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元户村”到“示范社区”,渔民村将再次转型,加快可持续发展

  • 来源:南方+    2020/12/11 09:42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寓意“风生水气,扬帆起航”的村标雕塑雄立在渔民村村口前,“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铭刻在文化长廊上。

长廊的尽头,渔民村70余年的发展历程浓缩在278平方米的村史馆。岁月为证,一张张图片和文件,记录着村民从翻身做主人,到实现共同富裕,到旧村改造,再到创建先行示范社区的历程。

率先成立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公司;首次尝试由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旧村改造;创新开展统一招租、集中管理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样板……渔民村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传奇,留下了三代中央领导同志的深情足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罗湖区委按照民生七优的标准创建渔邨先行示范社区,改造重建渔民村村史馆和文化长廊。

12月10日,改造后的渔民村村史馆和文化长廊正式亮相。新改造建设的村史馆虽不大,但是内容丰富,展陈形式多样,真实地记录了渔民村的发展变迁和罗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特区精神从小渔村奋力迈向国际化先锋城区的历史进程。

从小渔村到现代化社区

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村史馆,一整面砂岩浮雕印入眼帘,“勇立潮头”几个字揭示了展览的主题,一旁的屏幕上播放着《乘风破浪再启航》,8分钟渔民村纪实片全面展示了渔民村的发展历程。

展览除序厅和尾厅外共四个部分,按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图文、场景、视频和交互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渔民村70余年的发展历程,总结渔民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展示渔民村的时代精神,讴歌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往里走,来到第一部分“当家作主—深圳解放渔民上岸”。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渔民村村民上岸定居,集体劳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砥砺前行的历程。

这部分有一处场景,一家三口居住在小船上,父亲负责捕鱼,母亲照看孩子。原来,解放前,渔民村人基本都是从东莞企石一带顺东江漂泊到罗湖犁头尖的,他们以船为家,捕鱼为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被戏称为“水流柴”。半场景就展示了当时渔民悲惨清苦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渔民上岸定居,盖草棚、辟鱼塘,照片可见村民出海捕鱼归来时的丰收场景。

更大的改变即将到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渔民村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跑运输,建酒楼,发展养殖业,兴办三来一补,投身罗湖大开发。

勤劳换来了财富,渔民村率先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万元户村”,实现了共同富裕。

在村民的别墅式小洋楼里,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三大件家家都有,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渔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最富庶的村庄之一。

创造财富的步伐没有停下。1985年,渔民村集体企业成立,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小农经济,向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化迈进。紧接着,渔民村又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兴建工业大厦,以此吸引港商合办表带、手袋、服装、宝石等多种门类的小型加工厂。1992年11月28日,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渔民村在改革的进程中又留下了光辉一页。

在第三部分“和谐社区——旧村改造成功典范”,介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渔民村为改变因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居住环境恶化的现状,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筹资开展旧城改造,建成花园式住宅小区,实行统一招租,集中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时光来到离我们最近的当下,在第四部分“先行示范—新时代新罗湖新渔村”,讲述了渔民村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行股权改革,积极融入和投身双区建设,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再闯新路,努力创建先行示范社区。

新时代,渔民村村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28幅浮雕记录历史

渔村精神与特区精神一脉相承

村史馆外,一条长350米的文化长廊上,28幅玻璃钢材质的浮雕依次排开。

浮雕内容按照时间脉络,以渔民村7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或节点构思场景或故事,以人物群像、场景再现形式和手法,系统展现了渔民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带领村民脱贫奔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开创旧村改造范例,实施股权改革,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投身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过程。

浮雕以《党的关怀》开篇,以文字形式展示三代中央领导同志来渔民村视察时的经典语录,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渔民村的关心支持,突出了渔民村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中的独特的历史地位。

最后一幅《渔村精神》展示了经过村民集体讨论总结出来的渔民村精神“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渔村精神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浮雕以渔村精神结尾,是希望勉励和告诫人们,要继续发扬渔民村精神,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勤劳务实,团结奋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首届渔乐文化节举行

启动“小渔村转型计划

“大盘鱼”,“渔米糕”,“小渔村乌梅酒”……一道道传统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天,渔民村首届渔乐文化节也在文化广场开幕,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唠家常、品美食。

渔乐文化节是渔民村村民越过越甜蜜的缩影。在渔邨社区,老人们可以在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唱歌、跳舞;生病了去渔邨社康中心,喜欢粤剧的到“渔人码头文化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落户于此,深圳诗词协会也将也将在渔民村设置创作点,几乎“年年有菜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社区文化生活能量十足。

深圳市渔丰股份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表示,随着罗湖区委、区政府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示范社区”的工程胜利完成并揭幕,渔民村也开启了打造“试范社区”的征程。

“‘示范社区’各项工程,都是民心项目,惠及社区每个人,渔民村全体居民和渔丰股份公司一定会配合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一齐治理好,运营好。”吴颂球透露,股份公司将乘“试范社区”的春风,积极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目前已经启动“小渔村转型计划”。

来源:南方+ 记者 祁觊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

搜索

论坛精华



居民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