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2月22日讯(记者 刘梦婷 冯牧原 见习记者 钟亚萍)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化时时牵动着每个深圳“打工人”的心,阳性病例是如何确诊的?为什么要做基因组测序?从拿到疑似病例样本到确诊结果需要多长时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21日下午来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生物研究所进行探访。
房师松接受深圳新闻网专访
灯火通明、窗明几净、位于后勤楼2楼的应急实验室区域以蓝白色调为主。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内疑似新冠病毒肺炎初筛阳性的样本,都会被送到这里进行复核确认。
或低头做实验、或伏案记录实验结果、或在仪器前查看检测图谱……各个实验室内都有“病毒猎手”们忙碌的身影。
检测人员接收样本后,先对样本进行灭活、编号等预处理,然后配好试剂提取核酸,随后通过PCR实验将相应的核酸片段扩增几百万倍,把相应的核酸检测出来,判断阳性还是阴性,并立即向信息报送专班发报告。一份阳性报告的背后,是实验室里十几道工序近4个小时的忙碌。
“房工,别忘了一会还要开会!”
“我这边的样本检测报告出来了吗?”
……
头发灰白、面带倦容、手中的电话响个不停,记者在应急实验室见到了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主任技师房师松。1个小时前,他还在密闭的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身穿隔离衣、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套着鞋套、靴套和两层医用乳胶手套,操作着以上流程。
“我现在岁数大了,在负压实验室里最多不能超过4个小时,那感觉就像在泰山顶上一样,缺氧头昏脑胀。”房师松说。
每天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漏掉一个病例,也不能错判一个病例,还要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这对每个实验人员的体力和心理都是挑战。
记者了解到,为了节约医疗物资、降低进出带来的感染风险,更为了与时间赛跑,尽早控制住传播链,检验人员往往在负压实验室里一“憋”就是三四个小时,所以进去前都会严格控制饮食。
无论是中午12点还是凌晨2点,随时都会有样本送来。为此,实验室24个人,分3班进行24小时轮班。
对样本进行复核确认后工作就结束了吗?紧接着是更重要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房师松告诉记者,第一时间获取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就能够解释病毒的来源、传播和变异演化,及时控制住传播途径,为后续流行病学调查指明方向,为相关病例追踪溯源提供重要依据。
“通俗点讲,通过基因组测序,将其与已知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就可以确定样本的源头和传播链,是本土新增,还是冷冻牛羊肉,亦或是外国的航空邮件……”房师松说。
从拿到复核阳性样本到基因组序列检测完成,又是一个24小时。
如果说复核确认是发现、基因测序是控制,那么病毒培养则是研究并解决。
“病毒培养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病毒的特性,指导防范措施,比如近期的奥密克戎,它的传播速度快,但是致病率较低;另一个目的就是研究对应的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房师松告诉记者,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对环境要求更高,需要在负压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进行,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更大。
采访结束时,又有一批新的样本送到,“病毒猎手”们马上又要“全副武装”与其较量了。
实验人员查验核酸复核结果
实验人员在生物安全柜里配置试剂(非新冠病毒实验)
实验室里忙碌的检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