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活动 2019专题

罗湖探索基层治理“渔邨经验”

  • 来源:深圳商报
  • 时间:2020-12-21 10:19

罗湖家园网讯:罗湖渔民村很小,只有30多户人家;渔民村很大,曾留下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情足迹。从打渔世家到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再到如今现代化的花园社区,渔民村是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绝好缩影。在特区建立40年之际,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喜事连连:改造一新的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社区悠图书馆、渔民村文化长廊、村史馆等纷纷投入使用和对外迎宾;首届“渔民村渔乐文化节”开幕……

深圳河畔的渔民村。

12月17日下午,在充满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的渔邨社区悠图书馆,罗湖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红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宫雪、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联合带来了“新时代新渔村”主题发布。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折射出渔民村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的蜕变和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给渔邨社区带来的“红利”。

沧桑巨变话渔村

渔民村最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渔民村借助党的富民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搞运输、开酒楼、办工厂……村民们一门心思搞经济,很快脱贫致富。从1979年到1980年短短一年间,33户村民家家都成了万元户,渔民村成为全国劳动致富的典范,为特区的发展做出了精彩的注解。

1984年1月25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渔民村。他走进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森的家,看到了宽敞的客厅,配置着各种电器和家具,餐台上摆放着各种水果和食品,面带微笑地问:“是不是每家村民都一样?”吴柏森坚定地回答说:“是的,我们村每家每户都一样”。小平同志临行前嘱咐吴柏森说:“你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只要你们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走,胆子还可以大一些,发展还要快一些”。

1992年,市委市政府实行特区农村城市化,渔民村率先成立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集体经济向股份合作经济的转变,成为国内第一批村办股份公司的一员。村民一夜之间变成了股民,股份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逐渐学会了劈波斩浪,村民的分红连年攀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上世纪90年代特区建设的一日千里也催生了城中村的抢建、加建风,渔民村也不例外,昔日的三十几栋两层半的小洋楼变成了众多七层以上的握手楼,导致了安全隐患突出、治安混乱等难题。2001年,渔民村在深圳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村民自筹一亿多元,将旧村全部推倒重建。三年后,一个崭新的现代化花园社区在深圳河畔拔地而起。

2004年8月完成重建的渔民村是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村股份公司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招租、统一服务,连续多年实现了出租率100%、治安刑事案件为零的纪录,被誉为“渔民村模式”,实现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下降、村民幸福指数上升、租户安全感增强的“三赢”。为深圳规模庞大的旧村改造和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华丽蝶变的成功案例。

2012年1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渔民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了渔民村有多少栋楼房、如何出租、全村多少人、每户一年有多少收入等,参观了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和社区居委会,并来到村民邓伟雄家中看望,在渔民村社区广场,习近平热情地与社区居民打招呼,还抱起一个婴儿,与居民拉起了家常。总书记在渔民村看得高兴,他说道:“改革开放好哇,我们渔村变化多大啊!”8年来,渔民村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5年,渔民村又经历了一场改革的洗礼。渔丰股份公司召开股权改革表决大会,44名股东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股改打破了股权改革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灭”成为历史,改变了此前集体股一股独大并虚置的状态,基本实现了股权内部流转的股权改革目标,有效调动了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为渔丰股份公司的社区建设、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使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驶上快车道。

2020年,渔村人勇敢地迈出了试水金融投资的第一步。6月18日下午,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及蔡屋围、黄贝岭靖轩、莲塘骏烨、大望、梧桐山共6家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与深圳高新投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出资3亿元申购由深圳高新投增信的民营上市企业科陆电子科技公司债券,其中渔丰实业出资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说,这是渔村人打破单一物业经济为支柱的经营模式,探索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换挡发展的有益尝试。今年,渔丰股份公司还启动了“小渔村转型计划”,致力打造网红直播、红色旅游等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40年风云激荡,渔民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立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催生了“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造就了“富而思进、改革创新”的渔村形象。

