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一处在深圳

  • 来源:深政观察    2021/06/23 09:39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据新华社19日报道,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命名工作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突出百年党史重要事件、重要地点、重要人物,突出新中国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国重器和建设成就。此次命名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

此次命名广东有四处入选:广州起义纪念馆、港珠澳大桥、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航空工业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成为第一个与深圳直接相关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这不是东深供水工程今年第一次进入全国视野。今年4月21日,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途经东莞、深圳两地的东深供水工程。其主线绵延68公里,将东江水输送至此,担负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可谓供港生命水线。

香港告别缺水的历史

1962年至1963年两年间,香港连续9个月滴雨未下,大旱面前,严重时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350万香港同胞的生活陷入困境。

1963年5月,香港市民轮候抢水的混乱场面。图源:广东省水利厅

1963年5月,港英政府向内地求援。当时,广东也正受干旱影响。但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允许港方派船到珠江口免费取用淡水,并每天免费供港2万立方米自来水。

然而,舶船取水、行车运水终归只是权宜之策。1963年12月8日,出访东南亚经过广州的周恩来总理得知香港缺水情况后,立即做出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兴建。工程建设期间,广东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工程全线全面铺开、同时开工,史称“万人会战”,建设者们克服了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用肩挑、人扛的方式,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建成通水。

听从召唤,日夜奋战,肩挑背扛,开挖河渠。图源:广东省水利厅

1965年2月25日,历时一年,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安装的东深供水工程如期全线完工。从这一天起,奔腾不息的东江水翻越6座高山,在石马河一路提升,注入深圳水库,哺育干涸的香港。

为了满足香港、深圳和东莞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先后经历四次扩建改造,年供水能力由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输水系统由石马河天然河道升级为全封闭的专用管道,实现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的彻底分离,供水从“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质”的双重保障。

饮水思源,连接粤港

东深供水工程成为粤港沟通和友谊的桥梁。

1965年2月27日,在广东东莞塘厦举行的落成庆祝大会上,香港有关方面向大会赠送两面锦旗,题词为“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如今,粤港供水工作会议、粤港供水运行管理技术合作小组会议、东江水质保护专题小组会议,使广东与香港建立起频繁的磋商制度;香港水务署集合各界人士组成的水资源咨询委员会每年赴粤一次,使监督考察成为两地共勉的动力;香港学生定期组织参观供水工程,使更多青少年体会饮水思源的深刻内涵。

《大公报》在社评中指出,恩波远泽,饮水思源。香港人喝的是东江水,用的是东江水,东江水是香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今天,回顾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的先进事迹,对于香港各界尤其是青少年提升国家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重要原则,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近日获颁“时代楷模”称号后,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许丕新表示,建设者们无愧于“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他和香港侨界会呼吁把东深供水工程和数十年来一直默默奉献的建设者群体,载入《香港志》和大中小学国民教育有关课程中,让香港人永远不忘这一伟大工程和它的建设者。

深圳水库,离香港最近的一站

深圳水库位于罗湖区,是东深供水工程离香港最近的一站,也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

深圳水库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被亲切地称为深港两市人民的“大水缸”,供应香港用水量的70%-80%,深圳用水量的50%以上。

为了保护水库的水质,广东省政府划定了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面积7.4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1.58平方公里,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项目建设。水库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安装了隔离围网、围墙,行人不能直接接触水体。

在深圳水库,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池子一字排开,这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而建设的大型净水工程——原水生物硝化处理工程。该工程于1998年12月28日建成,设计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规模在今天依然为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

生物硝化工程位于东江水进入深圳水库的入口处。东江水经四级泵站提水送至沙湾隧洞出口,经过生物硝化工程预净化再进入深圳水库。

事实上,通过东深供水工程专用输水管道输送到深圳的东江原水,水质已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为进一步提升东深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保障水平,工程运营管理单位粤港供水公司始终维持生物硝化工程的运行,让港深人民都喝上更优质的“放心水”。

来源:深政观察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