均等化服务,呈现了充满生机的活力。”据深圳市罗湖区翠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郭剑昆介绍,经过三次改造,翠达社康的建设规模已从最初的4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1913平方米,其中150平方米设置了标准化、智能化预防接种门诊;社康工作人员已达49人,配齐了公卫医生和儿保医生,组建了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增加了DR、口腔CT、彩超等设备。同时还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配置中医康复床位17张、开设小儿推拿专科诊室和全科基本医疗,为辖区20181名常住人口,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据了解,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服务体系建设,罗湖全区社康机构业务用房平均面积增至1101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122%。与此同时,2020至2022年,罗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级绩效评价均在95分以上。预防接种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符合国家绩效评价要求并位列全市前茅。罗湖区连续三年在深圳市“健康深圳”考核中以满分成绩获得全市第一。

聚焦招才引智 促进社康持续发展

社康要持续发展,专业人才不可或缺。为此,罗湖区全方位引进人才、全方位培养人才、全方位用好人才。“罗湖区大力争取市、区补助,先后引进127名全科医生以及50名公共卫生人员;每年选派百余名优秀医务人员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医学院培训,对427名全科医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教学培训;配齐配强社康医务人员队伍,全区社康全科医生人数达721名,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6.3名,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3.9名的目标。”孔舒表示。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潇潇介绍,东门街道社康中心以“4+X”模式组建了14个家庭医生团队,“4”就是1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士、1名公卫医师、1名社区临床药师,“X”是根据需要配以专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等其他相关人员形成团队,服务所签约的居民。

“除我们自己的专科医生之外,依靠罗湖医院集团和市级医院的专科团队,我们还在社康内开设了9个专业16个专家工作室,知名专家定期在社康内出诊,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张潇潇表示,正是有着这样强大的全科加专科的团队,东门街道社康的各项业务一直保持着全市前列的位置,签约居民数量远远超过本辖区居民数量。

无独有偶,翠达社康也在“招才引智”的道路上持续发力。郭剑昆表示,罗湖开展了两项特色项目。一是精神卫生项目,通过引进精神卫生专家团队和虚拟现实精神心理VR训练系统,建设翠达社区为爱(VR)驿站,为有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民众提供物理治疗;二是儿童早期发展项目,通过联手深圳市儿科主任医生集团李永柏教授团队,共同建设了翠达社区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并得到罗湖区妇保院儿保主任李丽博士的全程指导,成为全市首个社康版的儿童早期发展的创新项目。

提供优质服务 维护居民日常健康

“医疗界有一个公式,1元的预防费用等于9元的治疗费用等于90元的急救费用。为了让居民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罗湖医改初衷,我们将关口前移,把‘早发现、早治疗’放到了首位。”孔舒表示,罗湖区的社康机构通过实施“手卫生、脊柱侧弯、近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防治项目,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每年免费“两癌”筛查2.6万人次,连续7年重度地贫儿“零发生”。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翠竹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李智深表示,为了做好未病先防(一级预防),社康3楼设置有疫苗接种重点区域;为了做好健康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二级预防),社康1楼有专门针对视力问题所做的预防区域;为了做好病后防残(三级预防),社康4楼建立了高危儿康复中心。除此以外,2楼是社康的一个体检分部,在这里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同职业工种,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为使健康服务更好惠及社区老年人群体,真正实现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罗湖医院集团渔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医养深度融合”的特色社康服务工作。据渔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叶睿介绍,渔邨社康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防跌倒工程+银龄安康+整合照护”四重健康服务,形成了以健康体检为基础、防跌倒设施为预防、意外伤害保险为优势、整合照护服务为特色的多层次老年人健康闭环保障体系。

全方位全周期的社康服务为罗湖区居民带来了实打实的便捷。据悉,2022年,罗湖区社康机构诊疗量占区属区管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62.4%,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否意味着诊疗费用的增加?孔舒表示,通过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在社康看病,居民药物最高可享“两折”优惠、同样的服务享受三级医院“八折”优惠、基本诊疗费只需10元/人次,大大减轻居民负担。

预计到2030年,罗湖社康业务用房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以上,社区医院2家,社康中心28家,社康站51家。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提高到 7.5名以上(国家2030年目标值5名)。社康机构提供的基本诊疗量占比达75%以上,比全市现有水平(56%)高出19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阳腾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