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

说起小康生活,渔民村每家每户拥有的物业市值已超过6600万元,加上每户每年6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还有股份公司的年终分红,渔民村30多户人家在小康路上越走路越宽。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渔村人的精神追求。

走进改造一新的渔民村,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村口公园的雕塑《扬帆》。由区宣传文化部门精心打造的这一主题雕塑,围绕“渔村、窗口、示范”三个核心理念进行创作设计,综合考虑了渔民村地理风貌、交通情况、气象条件和视觉审美等因素,既反映了渔民村的文化特色,又用现代艺术手法凸显渔民村在特区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窗口示范作用。

今年,罗湖区委宣传部还牵头对渔民村村史馆和文化长廊进行改造重建,重新布展陈列。新落成的村史馆面积约278平方米,展览按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图文、实物、场景、视频和交互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渔民村70余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渔民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展示渔民村的时代精神,让人们从中读懂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村史馆竣工两个月来,已接待各级参访团110批次3000多人参观。市委党史研究室和罗湖区正在积极推动渔民村村史馆向市委申报挂牌“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把渔民村打造成为深圳改革开放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基地,激励特区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新建的渔民村文化长廊以渔民村的标志性事件或节点构思场景或故事,以人物群像、场景再现的手法,展现了渔民村在党的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从落后的边陲小渔村蝶变成为现代化国际化花园式幸福社区的历史过程,将成为罗湖干部群众不忘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南方的小渔村会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发生关联。2002年,渔丰股份公司积极响应中央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帮助在村里扎根30多年的香港花田纺织时装公司在新疆阿勒泰、艾比湖等地开辟了让戈壁荒漠复绿的戈宝红麻项目。先后建立了总计18万亩的戈宝红麻野生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仿生种植区,成功开发出茶叶、纺织品、餐饮等戈宝红麻的完整产品链,为新疆乃至中国荒漠化防治及传统产业转型提供了示范。渔民村帮助花田公司的孵化转型,彰显了渔村人“富而思进”的责任担当。

“红马甲”是渔民村的一道亮丽风景。2016年,渔邨社区成立了民乐志愿者协会,由深圳市义工联5名义工骨干联合150多名义工组成。协会围绕“助老、助学、助医、助残、服务社区、环保、医疗服务和救灾救济”等多项专业服务项目开展活动。渔邨社区居民陈招娣今年已83岁高龄,并有轻度认知障碍,子女工作繁忙,常年由保姆照顾生活起居。社区义工和长者服务区的社工偶然得知了陈奶奶的情况,很快进行了评估,并为她安排手工锻炼、益智训练等防脑退化的活动。陈奶奶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各类活动。三个月后,陈奶奶的家人惊喜地发现她人变开朗了,也爱笑了。

在渔邨社区,有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社区党委书记兼任队长,让居民乐享“8+N”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今年10月起,罗湖在渔邨社区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图书馆为主阵地,常态化开展“政治引领+教育实践+公众服务”三结合的文明实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动以来,共开展活动8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10000人次。下一步,渔邨社区还将探索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度,以现有义工积分制为基础,新增文明荣誉、文明实践等积分项,根据积分等级分享公共福利,还可用积分换领公益商品。

物理整合带来化学变化

2019年以来,罗湖区委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标准+质量+示范”的思路,选择渔邨社区作为试点,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

“机关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群众转”的治理思路促成了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蝶变升级。在升级以前,社区的社康中心、图书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是自成一体的,2019年,区委把渔邨作为第一个试点社区,将原本分散的社康、日照中心、社区书吧等进行整合,并一体规划、整体升级,建成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3层3500多平方米。升级后的中心面积更大、设施更好、配套更齐,系统集成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功能,实现了下沉资源、管理与服务在社区的“物理整合”。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升级过程中,社区党委在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配套建立了“社区党委领导、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社区治理机制,实行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组织互相兼任委员。社区党委统一调度下沉资源,充分激发了中心的综合效能,能更精准高效地服务群众、管理社区,让居民更直接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产生了“1+1>2”的强烈“化学反应”,提升了社区党委的治理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社区居民李永棠大叔已经退休了,只有一个独生子在香港工作,因为疫情,儿子在香港过不来,老两口时常闷在家里很少出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今年9月份开始运营后,中心工作人员专门通知李永棠带着老伴过来看看,一开始大叔觉得不好意思,认为会给社区添麻烦,来了以后发现中心的设施很齐全。他是乒乓球爱好者,老伴以前是文工团员喜欢跳舞,老两口在这里都找到了乐子,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基本上一整天都待在这里跳舞、打球;万一有一个头疼脑热可以在健康服务区看病,中午就在长者食堂吃饭,一天下来充实又开心。

