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一个全新罗湖正在生长!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20/11/06 11:42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有着无数为人所知的标签。特区长子、改革开放的起点、多个第一的缔造者……提到深圳的改革开放,没有人会不提罗湖。深圳改革开放的帷幕,从这里拉开,40年沐风栉雨、砥砺奋进,罗湖全程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深圳奇迹”中重要组成部分。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在新起点上,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作为“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罗湖如何在新起点上书写新答卷?10月22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一周后,率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举办罗湖招商大会,通过土地、空间、政策立体化解构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罗湖,让外界重新认识了罗湖。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在接受专访时,给出了罗湖的新定位——“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立足于城区紧密的交通网络,发挥口岸、高铁、地铁联动优势,打造连通广深港、辐射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同时罗湖产业形态丰富,产城融合度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会,自然与城市在这里共融,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结合,包罗万象、宜居宜业,不断提高着城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罗湖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感恩奋进,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全力推进城区全面振兴发展。”他说。

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接受专访。

新定位

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价值再提升

招商大会成效显著、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外界对罗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击破“老城区”刻板印象的罗湖,城区价值再次被发现,更需要重新被定义。新起点下罗湖如何发展?罗育德给出了新的罗湖城区发展定位——“湾区枢纽、万象罗湖”。

罗湖必然会成为深港合作的核心区

何为“湾区枢纽”?罗育德表示,罗湖位于深圳中部,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达便捷,是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优”部分的核心区域和关键节点。尤其是罗湖在深港发展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罗湖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是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是港人来深工作生活的首选地。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的罗湖,必然会成为深港合作的核心区。

不仅如此,罗湖拥有火车站、高铁站,多条地铁在这里交会,交通网络密集。目前15分钟一班的广深动车,以及全面改造升级后的深圳火车站,和正在建设中的罗湖北站,让即将接入全国高铁网的罗湖,更有条件成为连通广深港、辐射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万象罗湖又该如何解读?“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她是时尚的、多元的、包罗万象的。”罗育德说道,“在这里,既有中国味道,也有国际元素;既有‘一山四湖’的生态基底,也有高楼林立的都市风情;既有高端的顶级商圈万象城,也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东门老街;既有享誉全国的黄金珠宝、工艺美术特色产业,也有大街小巷美食飘香、娱乐购物的消费积淀;既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有高效的政务服务。可以说,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会,自然与城市在这里共融,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结合,罗湖就是包罗万象、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深港口岸经济带等规划构想。

笔架山河全域复明工程效果图。

构建了“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格局

在新的定位下,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发展机遇,罗湖有什么具体的举措?罗育德描绘了罗湖未来发展的蓝图。罗湖构建了“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格局,即打造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和文化生态休闲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承载罗湖未来的发展。

他介绍了两个具体的抓手和载体。一是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而罗湖拥有深圳最大最多的口岸群,在对接服务香港方面优势明显。罗湖将致力探索深港深度合作新路径,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打造集外贸、旅游、消费、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口岸经济新模式。二是推进笔架山河全域复明工程。这个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374万平方米,将实现罗湖城区功能格局的全面重塑。罗湖将通过城市重点单元更新改造,统筹推动整治河道环境、培育都市产业、缝合城市功能等,打造成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

春天的故事新篇章,6个关键词

罗湖是深圳初期建设的“主战场”,对特区40年的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罗湖的书记,在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罗育德感触颇多。“当听到总书记勉励我们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诞生在罗湖,罗湖也是‘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在总书记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新篇章中,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湖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罗育德给出了6个关键词。一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强化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二是抢抓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争取在香港“过境”土地开发、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国际新药准入等方面率先取得成果。三是融入国家扩大开放战略,高水平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金融开放创新试验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四是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经验,将渔邨社区治理“样本”逐步在全区推广,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的新路径。五是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盯紧“民生七优”的目标,持续做强罗湖民生领域优势。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罗湖的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新产业

城市更新破解土地空间瓶颈 罗湖成深圳新的招商热土

本次专访在位于笋岗片区的宝能中心举行。站在楼上向外看,目之所及多个项目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笋岗片区,位于红岭路东侧,是深圳的中心区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多功能仓库区,深圳人称之为“笋岗仓库”。随着特区快速发展,仓储功能因为土地低效利用,已经远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要。

打造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2014年,笋岗-清水河片区被列入全市13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经过几年精心打造,笋岗片区已成为罗湖城市更新的核心区域,目前有在建更新项目12个、完工项目5个,依托更新释放出的优质产业空间。

