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2012年,刚从香港高校毕业的港青倪怡洁加入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成为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9年过去了,倪怡洁成长为该中心的社工负责人。
作为跨境学童了解香港、融入香港的一道桥梁,倪怡洁已经手逾800个个案,陪伴众多学童成长。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有跨境学童长大后主动提出到中心做义工。
在倪怡洁看来,深圳多元又包容,支持港澳青年创业,「若港青愿意到内地发展,相信会有很大的机会和很好的发展」。
藉跨境服务搭起沟通桥梁
今年是倪怡洁在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工作的第9年,也是该中心成立的第9年。
回忆起刚到罗湖工作时的情景,倪怡洁说,中心一开始就做跨境服务,2012年开始在香港的学校做宣传,越来越多的跨境家长知道后,就把孩子送到中心参加相关社交、成长的小组学习活动。倪怡洁说:「中心聘请到香港的导师到中心开补习班,包括英文的、繁体字的、广东话的,学生们来到这里象是拥有了第二个家,来到这里可以融入香港的生活。」
「当时跨境学童在深圳的资源很少,家长们对我们的服务需求特别旺。」倪怡洁回忆道,2012年到2013年间,很多跨境家长通宵排队报名参加中心的课程。截至目前,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已经服务了1741个跨境家庭,成立以来已有近4000个家庭会员。
谈及自己的工作,倪怡洁认为自己就是一道桥梁。「很多跨境学童的父母不是香港人,他们也没在香港生活,跨境学童除了在学校读书外,对香港社会了解并不多。」倪怡洁说,中心经常会组织活动,带跨境学童到香港参观,让他们了解香港的生活,「很多跨境家庭的家长说,通过我们的活动才第一次来到香港金紫荆广场」。
在倪怡洁经手的案例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自闭症小朋友的单亲妈妈,「当时她整个人的状态很低迷,没有活力」。倪怡洁与她交流后,了解到她的手工做得很好,便经常邀请这位妈妈到服务中心讲授手工课。与其他家长和小朋友们的交流,让这位单亲妈妈的生活态度发生了转变,还在社会上找到了工作。
「很开心看到她的转变。」倪怡洁说,这麽多年来自己陪伴很多孩子成长,看着他们从小学上到了中五、中六,「有个正在上中六的男孩子还主动跟我说要来中心做义工,让我感到很欣慰」。
冀疫情早结束深港早通关
由于疫情原因,深港迟迟未能恢复通关,很多跨境学童只能在深圳家里上网课,并在深圳参加考试。「去年我们和香港30多家学校合作,在深圳组织了呈分试等多场考试,7000多人次参加了考试。」倪怡洁告诉记者,因为要在同一个场地安排多场不同的考试,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多亏有跨境学童家长的义务帮忙」。倪怡洁说,接下来的6月份又要开始组织考试了。
「疫情期间,跨境学童在家长期对着计算机上课,又不能出街,亲子冲突很严重。」倪怡洁说,中心已经与香港教育局联系,今年5、6月份将在深圳举行大型线下班组活动,丰富跨境学童的课外生活。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够。很多香港的同事过不来深圳,整个中心加上我只有4个人。」倪怡洁感慨,「有时候忙得感觉身体快顶不住了」。她希望疫情能早点过去,深港早日通关。
港青内地发展可优势互补
刚到罗湖工作时,倪怡洁经常往返深港两地,后来搬到了粉岭,最后直接搬到了深圳。
「深圳是一个很年轻很多元很包容的城市,这个地方很好,它的包容性令到在这里生活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放,也让人感到很舒服。」倪怡洁说,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开办以来,得到了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深圳政府对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在创业方面,所以香港青年如果愿意来内地工作,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机会,会有很好的发展。」倪怡洁认为,很多香港年轻人在创意和设计方面非常优秀,专业精神非常强,这是他们的优势。她说,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也可以将中西合璧的港式文化带到内地。
来源:香港商报 记者 林丽青 编辑 刘嘉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