在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渔邨社区党委书记李竞感悟到,社区治理最重要的还是机制创新,就是要发生“化学变化”。以前,她一个社区小书记调动不了中心长者服务、图书馆的资源。但在党群服务中心升级后,一体化归社区党委管,图书馆、长者服务区的运营负责人,只要是党员都成为社区党委的委员,就得听她这个社区党委书记的。

在渔邨社区船步街片区棚改过程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四位一体”党建模式作用,整合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的力量,仅用15天就实现了签约户数、套数、面积三个“99.7%”的签约率,刷新了深圳棚改签约速度;服务中心升级后,服务长者人次,从之前的300人次,上升至现在的1293人次,增长率达331%;家庭医生签约数,由2019年的2998人,增长到8930人,增长率达197.8%。

一位渔邨社区幸福万象的业主,原本考虑把房子卖掉,恰好有一天带着女儿来到了社区悠图书馆,一时间流连忘返。女儿强烈要求搬来渔邨居住。这件小事折射出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就是要把总书记所说的“民生七优”实实在在落地,才算真正以人为本。罗湖从去年10月开始,着力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在政务服务领域,罗湖通过服务重心的下移,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事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实现了230个事项自助办理。

航运小区是渔邨社区内的老旧住宅小区。90年代末,有个别业主和租户开始在小区空地摆起了麻将桌,时有邻里纠纷,甚至是打架斗殴,存在安全隐患。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进行过整治,但只是一时有效,治标不治本。

去年,渔邨社区党委组织召开“社区治理综合分析会”,在收集到居民反映相关情况后,社区党委高度重视,下定决心彻底解决问题,迅速联合执法队和平中队、社区警务室、小区物业管理企业,多次召集业主及麻将台经营者召开航运小区集中整治工作会议。经过整治,目前航运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小区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居民群众及周边商户纷纷点赞。“渔邨社区基层治理分析会”,是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由社区党委搭建的共建共治平台,通过法治思维统筹协调条块力量,解决居民关注的社区治理顽疾。

在渔邨社区,还有一位AI机器人管家,社区精细化管理全靠TA。今年,智慧渔邨系统建成使用后,以前屡禁不止的超线摆卖等现象在社区销声匿迹。AI摄像头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重点区域,自动识别抓拍出店经营、垃圾箱满溢、乱堆物料等14类城市管理类事件,自动派遣到相关平台进行处理。店主一违规,就会被识别处置,没有任何侥幸。

AI管家让社区的风险防控更严密。系统以渔邨的三维数字沙盘为底板,融入了社区房屋、人口等数据,并接入了消防、水务感知设备和公安的视频监控,让管理者通过一张图实时掌握社区安全动态;AI管家让社区的人口管理更精准。系统以网格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借助公安的视频门禁,及时抓取、核实辖区迁入迁出人员,实行人员标签管理,形成独居老人等七类关爱人群清单,方便社区党委精准掌握人口底数,定期定向走访困难群体;AI管家让社区的政务服务更便捷。系统借助“i罗湖”平台开设了渔邨专区,为居民提供社区党建、医疗、教育等7大类80余项综合服务,让居民充分享受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暖心服务。

喜看渔村人的幸福生活

“大盘鱼”“渔米糕”“小渔村乌梅酒”……12月10日,在渔民村首届渔乐文化节上,热情好客的渔村人用承载着渔村故事的传统美食,祝愿社区的男女老少和渔民村的事业“步步糕升,年年有鱼,长长久久”!