“红岭路东侧这些崭新的甲级写字楼已经拔地而起,就是罗湖高起点规划建设的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罗湖区80%的持牌金融机构集聚在这里,是深圳“一城、一街、一带”金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粤港澳金融服务新高地。我们引入了一批优质总部企业,推动片区朝着城市高端商务区和总部基地的方向转型蝶变。例如,招商中环,已进驻了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国任保险、中国燃气等一批龙头企业,目标是打造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为高密度建成区突破空间瓶颈做出新的改革探索

眼光转向另外一边,不远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而那里,就是因为招商大会而备受关注的清水河片区。“清水河片区不仅是笋岗-清水河重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罗湖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未来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招商大会,我们签约了中国建材、中粮大悦城、闻泰科技等知名企业,这批产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清水河片区。”

据罗育德介绍,以往大家对清水河的印象是交通死角。如今这一刻板印象将被打破。“清水河片区规划有深汕高铁、深汕城际两条铁路站点交会,14、17、25号线三条地铁穿过,未来将成为全市重大交通枢纽,也是轨网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所以,清水河片区非常值得期待。”

清水河片区,是罗湖区通过城市更新破解空间瓶颈的一个生动写照。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最先遇到土地空间不足的瓶颈。通过城市更新,罗湖先行先试,为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的高密度建成区提供了探索路径,形成了众多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这点我们感触特别深,为突破困境,2015年8月,罗湖率先进行城市更新改革试点。5年来累计释放土地空间108公顷,为罗湖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罗育德表示,这些年,罗湖仿佛又回到特区创业之初的火热场景,城市在加速生长,到处充满希望、充满无限可能。“这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提升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水平。我们将紧紧围绕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在推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地下分设使用权等方面先行先试,为高密度建成区突破空间瓶颈,做出新的改革探索。”

罗湖成了新的招商热土

城市更新释放了优质的土地和产业空间,罗湖成了新的招商热土。不久前的招商大会当天,就有12家重点企业与罗湖签约,落地项目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当了解到罗湖未来还将释放150多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和990多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会后很多优质企业纷纷与罗湖对接洽谈,希望在这片热土投资兴业。

招商大会成效显著、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在罗育德看来,这么多企业愿意来罗湖发展,除了有空间外,优质的营商环境也增色不少。“最近我多次公开讲,企业和企业家是罗湖宝贵的资源财富,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要始终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生态支持企业发展。”

罗湖对企业家、投资者、纳税人的诚意,也落实到了点滴工作之中。为了服务好企业,罗湖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政企服务平台,建立了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新修订了产业扶持政策,做到“用心用情、精细精准,有事服务、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此外,罗湖丰富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也为企业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新生活

围绕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优”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早上9点,罗湖区渔民村文化广场上,不少市民在此晨练休闲,不远处的长椅上,有带着孩童玩耍的老人晒着太阳。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也已有市民坐在一角静静翻阅着图书,一幅恬适生活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

率先在渔邨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试点

罗湖区渔民村,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就曾到访。8年过去,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受专访前,罗育德带领记者先来到了渔民村。

“我选这个点就是想要带大家来看看村里的变化,当听到总书记说,希望深圳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特别有感触。因为罗湖就是这首歌诞生的地方,春天的故事也是从罗湖开始的,我想这就是总书记对我们最大的鼓励。”罗育德说道。

走在渔民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改革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渔民村人把握党的好政策,“敢于吃螃蟹”、大胆向前走,很快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后来又率先进行股份公司改革、率先试点城中村改造,为城中村改革开放路径做出了探索。

罗湖人都不会忘记,在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渔民村,勉励罗湖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8年来,罗湖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用好改革这个“传家宝”和“金钥匙”,推动渔民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股权改革顺利完成,村集体资产从1.9亿元增长到3.8亿元,村民户均收入从5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标准,对照‘民生幸福标杆’目标,率先在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幼儿园、村史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罗育德说。

继续加大投入,多办成一些民生好事、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方面,罗湖围绕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优”的标准,做了一系列改革创新。针对罗湖最先开发,但早期规划不足,导致的民生短板和历史旧账,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特别注重“一揽子”补齐,已完成规划批复的更新项目中,将新增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18所学校、16个社康、49万平方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等。

