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罗湖经济发展史

  • 来源:南方+    2021/05/14 16:26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统计是动态的历史,历史是静态的统计。既要用“望远镜”观察经济发展总体方向、数据演变基本走势,又要用“显微镜”解读每一个断面经济结构、每一个产业发展状况,才能把数统“准”、把数读“实”,增强高质量发展信心。

为了将学习党史和罗湖经济发展史相贯通,罗湖区统计局开展了“鉴往知今,自信前行”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

“数说”罗湖经济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通过“数说”罗湖经济发展历史,彰显作为特区长子的罗湖建区四十载以来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总量速度篇】

GDP总量从1980年的0.07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2375.28亿元,年均增速达22.3%,高于全市水平1.7个百分点。

1990年至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16.8倍,年均增速为10.1%;2015年,罗湖成为全市首个城市更新试点区,推动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区“十三五”规划的1000亿总量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2年的0.27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1216.54亿元,年均增速为19.1%;202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各区第一。

【结构动力篇】

服务型经济特征明显。三次产业结构历经“二三产比重发展”——“第三产业快速扩张”——“产业转型升级”等三大阶段,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步稳定在93%左右水平。

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黄金珠宝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4年的3.26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92.75亿元、2020年的78.42亿元,占GDP比重从0.7%提升至3.3%。

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4年的21.53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172.72亿元、2020年的157.10亿元,占GDP比重从4.4%提升至6.6%水平。

服务业结构迈向高端。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服务业派生产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969.83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1699.42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从70.1%提升至76.3%。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971.80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1434.20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维持在65%左右水平。

【质量效益篇】

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GDP从1986年不足200美元、2000年的接近5000美元,到2007年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7年首次突破3万美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逐步实现新跨越。

2019年,人均GDP3.23万美元,接近世界第25大经济体意大利水平,是首尔同期水平的6/7,香港的2/3,新加坡的1/2。

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76万元,是1996年的4.1倍,年均增长7.8%,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至今,罗湖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优质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呈量级式提升,2008年跨上2000亿元台阶,2013年超4000亿元,2018年近5000亿元,平安银行、三大国有银行、国信证券、广深铁路等龙头企业集聚。

罗湖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罗湖人不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历史。读懂、读透经济数据,才能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党员干部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为了更好地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罗湖区统计局将“传统教学”同“服务为民”结合起来,坚持立足职能、讲求实效、统筹兼顾,引导全局党员干部为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深化部门联系沟通,面向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举办多场“统计讲堂”,介绍统计文化、统计业务知识及从统计视角分享对罗湖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为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与质量打下基础。

设立专业讲师团队,为接受初任培训的学员作“统计法律知识和典型违纪违法案件解读”专题讲座,加深新晋干部对统计法律法规的理解。

为辖区企业举行多场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调研、走访行业重点企业,针对企业提出个性化诉求建立针对性问题解决机制,“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助力共建“罗湖温度”。

来源:南方+ 撰文 祁觊 通讯员 杨汶霏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

搜索

论坛精华



居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