吴颂球有一次在向罗湖高级中学滨河初中部的同学们忆苦思甜时讲到,改革开放前,渔民村是深圳最穷的自然村,村民住在深圳河边搭建的茅屋里,全村百多号人组成生产队,靠在深圳河打渔和在河边耕种十几亩土地维持生计。上世纪70年代,渔村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砖混结构的平房,但生活依旧艰苦,穿的都是香港亲戚回乡探亲捎来的旧衣服。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香港餐厅丢弃的面包皮和饼干碎,带回村里被村民认为是最美味的食物。那时,渔村人的小孩到附近的罗湖小学上学,没有一个有鞋穿的,都自称为“赤脚大仙”,脚底皮最厚,常被人取笑。

17日的双周发布上,吴颂球分享的是关于渔民村升国旗的故事。2019年,渔民村优化提升文化设施,在村文化广场建成了升国旗旗杆,并定下规矩:每周一或重要节假日的早上,将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仪式从当年6月开始,由村民兵队员实施,至今已举办60多场。起初,仅有党员、股份公司员工及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等参与。但随着仪式的定期开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其中。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股份公司党支部决定在国庆节当天举行盛大升旗仪式,并通过微信通知住在港澳的原村民回来参与,很快就得到响应,几乎大部分原村民都赶回来参加了村里的升国旗仪式,还一起收看了国庆阅兵式的直播,大家对祖国的热爱溢于言表。庄严而神圣的升国旗仪式,让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爱国的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里。

温馨柔和的灯光、富有创意的书架桌椅以及柔软舒适的台阶沙发,一改传统图书馆的刻板、冷清,传递的是一种悠然、悠闲、慢下来享受幸福的生活方式。在深圳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城市,有着满满温情的渔邨社区悠图书馆一开馆即受到了大家的热捧。这里不仅环境舒适优雅,更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氛围和资源。图书馆馆藏书籍2.5万册,报刊200种,馆内配置台式(平板)电脑25台及各种图书自助借阅电子设备,配以最新、最热门、最畅销的图书,拥有高达49.20T的海量数字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文化服务。悠图书馆有幼儿、成人、学生阅读专区,还有电子阅读专区、声像专区、电子下载专区,集阅读与讲座一并的阶梯专区更受读者喜爱。

渔邨社区悠图书馆开馆3个多月来,爱书的人,喜欢安静的人,都来到这里;老人、小孩、学生、家长,纷纷享用着这个“文化圣殿”。周末一家几口前来亲子阅读,其乐融融;给自己放个假,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享受天伦之乐。社区图书馆不仅圆了渔民村人的读书梦,也是众多在渔民村居住的来深建设者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舒缓压力的心灵港湾。

在图书馆的一角,笔者见到了渔丰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邓国华。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渔民村考察时,还来到了他家做客。8年来,一家人与总书记的合影一直悬挂在客厅的醒目位置。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邓国华难掩激动和喜悦:总书记进了家门,主动请他父母先坐,然后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临走时,总书记看到邓国华两个一岁多的孩子,听说是一对龙凤胎,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蛋,祝邓国华全家生活幸福。

如今,邓国华的一对宝贝儿女已经九岁多了,课余时间姐姐学钢琴、练舞蹈,儿子先是专修跆拳道,现在又爱上了架子鼓。平时下课后或者休息日,姐弟俩都喜欢来图书馆做功课。

当年建渔民村时政府协调银行给村民提供的低息贷款,还款时限为25年,居民邓国华家已提前10年全部还清,每年的租金收入很稳定,今年的疫情对渔民村的物业出租率影响不算大,这得益于综合环境的整体提升和渔村物业的品牌含金量。

10月14日上午,渔民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渔村人怀着特殊的感情,争先恐后来这里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吴颂球说,“我们渔民村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特区40年再出发,“湾区枢纽、万象罗湖”风光无限,渔村人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杨然 赵崟汐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