从2018年开始,罗湖推出了“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十大领域,累计投入约200亿元,实施了136个民生项目。“未来,我们将在供给侧持续发力,构建更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继续擦亮罗湖‘医改’‘教改’品牌,做大做强优质民生资源。另一方面盯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包括就业、养老、托幼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多办成一些民生好事、实事,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现在的罗湖,已经变身为公共资源、营商环境的“高地”和营商成本的“洼地”。有了更高定位的罗湖,罗湖的蝶变就在眼前,未来更值得期待。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有着无数为人所知的标签。特区长子、改革开放的起点、多个第一的缔造者……提到深圳的改革开放,没有人会不提罗湖。深圳改革开放的帷幕,从这里拉开,40年沐风栉雨、砥砺奋进,罗湖全程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深圳奇迹”中重要组成部分。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在新起点上,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作为“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罗湖如何在新起点上书写新答卷?10月22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一周后,率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举办罗湖招商大会,通过土地、空间、政策立体化解构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罗湖,让外界重新认识了罗湖。

宝能中心。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在接受专访时,给出了罗湖的新定位——“湾区枢纽、万象罗湖”。立足于城区紧密的交通网络,发挥口岸、高铁、地铁联动优势,打造连通广深港、辐射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同时罗湖产业形态丰富,产城融合度高,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会,自然与城市在这里共融,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结合,包罗万象、宜居宜业,不断提高着城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罗湖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感恩奋进,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全力推进城区全面振兴发展。”他说。

新定位

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价值再提升

招商大会成效显著、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外界对罗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击破“老城区”刻板印象的罗湖,城区价值再次被发现,更需要重新被定义。新起点下罗湖如何发展?罗育德给出了新的罗湖城区发展定位——“湾区枢纽、万象罗湖”。

罗湖必然会成为深港合作的核心区

何为“湾区枢纽”?罗育德表示,罗湖位于深圳中部,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达便捷,是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优”部分的核心区域和关键节点。尤其是罗湖在深港发展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罗湖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是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是港人来深工作生活的首选地。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的罗湖,必然会成为深港合作的核心区。

不仅如此,罗湖拥有火车站、高铁站,多条地铁在这里交会,交通网络密集。目前15分钟一班的广深动车,以及全面改造升级后的深圳火车站,和正在建设中的罗湖北站,让即将接入全国高铁网的罗湖,更有条件成为连通广深港、辐射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万象罗湖又该如何解读?“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她是时尚的、多元的、包罗万象的。”罗育德说道,“在这里,既有中国味道,也有国际元素;既有‘一山四湖’的生态基底,也有高楼林立的都市风情;既有高端的顶级商圈万象城,也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东门老街;既有享誉全国的黄金珠宝、工艺美术特色产业,也有大街小巷美食飘香、娱乐购物的消费积淀;既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有高效的政务服务。可以说,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会,自然与城市在这里共融,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结合,罗湖就是包罗万象、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清水河片区效果图。

构建了“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格局

在新的定位下,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发展机遇,罗湖有什么具体的举措?罗育德描绘了罗湖未来发展的蓝图。罗湖构建了“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格局,即打造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和文化生态休闲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承载罗湖未来的发展。

他介绍了两个具体的抓手和载体。一是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而罗湖拥有深圳最大最多的口岸群,在对接服务香港方面优势明显。罗湖将致力探索深港深度合作新路径,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打造集外贸、旅游、消费、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口岸经济新模式。二是推进笔架山河全域复明工程。这个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374万平方米,将实现罗湖城区功能格局的全面重塑。罗湖将通过城市重点单元更新改造,统筹推动整治河道环境、培育都市产业、缝合城市功能等,打造成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标杆项目。

渔民村。

春天的故事新篇章,6个关键词

罗湖是深圳初期建设的“主战场”,对特区40年的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罗湖的书记,在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罗育德感触颇多。“当听到总书记勉励我们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诞生在罗湖,罗湖也是‘春天的故事’开始的地方,在总书记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新篇章中,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湖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罗育德给出了6个关键词。一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强化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二是抢抓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争取在香港“过境”土地开发、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国际新药准入等方面率先取得成果。三是融入国家扩大开放战略,高水平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金融开放创新试验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四是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经验,将渔邨社区治理“样本”逐步在全区推广,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的新路径。五是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盯紧“民生七优”的目标,持续做强罗湖民生领域优势。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罗湖的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新产业

城市更新破解土地空间瓶颈 罗湖成深圳新的招商热土

本次专访在位于笋岗片区的宝能中心举行。站在楼上向外看,目之所及多个项目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笋岗片区,位于红岭路东侧,是深圳的中心区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多功能仓库区,深圳人称之为“笋岗仓库”。随着特区快速发展,仓储功能因为土地低效利用,已经远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要。

打造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2014年,笋岗-清水河片区被列入全市13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经过几年精心打造,笋岗片区已成为罗湖城市更新的核心区域,目前有在建更新项目12个、完工项目5个,依托更新释放出的优质产业空间。

