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村基层治理创新效果明显 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打造有温度城区

  •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11/04 09:08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与香港一河之隔的罗湖区渔民村,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和深刻变迁的缩影。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渔民村人把握党的好政策,“敢于吃螃蟹”、大胆向前走,很快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之后,渔民村又率先进行股份公司改革、率先试点城中村改造。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3位国家领导人都先后来到渔民村。2012年12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站来到了深圳,并来到了渔民村,勉励大家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

8年来,罗湖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用好改革这个“传家宝”和“金钥匙”,推动渔民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股权改革顺利完成,村集体资产从1.9亿元增长到3.8亿元,村民户均收入从5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

去年以来,罗湖按照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标准,对照“民生幸福标杆”目标,率先在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开展“党建引领+精细治理”、“品质提升+精准服务”、“搭建平台+深港协同”等基层治理系列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幼儿园、村史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3.0版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集成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功能,让居民在家门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有了更多获得感。

渔民村的变化是罗湖区大力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打造有温度的城区的一个范例。罗湖在全市各区中最先开发,但因早期规划不足,导致存在民生短板和历史欠账。利用在全市率先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的契机,几年来罗湖累计释放土地空间108公顷,为罗湖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罗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特别注重“一揽子”补齐短板和欠账。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规划批复的更新项目,将新增18所学校、16个社康、49万平方米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

从2018年至今,罗湖推出“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十大领域,累计投入约200亿元,实施了136个民生项目,实实在在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对辖区的企业而言,罗湖也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城区。一直以来,罗湖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把企业和企业家看成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始终以最大的力量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不遗余力支持企业发展。罗湖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政企服务平台,确定了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新修订了产业扶持政策,做到“用心用情、精细精准,有事服务、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务。罗湖丰富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也为企业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未来,罗湖将在供给侧持续发力,构建更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继续擦亮罗湖“医改”、“教改”品牌,做大做强优质民生资源。另一方面盯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民生七优”目标,包括就业、养老、托幼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多办民生好事、实事、贴心事。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冯庆 杜澎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