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敬礼!向罗湖桥第一哨——直击特区老兵的最后一次值守

  • 来源:南方+
  • 时间:2022-09-02 09:25

罗湖家园网讯:“向——哨位,敬礼!”随着一声令下,老兵抬臂敬礼,仰面凝视,热泪盈眶!哨位上千百万遍敬礼,这是最后一次。

这是发生在深圳河畔、罗湖桥头的感人一幕。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广东总队执勤第三支队九中队的一批老兵服役期将满,在完成最后一班岗哨后,他们以神圣而质朴的军礼向哨位告别。

罗湖桥,一条横跨在深圳河上,桥长32米、宽12米的钢架铁路桥。对老一辈人而言,它是罗湖口岸、早期深圳的代名词。桥头西侧、铁轨旁有一座哨楼,旁边立着的大石头上苍劲的红体字写着:罗湖桥第一哨。哨兵岑雄艺、刘文杰挺拔站立如丰碑。如今,这里也成为了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每一名士兵都是红色历史讲解员。

“在这里站哨,始终会感觉个人和国家、民族贴得很近!”这是岑雄艺在这了站了五年哨的感慨。他介绍,对旧中国而言,这条于1911年建成的铁路桥就是条“吸血通道”,西方列强将掠夺来的一车车矿产、物资从这里运出;对新中国而言,她就是“复兴之路”,钱学森等大批科学家从这里回归投入建设;她又是“改革窗口”,百事可乐等新兴物资从自行车上驮过桥来;港胞缺物资时,这里又是“情谊纽带”,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每天三趟物资专列从这里入港;“特别是今年3月,中央援港同心抗疫专列每天从这里驶出,展示的是中国力量、民族团结!”

执勤就是战斗,哨位就是战场。这是座落在罗湖桥西侧的岗楼门口两侧红底黄字的两条坚幅,门楣上的烫金字体横幅是:党员先锋哨。老兵刘文杰介绍,这里站哨最苦最累,但最光荣,人人都抢着上。

护卫安宁,无畏无惧。刘文杰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时常有敌特分子携带危险品混在入境人群,侍机蒙混过关搞破坏。哨兵查验发现后,他们眼看穷图末路便更加穷凶极恶,当场引爆携带的手雷、炸弹。哨兵的第一动作就是扑上去、紧紧抱住,往桥边向河里滚,用身体去保护身边百姓和战友。

“当兵两年,我最大的荣幸就是能被选中到罗湖桥站哨!”老兵郑稳健激动的说,到罗湖桥站哨,中队每个人都抢着上,“听班长说,很长一段时间,上哨的传统就是,党员站主哨,预备党员只能站副哨,入党积极分子来跟哨都要排队、抢着来锻炼”。

打击走私、偷渡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郑稳健介绍,拿走私举例,从最早的出入境人员的随身夹带,到1985年人桥分离后的隔岸抛投,再到近年来的空中无人机飞线走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手段层出不穷。为了拉拢哨兵,从六十年代起就有主动搭讪、认老乡,背后送黄金、塞美金,守在营门等战士外出、搞邂逅等伎俩。“在这里当兵,不仅是有火眼金睛做好物理防范,更要有一身正气筑牢脑袋的防火墙!”

“怎么才能做到霓虹灯下永不沾?我们的法宝是,党员顶在最前面。我们常讲惟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具体到哨位上就是,用绝对忠诚的党性、绝对纯洁的理想信念,去抵抗无穷诱惑和岁月漫长。”政治指导员廖键接过话,自信满满。守护罗湖桥72个春秋,这里的哨兵没有一人“变质”!

“感谢你们为罗湖桥哨位做出的贡献!礼毕!”随着廖指导员口令,老兵放下敬礼的右手,收拾眼泪,与哨位、哨楼、旗台、罗湖桥进行合影留念。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离开罗湖桥,老兵们换上战斗着装、拿起枪,加入到战术训练中。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战术合练。在45℃地表温度下,他们负重冲锋、大汗淋漓、越战越酣。

还有不足72小时,老兵就服役期满,离队返乡。老兵说,哪怕是最后一秒,也要以军人的方式完成军旅所有最后一次。

9月1日,这批老兵圆满完成军旅服役,带着不舍,踏上返乡归途,开启人生新征程。

来源:南方+ 文字 曾子航 图片 朱洪波 通讯员 魏伟 田世杰 廖键 编辑 刘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