“红岭路东侧这些崭新的甲级写字楼已经拔地而起,就是罗湖高起点规划建设的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罗湖区80%的持牌金融机构集聚在这里,是深圳“一城、一街、一带”金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粤港澳金融服务新高地。我们引入了一批优质总部企业,推动片区朝着城市高端商务区和总部基地的方向转型蝶变。例如,招商中环,已进驻了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国任保险、中国燃气等一批龙头企业,目标是打造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为高密度建成区突破空间瓶颈做出新的改革探索

眼光转向另外一边,不远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而那里,就是因为招商大会而备受关注的清水河片区。“清水河片区不仅是笋岗-清水河重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罗湖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未来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招商大会,我们签约了中国建材、中粮大悦城、闻泰科技等知名企业,这批产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清水河片区。”

据罗育德介绍,以往大家对清水河的印象是交通死角。如今这一刻板印象将被打破。“清水河片区规划有深汕高铁、深汕城际两条铁路站点交会,14、17、25号线三条地铁穿过,未来将成为全市重大交通枢纽,也是轨网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所以,清水河片区非常值得期待。”

清水河片区,是罗湖区通过城市更新破解空间瓶颈的一个生动写照。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最先遇到土地空间不足的瓶颈。通过城市更新,罗湖先行先试,为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的高密度建成区提供了探索路径,形成了众多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这点我们感触特别深,为突破困境,2015年8月,罗湖率先进行城市更新改革试点。5年来累计释放土地空间108公顷,为罗湖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罗育德表示,这些年,罗湖仿佛又回到特区创业之初的火热场景,城市在加速生长,到处充满希望、充满无限可能。“这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提升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水平。我们将紧紧围绕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在推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地下分设使用权等方面先行先试,为高密度建成区突破空间瓶颈,做出新的改革探索。”

罗湖成了新的招商热土

城市更新释放了优质的土地和产业空间,罗湖成了新的招商热土。不久前的招商大会当天,就有12家重点企业与罗湖签约,落地项目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当了解到罗湖未来还将释放150多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和990多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会后很多优质企业纷纷与罗湖对接洽谈,希望在这片热土投资兴业。

招商大会成效显著、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在罗育德看来,这么多企业愿意来罗湖发展,除了有空间外,优质的营商环境也增色不少。“最近我多次公开讲,企业和企业家是罗湖宝贵的资源财富,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要始终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生态支持企业发展。”

罗湖对企业家、投资者、纳税人的诚意,也落实到了点滴工作之中。为了服务好企业,罗湖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政企服务平台,建立了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新修订了产业扶持政策,做到“用心用情、精细精准,有事服务、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此外,罗湖丰富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也为企业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新生活

围绕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优”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早上9点,罗湖区渔民村文化广场上,不少市民在此晨练休闲,不远处的长椅上,有带着孩童玩耍的老人晒着太阳。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也已有市民坐在一角静静翻阅着图书,一幅恬适生活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

率先在渔邨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试点

罗湖区渔民村,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就曾到访。8年过去,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受专访前,罗育德带领记者先来到了渔民村。

“我选这个点就是想要带大家来看看村里的变化,当听到总书记说,希望深圳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特别有感触。因为罗湖就是这首歌诞生的地方,春天的故事也是从罗湖开始的,我想这就是总书记对我们最大的鼓励。”罗育德说道。

走在渔民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改革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渔民村人把握党的好政策,“敢于吃螃蟹”、大胆向前走,很快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后来又率先进行股份公司改革、率先试点城中村改造,为城中村改革开放路径做出了探索。

罗湖人都不会忘记,在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渔民村,勉励罗湖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8年来,罗湖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用好改革这个“传家宝”和“金钥匙”,推动渔民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股权改革顺利完成,村集体资产从1.9亿元增长到3.8亿元,村民户均收入从5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标准,对照‘民生幸福标杆’目标,率先在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幼儿园、村史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罗育德说。

继续加大投入,多办成一些民生好事、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方面,罗湖围绕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优”的标准,做了一系列改革创新。针对罗湖最先开发,但早期规划不足,导致的民生短板和历史旧账,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特别注重“一揽子”补齐,已完成规划批复的更新项目中,将新增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18所学校、16个社康、49万平方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等。

从2018年开始,罗湖推出了“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十大领域,累计投入约200亿元,实施了136个民生项目。“未来,我们将在供给侧持续发力,构建更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继续擦亮罗湖‘医改’‘教改’品牌,做大做强优质民生资源。另一方面盯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包括就业、养老、托幼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多办成一些民生好事、实事,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现在的罗湖,已经变身为公共资源、营商环境的“高地”和营商成本的“洼地”。有了更高定位的罗湖,罗湖的蝶变就在眼前,未来更值得期待。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