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 高质量党建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6/30 10:55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今年3月份,深圳市罗湖区举办“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步启动《罗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吹响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踏上了再创辉煌的新征程。

三年行动计划中,罗湖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罗湖,各个学校纷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受访单位供图

构筑坚强战斗保垒

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罗湖区委教育工委3月5日主持召开罗湖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迅速把全区教育系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工作要求上来。罗湖区委教育工委还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十百千万”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十百千万”即高标准打造十所党建示范校、“百名书记上党课”和“百堂党史思政课”活动、“千名党员述心声”主题征文活动以及“小手拉大手”万个家庭“学党史”亲子阅读线上知识竞赛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从娃娃抓起。今年,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将“党史进校园”列入党建重点工作,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党史进校园”活动,深入宣传和弘扬党的光辉历程、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在全区师生心中播撒红色教育种子。

4月16日,罗湖区在全市率先举办“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罗湖桥项目式党史学习教育展示。依托罗湖桥丰富的历史资源,罗湖学子走上罗湖桥,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

罗湖各学校党组织也因地制宜创新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其中,大望学校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梧桐山上,组织开展“高山上的历史课堂”“杜鹃花丛中的党史教育”“大自然中的德育课程”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讲述杜鹃花的红色故事,百名学子画杜鹃,将美育和德育结合。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党委牵头策划的“启航”学生美术作品展,集结了全校学子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共同创作的美术、书法作品300余件,呈现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历史,并用多种材料装置作品展示今天的岁月静好。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温润心灵的育人作用,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不仅要求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给学生讲授以“四史”为主题的精品思政课,同时以滨河小学、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南湖小学为试点,开发思政课创新课程,发起“家长微课征集评比活动”,目前已建成含200节家长微课的思政课程资源库。

党员教师争当先锋

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石是教师。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将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位置,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首要标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笋岗小学的党员教师邓惠英常说:“作为一位党员教师,不能忘了初心,做事不能没有梦想。”无论任何时候,邓惠英都是精神抖擞,看不见半点倦怠,这一切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邓惠英带头组织教研活动,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主动承担研讨课和教学比赛,辅导的合唱队在市、区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上连续获得一等奖。邓惠英用自己的坚持,在孩子心中种下美育的种子。

“党员就应该时刻争当先锋、做表率。”翠园东晓中学党员教师苏小亮也是一名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担任年级长期间,苏小亮尽心尽责,为东晓辉煌成绩添砖加瓦。该届中考均分取得罗湖区第一名,高分段位于深圳市前列。担任安全主任期间,苏小亮负责全校安全相关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守护学生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全天候坚守在防疫防控第一线,守住学校防控的大门。

到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支教、将阅读与写作公益推广视为一生使命的桂园中学党总支副书记陈冬平;两度参加支教工作,曾到西藏支教一年、如今仍在西林支教的洪湖小学党员教师刘文阳……在罗湖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在各个领域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党员教师的领跑带动下,在五级梯队培养机制和“领鹰计划”的促进下,罗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桂园中学的英语老师罗璐菁、翠园中学的历史老师孙殿元,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年度教师”。日前,第八届深圳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补充赛暨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深圳选拔赛顺利举办,全市共9名选手脱颖而出,罗湖占2席,分别是翠园中学的朱颢老师和仙桐实验小学的李玉子老师。

聚焦课堂改革出实招

数字化“思乐课堂”走向全国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课堂。在课堂变革方面,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把信息技术因子全面植入教学过程,推进数字化“思乐课堂”,构建智能时代高效愉悦课堂教学模式。这是罗湖教育正着力推进的区域课改主张。

从去年6月份开始,一项名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研究》的课题在罗湖教育系统扎实稳步有序推进,该课题由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殷刚主持。“本课题研究重在追求实效,创新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有打造出若干个共同体,真实践、真研究才会有真收获,课题才具有生命力。”殷刚表示。

“思乐课堂”的基本逻辑是“学而思,思而乐,乐而学”。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的长远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课堂的逻辑性、趣味性、交互性、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思”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与思维创新的过程,“乐”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得快乐、学得愉悦,由乐学到会学到好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进化过程。

目前,数字化“思乐课堂”模式正从罗湖走向全国。2020年,《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推进研究》课题被《中国教师报》认定为中国教育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今年5月19日,《中国教师报》首版刊登了题为《以青春之区创党建之范——深圳市罗湖区党建促课改奏响高质量教育发展“交响乐”》报道,这是全国第一期第一篇党建专题报道。党课讲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建促课改,这是罗湖教育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发展新样态。

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以需求为导向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教育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更好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罗湖区委教育工委坚持高点谋划,以需求为导向,有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见行见效。

一方面,罗湖区教育局通过整合招生服务热线、教育综合服务电话、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累计受理并办结群众来信来电2350余件。区教育局先后派出9个调研组深入各学校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调研方式,精准把握基层需求,已协调解决基层学校诉求43项。

另一方面,罗湖区教育系统各学校也紧紧抓住“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着力点,开展一系列惠民实事,如实施课后服务、为中高考考生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对外开放图书馆、联合各方守护学生上学路、为留深过年的学生举行冬令营、成立爱心小队接力关爱抗疫家庭的学子等。

课后服务是深圳市教育局今年推出的一项惠民便民重大举措。目前,罗湖区55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已开展课后服务,民办学校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展课后服务,力争把课后服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学位建设一直是公众较为关心的话题。未来五年,罗湖教育将聚焦学位紧缺重点片区,全力以赴完成新增3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和0.8万个学前教育学位的建设任务,确保辖区学生100%“有学上”。

罗湖区教育局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建成深圳领先、全省先进、全国前列的教育强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叶淑萍 张烨 吴小洁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

搜索

论坛精华



居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