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2020:固投完成率全市第一,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02/01 09:48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1月29日,罗湖区七届人大八次会议召开,区长刘智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加快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确保“十四五”取得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努力再创新的辉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1月29日,罗湖区七届人大八次会议召开。

罗湖区区长刘智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20年的罗湖,不少关键词萦绕在脑海。这一年,罗湖区真金白银5亿补贴率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率先发放消费券促消费;这一年罗湖果断处置“8·14水贝盒马鲜生”等防疫突发事件,有力保障了辖区平安和居民健康;这一年,罗湖区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招商大会引得凤凰来;这一年,罗湖民生建设不断优化,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2020年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特区发展定位导航,对特区未来寄予厚望,进一步激发了罗湖人感恩奋进、锐意进取的澎湃动力。罗湖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

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超850亿元

2020年,罗湖的经济发展可圈可点。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2020年罗湖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增长10.2%,完成率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剔出不可比因素增长9.4%;金融业增加值超850亿元,增长10%。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1.5%、10.6%和6.4%,经济质量效益和综合能耗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罗湖区打出的促经济发展组合拳。年初,罗湖在全市率先推出“惠企十条”,以超常规速度兑现援企稳岗资金8.2亿元,新增疫情相关减税降费5.7亿元。率先设立区级金融机构风险代偿资金池,促进企业新增融资7.6亿元。率先开展“礼享罗湖”系列促消费活动,吸引超207万人次参与,直接拉动消费6.4亿元。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大范围常规性测试,开启人民币数字货币时代。

不仅如此,罗湖创新发展全面提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9.4%、3.2%,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3.6%。新增创新载体11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建成全市首个5G产业专业园区。加速布局新基建,建成5G基站3235个,实现辖区5G网络全覆盖。创新启动珠宝玉石保税监管改革试点,建立珠宝玉石保税服务(贸易)平台,促进珠宝玉石产业集聚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罗湖区推出2020版“1+3”产业政策体系,投入7亿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落实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协调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超90亿元。举办产业空间推介暨招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12个,预计总营收超过1250亿元。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五名。

提升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启用全市首个集八大类功能于一体的新行政服务大厅,政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九成多零跑动,431项实现社区通办通取,280项实现“秒批”。

城市更新拓空间增发展后劲,大片区推动大建设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也最先面临土地空间的制约。如果破题?罗湖坚持以大规划引领大发展、以大片区推动大建设,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用空间升级促进产业发展。

过去一年,罗湖重点片区加快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和省2020年大湾区重点工作,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通过市级审议。莲塘口岸顺利开通,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笔架山河片区沿线更新改造、新秀片区更新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创新方式破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蔡屋围-湖贝统筹片区建设进入快车道。东门步行街纳入第二批全国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启动东门统筹片区改造升级规划。

同时,重大项目提速提效。全区棚改项目拆除重建用地83万平方米,拆除现状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完成旧工业区综合整治10.2万平方米,城市更新供应土地34.2公顷。边检二大院棚改项目、船步街片区棚改、清水河重点片区棚改项目不断刷新全市老旧住宅小区棚改签约速度,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改造住宅类完成签约98.5%,烂尾23年的东门大厦启动复建,停滞10年的木头龙旧改开工建设。

除了通过城市更新使城区换新颜,罗湖更加快环境整治,优化城区面貌,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环境。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九大提升行动,市容市貌显著改观。生态环境更趋优良,PM2.5年均浓度降至17.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二,空气优良率97.6%。

同时,品质交通初见成效。地铁2号线东延、8号线一期贯通运营,5号线西延、14号线建设有序推进,轨道线网密度跃居全市第二。深南东路东延、油气路清宝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展清吉路、春风路等28条道路品质提升行动,打通沁翠路断头路,创新改善东门南-嘉宾路交叉口等8个交通拥堵点,完成深南东路等18条道路“机非分离”交通设施整治。错峰共享智慧停车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提供共享停车位超1.4万个。

全年民生支出129.2亿元,保障改善民生

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是市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罗湖区从群众最关心的方面着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民生支出129.2亿元。新建5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完成2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5000个。全区公办园、普惠园增至62所、123所,在园儿童占比52%、87.2%。

疫情的发生,印证了罗湖医改取得的优异成效。去年,罗湖新建和改造升级社康14家,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57%,居全市第一。每万人全科医生数5.4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3.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五年行动计划,新增2个省中医重点专科、3个市医学重点学科。

在住房保障上,去年罗湖建设筹集公共住房5953套,供应2660套。全年投入1.5亿元扶持民生微实事项目934个,投入51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6万余人次。建成宝丰苑敬老院,普惠型床位增至1023张。建成“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9.7批次每千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罗湖完成“一馆一中心”项目方案设计,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期)、罗湖棚改展示中心开工建设,湖贝南坊列入深圳市历史风貌区,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保护规划获批。

十三五期间固定投资翻番,民生支出是“十二五”时期的2.9倍

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罗湖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和电耗分别下降25.7%、37.9%和25.1%。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辖区金融企业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184亿元增长至384亿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罗湖城市更新全面提速,释放产业空间165万平方米。民生类财政支出累计达720.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9倍。新改扩建学校17所,累计增加学位1.1万个。“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获评全市唯一绩效考核“特别贡献奖”。“罗湖医改”模式入选国家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经过五年的发展,罗湖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优美,城区更安全,社会更文明,民生更幸福,大家对罗湖的未来也更有信心、更加期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张一鎏 摄影 冷峰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

搜索

论坛精华



居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